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2,AI帮你赚钱的时候到了

霞光社·2025年10月16日 17:05
OpenAI的野心早已超越了“工具”本身。

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者,往往是在“无人区”中开辟新大陆的人。

当OpenAI发布其新一代AI视频模型Sora2的演示视频时,整个科技圈为之震动。视频10秒出片,并且自带高度逼真的物理逻辑、如电影运镜般的多镜头切换……其能力已无限逼近人类专业创作者。

东莞证券在随后发布的研报中称“Sora2及其配套社交应用的发布标志着AI视频生成与社交互动进入融合阶段,有望重塑内容创作和分发生态,或迎来AI视频生成的ChatGPT时刻。”

这个比喻精准地戳中了行业的神经。因为,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量变”引发“质变”的代表,标志了机器学习大模型、大训练数据和大算力能够到达的新高度。

更令人震撼的是,Sora2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生成工具,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与视频紧密相连的影视剧、社交、电商等行业,也将迎来生态重构,甚至许多商业模式也被重塑。

对普通人来讲,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是,Sora2将如何改变人们赚钱的方式?

01. Sora2,创造出海生意的新模式

Sora App上线第四天,就拿下了苹果美国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免费应用榜第一名,超越了Gemini和ChatGPT,堪称“出道即顶流”。

据Appfigures估算,Sora iOS版上线仅两天,总下载量高达16.4万次,首发下载量达5.6万次。

图注:App Store截图

Sora APP的爆火,一方面源自其自身提出的两大颠覆性AIGC社交功能——客串(Cameo)和二次创作(Remix)。

客串(Cameo)的核心工作原理源于OpenAI正在构建的世界模拟模型(world simulation models)。用户只需提供一个简单的视频素材,就能将自己或朋友“传送”到古罗马斗兽场、未来赛博朋克都市、游戏里的场景等等,或是任何能够想象到的场景中,并让他们在其中自然地活动和交互。

二次创作(Remix)是Sora App的一个核心互动机制。当用户看到一个喜欢的视频时,可以点击Remix按钮,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例如,看到钢铁侠和蜘蛛侠的视频,用户可以输入新的提示词,如“把我的照片融入进去”,Sora就会生成一个全新的、与原作相关联的视频,展示出“我与蜘蛛侠互动”的内容。这个功能极大地降低了参与热门趋势和故事线的门槛,让每个人可以轻松参与AIGC制作。

另一方面,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山姆·奥特曼)亲自下场,开放了个人肖像权,也加速了Sora的火爆。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Sam Altman从商店偷GPU被抓包、在金字塔前热舞、与李小龙对打、跟科比打篮球,细节逼真到以假乱真。

在国内的小红书上,一些“手快”的博主,已经让Sam Altman参与直播带货,熟悉的“321,上链接!”从他嘴里说出来也毫无违和感。

图源:小红书

基于成品视频流畅的表现,Sora2也给更多行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以电商领域为例,目前,OpenAI形成以“内容平台激发需求(Sora)—支付渠道保障(Stripe)—电商平台供给商品(Shopify/Etsy)”的商业模式闭环。随着全球范围内视频种草、直播带货接受度越来越高,通过“代理商务协议”(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ACP),Sora有望开启“端到端”的新电商模式。

并且,OpenAI似乎也在逐步强化这种电商基因。几天前,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Instant Checkout”即时结账功能,允许用户直接通过其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内容完成商品购买,这也标志着OpenAI与电商的融合进一步加速,ChatGPT也轻松实现了从“商品推荐”到“直接支付”的全链路闭环。

