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量子计算和核能股集体暴跌,特朗普又搞事情
周三美股市场最初的下行压力主要源于公司盈利前景的担忧。奈飞(NFLX)第三季度盈利远逊于市场预期,并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开盘即暴跌超7%,收盘时跌幅扩大至10%,原因在于与巴西税务机构的纠纷拖累了其财报表现,这无疑给本已脆弱的投资者信心带来了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TXN)公布的第四季度业绩展望不及预期,暗示了芯片行业复苏的进程可能比市场预期的要缓慢,该股一度重挫近10%。德州仪器的疲软表现迅速拖累了整个半导体板块,安森美半导体(ON)、AMD、美光(MU)普遍走低。
午后,市场的抛售压力进一步升级,导火索是一则潜在的Z府管制消息。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白宫正在考虑对中.国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涉及美国软件和技术,尽管消息人士强调这只是众多考虑方案之一,未必会落地,但在当前中.美贸易关系敏感的背景下,任何关于“出口管制”的风声都足以让市场神经紧绷,触发避险情绪。
在地缘Z治方面,特朗普周一曾表示,他预计将与中.国达成公平贸易协议。不过特朗普取消了与而俄.罗.斯的见面,并称他不想进行没有意义的对话。
随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布,将在收盘后或周四一早宣布“大幅加码”对俄的制裁。这些复杂的国际动态,无疑为本就动荡不安的市场增添了额外的波动性。
截止收盘,三大主要指数均大幅下跌,标普500跌幅0.53%;道指跌幅0.71%;而纳指跌幅0.93%。
量子,核能板块暴跌原因
今天的量子计算概念股重挫,QBTS暴跌15%,RGTI也跌近10%,QUBT跌超7%,IONQ跌近7%。
核心在于谷歌量子芯片的突破,极大地加剧了竞争压力。
谷歌在《自然》杂志上披露了其“Willow”量子芯片的重大突破。谷歌的量子回声(Quantum Echoes)算法不仅性能超越了传统超级计算机,而且具有“可验证性”,意味着可以在其他量子计算机上重复运行。
谷歌声称,该算法的运行速度比全球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快1.3万倍。这一技术进展被视为量子技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
不过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这对像QBTS这样的专业公司及其同行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谷歌作为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的巨头,其飞跃性进展让市场竞争的天平更加倾斜,这给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投资者担心这些公司在巨头面前难以占据优势,进而引发恐慌性抛售。
雪上加霜的是,QBTS等初创公司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暴露。QBTS目前未偿还的500万份认股权证(Warrants),将在2025年11月19日行权截止前持续对股价构成压力。潜在的股本稀释风险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导致更多抛售情绪蔓延。
此外,作为高度专业化的公司,QBTS一旦传出“被切断与主要市场联系”的消息,无论其具体原因如何,都会在竞争激烈的敏感时刻,对投资者信心造成重大打击。
美股核电股今日也是也普遍重挫,OKLO跌近14%,SMR跌9.51%,NNE跌7.7%,LEU跌16.49%。这次暴跌的根源,并非行业基本面的变化,而是市场对核心公司Oklo估值泡沫的剧烈修正,并引发了对整个板块高风险性的担忧。
核电股的领跌者Oklo,其股价暴跌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驱动:
一、估值合理性的“灵魂拷问”
有报道尖锐地指出,Oklo这家硅谷核能初创公司,虽然被市场赋予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惊人估值,但其核心数据却是零营收、零运营许可证、零电力供应合同。这种极度乐观的市值与空白的商业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发了市场对其估值泡沫的深刻担忧,投资者信心迅速瓦解。
二、商业化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
Oklo的盈利前景被认为过于遥远和不确定。分析师预计,该公司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盈利,且预计2031年营收才可能超过10亿美元。考虑到其目前高达约240亿美元的市值,这样的长期预测显然过于乐观,市场开始质疑其实现盈利和营收目标的能力。
三、监管和政治风险的阴影
核能行业本身就带有高度的监管壁垒。Oklo尚未获得美国核能监管委员会(NRC)的运营许可证,这使得其商业化进程充满了挑战。
此外,该公司与前特朗普Z府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的关系,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可能获得特殊待遇的质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能否顺利通过严格监管审批的不确定性。
Oklo的估值危机迅速扩散至整个核能板块,导致SMR、NNE和LEU等其他核能概念股也普遍下跌。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提醒,尽管核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潜力巨大,但投资者必须正视相关公司在商业化进程和监管审批上的高风险,避免因过度乐观而承受估值修正带来的剧烈波动。
特斯拉财报看点
周三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这份财报描绘了这家电动车巨头“营收大反弹、但盈利承压加剧”的复杂图景。
尽管营收远超预期,但利润的加速下滑以及地缘Z治带来的成本压力,使市场情绪保持谨慎,财报公布后其股价盘后一度扩大跌幅至4%以上。
营收高光:税收抵免驱动下的单季新高
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28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环比大增近25%,远超分析师预期的263.6亿美元。这一表现一扫二季度营收同比两位数大跌的颓势。
营收端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汽车业务。
得益于美国消费者在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抢购,特斯拉本季度全球交付量创下49.7099万辆的单季最高纪录,带动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创下近两年来单季新高。
财报承认,税收抵免到期推动的交付量增加,是营收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但投资者需警惕,这种需求提前释放效应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销售增长面临压力。
利润承压:关税和AI投入是两大阻力
与亮眼的营收相对,特斯拉在利润端的表现则逊色许多。非GAAP口径下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0.50美元,同比下降31%,降幅不仅超出了二季度的20%以上,也低于分析师预期的0.54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0%至16.24亿美元,同样低于市场预期。
盈利承压的两大主因,在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的电话会上被明确指出:关税和市场竞争。Taneja透露,三季度关税总影响超过4亿美元。特朗普Z府提高的关税,加上特斯拉在新车型开发、人工智能(AI)项目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加,共同挤压了盈利空间。
从利润率上看,尽管三季度总毛利率18%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2%,但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15.4%,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6.3%。此外,来自监管信贷积分的“卖碳”收入,已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至两年新低的4.17亿美元,进一步打击了利润。
储能业务与“Optimus”成未来增长支点
在汽车业务之外,储能业务成为了财报中的一大亮点。三季度能源生产和存储收入同比增长44%,其毛利达到创单季新高的11亿美元,储能部署装机量也连续第13个季度创下纪录。储能业务的强劲增长,有效对冲了汽车业务利润率的压力。
在未来的产品展望中,特斯拉重申了其多元化战略: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Semi卡车以及新版储能系统Megapack 3均计划于明年开始量产。
此外,CEO马斯克将焦点投向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称其有潜力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并期望明年一季度能发布第三代Optimus。他甚至描绘了Optimus将成为“不可思议的外科医生”的前景。同时,在AI芯片的供应链上,马斯克澄清三星和台积电将共同致力于AI 5的设计,并强调特斯拉自研芯片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特斯拉的这份财报是一份复杂的答卷。虽然营收的大幅反弹证明了在税收政策驱动下的强大需求吸纳能力,但利润率的加速下滑暴露了成本控制和地缘Z治风险带来的严峻挑战。投资者在享受短期交付量高光的同时,必须审慎评估关税战和高研发投入对公司长期盈利路径的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股投资网”,作者:StockWe.com,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