中美关系为何这般?300年经济格局告诉你答案

36氪领读·2025年08月23日 08:00
中美竞争历史必然,制度技术对抗定大国兴衰

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2023年,美国再度升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2024年,围绕AI、绿色能源、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全面加剧。很多人问:为什么美国一定要打压中国?我们之间真的会“脱钩”吗?这种大国竞争,未来会不会演变成冲突?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新闻里,而在历史深处。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这本书,给了我一把看懂大国博弈的钥匙。

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经济史,而是一本讲清“大国是怎么崛起的,又是怎么衰落的”的书。它带你复盘过去三百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八个国家在危机中如何突围、如何下手、如何出招——你会发现,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

贸易战不是新闻,是历史的回声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美国崛起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他国产业、货币、资源的激烈竞争。从19世纪的“以地换铁路”,到20世纪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塑造美元霸权,再到冷战后的“科技垄断+全球资本运作”,美国一直靠压制对手来稳固自身地位。

今天,它只是把这一套搬到了中国身上。

当我们被“限制芯片”“封锁技术”搞得焦虑时,不妨看看这本书里日本的故事:

1985年,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日本制造被迫“自废武功”;随后美国放水泡沫,日本硬扛到底,一脚踩空,掉进“失去的三十年”。

读完你就明白,美国不是突然变脸,而是“惯犯”;贸易战也不是突发事件,而是一种制度性打法。

不理解历史,就只能做局外人;理解了,你才会看出这局棋的套路和胜负手。

我们正在经历“技术与制度的对抗赛”

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胜利,而是制度、技术、产业、资本的协同演进。

今天的中美竞争,美国通过全球金融体系、技术封锁联盟、话语权维护全球主导地位;而中国通过自主创新、产业链韧性、内需市场,打出自己的组合拳。

在书中,你会发现:战略对抗,是可以被分析和复盘的;国家选什么牌、怎么出手,也不是“拍脑袋”行为,而有清晰逻辑。

当你读懂历史的那些“国家级实验”,你就更容易理解当下中国的应对路径,也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的出牌方式。

读懂这本书,你就不会怕“脱钩”“断供”“周期反复”

我们总说要“以史为鉴”,但大多数历史都太抽象。这本书不一样,它把制度、技术、危机、国家命运这些复杂问题,用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战略节点”说清楚了。

你会看到:

英国如何靠蒸汽革命打开全球殖民时代

美国怎样用制度控制资本、用资本拉拢全球

德国如何在两次战败后用制造业逆转困局

日本从“学习之王”变成“泡沫之殇”的全过程

苏联为什么失败?俄罗斯今天还在交旧账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国家的强大,不靠爆发,而靠“认知+制度+执行”的长期协同;而个人的安全感,也必须建立在对大局有基本判断的能力上。

不是每个人都要搞经济,但每个人都必须知道:今天世界的剧烈波动,和这些国家三百年的抉择息息相关。

写在最后:我们看不清世界,是因为看得太短

今天的我们,太容易被热搜和短视频带着走,一会儿是美国要崩,一会儿是日本要完,一会儿又说俄罗斯要赢了。

但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从不是哪一场战斗的胜负,而是制度、产业与技术之间的组合质量。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就是这样一本帮你“跳出情绪,看清格局”的好书。它不教你判断谁是对的,但它告诉你:谁在历史中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谁输掉了,又错在哪一步。

这是写给每个关心中国未来的人,也是写给所有想搞懂中美博弈的人。

在国家博弈的时代,信息只是武器,认知才是护身符。

+1
4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欢迎来到没时间读书治疗所,愿你找到一本称心的书。

下一篇

“低价又大碗”的竞争策略,来到了MPV市场

1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