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丨沪杭京等5城能否破解新房供给约束魔咒?
2025年以来土地市场延续止跌企稳走势。
前三季度,300城土地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降7%,降幅持续收窄,成交金额累计同比正增7%,一二线韧性显著好于三四线。
地市止跌企稳对楼市新房供求会带来哪些影响?
CRIC选择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西安等地市成交金额居前的重点城市,短期来看这些城市楼市热度同样居前,但对成交规模提升有限。
前9月京沪杭土地成交金额断层领先
2025年整体地市延续止跌企稳态势:据CRIC监测数据,2025年前9月300城土地成交面积为48534万平方米,累计同比降幅收窄持稳7%左右。成交金额累计同比转正,2025年前9月300城土地成交金额为15799亿元,同比增长7%。
分能级来看,一二线韧性显著好于三四线。
据CRIC监测数据,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2025年前9月成交金额、成交均价同比增幅均超10%,其中一线城市累计成交均价涨幅达到43%。一二线城市溢价率均在10%以上,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增。
三四线暂未止跌,土地成交量价齐跌,溢价率较去年同期仍降0.1个百分点。
从重点城市来看,前9月土地成交金额TOP5城市土地占全国成交金额的比重达到了33%。
上海土地成交金额排在全国首位,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86%。杭州、北京土地成交金额也突破1000亿元,其中杭州土地成交金额为1406亿元,排在第二位,北京紧随其后,以1247亿元排在第三。
其中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同比正增,房企投资热情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与京沪杭蓉等楼市行情短期高热不退密切相关,在“以销定产”模式下倒逼房企更加积极补仓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沪蓉杭预期供应同比显著回落
2025四季度为集中入市高峰
CRIC重点梳理了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和西安五个城市过去三年土地平均拿地到销售情况后,对2025年拿地地块动工情况进行了细分。
我们发现,杭州项目周转速度相对较快,2025年成交地块中已有六成以上地块进入了开工阶段。上海部分开工和全部开工累计占比也在五成左右。
不过,西安2025年成交地块中近九成尚未开工,整体开工率偏低,这与短期内新房市场成交萎靡密切相关,开发房企多将精力聚焦于销售端,主动延缓宅地开发进度,以避免楼市供应过剩。
结合城市项目开工情况和过去三年从项目拿地到首开时间推算,上述五个重点城市前8月成交的土地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2026年上半年入市,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19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
其中,成都、西安供应规模约500万平方米,北京、上海、杭州基本保持在300万平方米左右。
从同比变化情况来看,成都、杭州缩量显著,同比降幅均超40%,上海降幅为28%,北京、西安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前8月成交地块预期入市节奏来看,剔除已上市的部分地块,成都、杭州、上海2025年四季度仍是供应高峰,预期新增供应面积占比超50%,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杭州,因2025年以来整体项目开工进度加快,且前8月成交地块预期都将在2026年一季度之前上市,若后续无新的宅地出让,新房供应还将持续告急。
北京新房高峰预计在2026年一季度,预期新增供应面积占比为43%。
西安受楼市低迷行情影响,2025年以来入市节奏持续放缓,预期供应高峰将集中在2026年上半年,而且从变化趋势来看,呈现出逐个季度递增的特征。
京沪杭等核心区加速供货
供应结构或存在供需错配
接下来,以涉宅用地单个地块成交楼面价作为切入点,假定2025年前8月成交涉宅地块都将在未来1年内形成有效供应,以2025年前8月各城市新房成交均价作为锚点,在合理建安成本的基础上对每宗地块的售价进行了预估。
若2025年四季度开工工期和拿证速度无延迟,相关项目可顺利入市,不同城市的供应产品档次分布大体呈现出如下特征: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预期新增供应中仍以刚改产品为主力,占比高达46.9%。
进一步从成交情况来看,北京刚改产品或存在供应过量问题,而中改产品预期供应不足。据CRIC监测数据,刚需、高改豪宅产品供需基本匹配,占比接近。而刚改产品预期供应占比46.86%显著高于成交占比31.62%,而中改产品预期供应占比15.63%显著低于成交占比25.51%,存在一定程度错配。
上海、成都、杭州、西安基本以刚需产品为供应主力,其中成都、杭州、西安刚需产品占比过半,西安高达62.2%。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成都、杭州等高改豪宅占比也接近二成,高端供应相对充裕,也为豪宅市场成交放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成交来看,上海预期供应结构与成交结构基本匹配,刚需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过量问题,而高改豪宅预期供应占比达到17.56%,略高于成交占比9.21%,因豪宅产品持续放量,高端市场或将迎来阶段性成交疲软行情。
杭州刚改产品供不应求加剧,刚改产品为杭州2025年前8月成交主力,占比高达49.07%,而预期2025年四季度-2026年上半年新房供应占比仅为26.41%。刚需和高改豪宅产品或将存在供给过量。
成都高端中改产品预期供应严重不足,预期供应量占比不足15%,而从2025年上半年成交结构来看,成交占比高达34.46%,供不应求现象持续加剧。
西安刚需产品供给过量,刚需产品预期供应量占比高达62.22%,而2025年前8月成交占比仅为15.57%,而刚改、中改产品严重供给不足,供需错配较为显著。
整体来看,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供应“量跌质增”或能维持去化热度,但对成交规模提升有限。
上海、杭州、成都等预期供应和成交匹配度相对较高,但因预期供应量同比持降,对未来成交放量提振作用有限,但对于整体市场热度维稳有积极作用。北京、西安库存消化周期偏高,都在20个月以上,预期供应放量也将造成一定的库存积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克而瑞研究中心,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