未来如果由Sora一键生成的商品展示视频、买家秀合集等内容也进入这一电商闭环,并与主流电商平台API打通,则有望形成一个区别于传统电商平台的新的“人货场”逻辑。

与此同时,广告营销成本也大幅降低,过去,高昂的制作成本、漫长的周期与专业的门槛,是桎梏电商卖家进行大规模扩张的瓶颈,如今这不再是难题。

Agent Platform厂商述信科技CEO彭圣才指出,Sora2这种工具型产品出现,会带把一些以前不成立的商业模式变成现实、甚至直接创造一些新的模式出来

比如说一款产品出海,在以前需要找代理、找渠道、做品牌营销,一点点去铺货,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现在借助AI等新兴技术,可以直接打通整个环节。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一些新兴公司,依托中国本土强大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借助AI提供的营销、投流、客服等功能,把货带到海外市场。这与传统的出海模式截然不同,甚至是一些“一个人公司”也可以完成全套流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AI的出现就像是给业务插上了翅膀,让以前不能做的生意好做了,让本来打不开的市场打开了。

但这种AI主导的电商模式,也对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

彭圣才指出,以前做产品是“渠道为王”,要尽可能多的去覆盖渠道,让不同消费者能在不同渠道上尽快找到我,平台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AI出来之后,消费者很可能只是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余下的都靠AI来匹配,渠道的价值就会衰减,而品牌的价值被放大。

在这种模式下,唯一能争取到AI带来的消费位置的方式就是做好品牌。“以前,我们要花很多钱做市场、搞营销、搞投放,但现在只需要把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做好,然后通过MCP的方式散发给AI,AI就会根据用户的指令精准找到这个商品,这对于整个行业几乎是颠覆性的,但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彭圣才说道。

(注:MCP,是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缩写,即模型上下文协议,它是一个开源标准,用于将AI应用程序连接到外部系统。基于MCP协议,各大AI应用程序可以连接到数据源,工具和工作流,使它们能够访问关键信息并执行任务。)

02. “掀了短视频的桌子”

更颠覆的是,由Sora2驱动的Sora App对标TikTok的滑动操作模式,直接降低了C端用户使用的门槛。

外界一致认为,它“掀了短视频的桌子”,甚至对广告、明星代言、影视剧、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都形成巨大威胁

今年9月,TVB上线了一部100%AI生成短剧——《在我心中,你是独一无二》,剧中主角、群演、场景、配乐等等全部由AI生成。换句话说,在这部短剧的制作中,AI承担了“编剧+导演+美术+剪辑+后期”的全部职责,甚至在末端的运营、投流环节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Sora已经可以生成时长25秒(普通用户在App和网页端15秒,Pro用户网页端可达25秒)、接近4K细节的短视频,画面更加锐利,帧与帧之间延续性更好,甚至可以实现多语言同步翻译。谷歌Veo2升级后,也可以提供4K电影级画质、2分钟以上的精美视频。这些工具确实帮助实现了内容生产的质效飞跃。

随着AI深度参与短剧制作各关键环节,它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动能。在制作端,从AI生成剧本与分镜,到虚拟制片与智能剪辑,大幅压缩了创意到成片的时间;在运营端,AI可以智能生成海量营销素材进行A/B测试,实现精准投放,同时通过用户数据分析,进一步反哺创作,完成内容持续优化。

传统短剧制作需要2-3个月制作周期、50-200万试错成本,这已经是行业压缩到极致的成本线。但是AI短剧已经进化到10-15天出片、6-15万低成本试错,单集成本最多可下降90%。

这些都给蓬勃发展的短剧行业带来新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Sora的影响力还波及到社交领域。

手指滑动的交互方式,让它被称为“AI版抖音”。用户可通过上传图片结合文字提示创作,或使用客串功能,基于自己或朋友形象生成视频,这种强互动性与亲近感,使得Sora App拥有极强的社交属性。

“浏览-激发-创作-分享”的闭环一旦转动,用户便被牢牢吸附在平台内,每一次创作都在为生态贡献新的素材和模板,形成内容自然生长的生态,即“用户数据飞轮”。“AI+社交”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形态。

Sora2对广告行业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但目前看,其冲击力尚未呈现。

彭圣才举了个例子,在广告营销行业,文案、图片、视频等内容的生产其实是产业链的末端环节。而且这个末端通常也由一整个团队负责,内部还分策划、美术、编导、剪辑等等职责,Sora2可能只是对那个视频制作者(或剪辑师)有一定影响,但是放在广告营销这个存在了百年的产业链条上,Sora2只影响了末端的那个占比不到1%的环节。所以他觉得“Sora2很难对整个链条产生那么大的冲击和影响”。

但彭圣才也指出,Sora2的出现确实会带来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进而帮助一部分人吃到红利。

比如,在广告主采购视频广告内容的采购价不变的前提下,AI用的好的人,可以借助Sora2等工具把视频生产的效率提高十倍甚至百倍,售价相同但成本更低了,收益自然也会随之扩大。

“但这种红利仅体现在短期内,因为后果是可以预见的,供给越来越多之后,大家自然而然就会开始卷,同样的价格,有人能出10条视频,后面就会有人敢出50条、100条视频。所以在大部分人还没能很熟练运用AI生成视频的这段窗口期内,确实有些人可以赚到钱。只是这个窗口期不会太长,我预测可能也就半年左右。”彭圣才预测。

03. IP分成,新的赚钱思路

Sora2更大的贡献在于,它给整个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变现思路。

过去几年,全球头部大模型产品以及垂直领域应用多数采用“订阅付费”的模式进行变现,即通过按月或季度固定收费,提供一定量的API调用服务。

而Sam Altman在博客中公开宣布,公司将引入“IP分成”收益机制。具体来看,这个机制包含两步,一是赋予版权方更细粒度的控制权,IP拥有者可设定角色是否及如何被使用;二是探索收入分成模式,当用户使用授权角色生成视频并产生收益时,版权方可获得相应分成。

如此一来,思路一下就打开了。过去几年,迪士尼、漫威、华纳兄弟、任天堂等版权巨头,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维权,努力避免自己的IP被AI工具使用者侵权。比如著名的文字生成图片AI应用Midjourney,就在今年的6月至9月间,密集地被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三家公司送上“被告席”。

而Sam Altman把双方“敌对”的关系转化为“共赢”,对于上述版权巨头而言,如果自家IP能被更多垂直领域的创作者使用,无疑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可以顺便从中获得一定的分成;而对于活跃在网络上的内容创作者而言,能合法的使用经典IP形象,给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灵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质化的现象。

参考YouTube的成功经验来看,这种模式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YouTube曾花费大量时间,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版权识别和收益共享系统。当博主在作品中使用了某段受版权保护的音乐或影视片段时,YouTube会自动识别并进行记录,然后将这段视频产生的广告收入,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给创作者、平台以及版权所有者。

多方共赢的方式,也帮助YouTube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视频网站之一。据预测,YouTube的全球月活跃用户(MAU)将在2025年突破28.5亿,覆盖全球51%的互联网用户。

而Sam Altman的设想,就是要建立一套类似的分成体系。用户借助Sora2来制作视频内容,平台对每一个内容进行记录和追踪,如果涉及到授权IP,则按照约定的比例完成收益分配。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25-2030年中国AI视频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I视频市场规模已达到420亿美元。

创作者成功、则平台成功,无论是AI生图还是AI视频,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接受。如果Sam Altman的设想成真,Sora App将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连接IP授权方与全球亿万创作者、直通百亿美元大市场的全新数字经济生态。

但另一方面,“隔屏如隔山”,当AI生成的视频足以“以假乱真”,当眼见不再为实成为常态,如何区分虚拟与现实将成为一个难题。

一位从业者的观点是,“不必刻意去区分真的假的,学会适应才是常态”。

比如在直播电商领域,虚拟主播已经十分常见。根据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虚拟偶像与虚拟主播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0.8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1.29亿美元。

“很多人已经不再去刻意区分主播是真人还是虚拟人,或者说是放弃了这个动作。毕竟我做消费决策不取决于屏幕里的人像,而更多取决于我对他态度、语气、氛围的感觉,或者说取决于直播间里产品品牌的信任程度。”该从业者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作者:行飞,36氪经授权发布。

+1
2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