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裁员900人、计划关闭数百家门店,咖啡巨头撑不住了?

纳食·2025年10月16日 08:15
为何曾经数一数二的外国咖啡巨头都在被卖?

近日,全球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宣布一项重组计划,计划关闭北美和欧洲数百家门店,并裁员约900人。

01

宣布关闭北美上百家门店

裁减约900名员工

公告显示,此次重组计划是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提出的“重返星巴克”(Back to Starbucks)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倪睿安在致员工的信中表示,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咖啡店无法营造出客户和员工期望的实体环境,或无法实现财务表现,这些门店将被关闭。据报道,大部分门店关闭工作将在2025财年结束前完成。预计此次门店关闭、支持组织转型及其他重组活动将产生约10亿美元的相关费用。计划完成后,星巴克在北美的总门市数将减少约1%并计划在下一会计年度重新扩张门市规模,未来12个月内计划升级超1000家门店。

倪睿安还指出,本周将通知受闭店影响的伙伴,并尽力协助调岗至附近门店,同时快速提供转岗机会咨询。对于无法即时安置的伙伴,星巴克将提供包括丰厚离职补偿在内的全面支持,并期待未来新店开设或门店扩编时能再次欢迎他们回归。

此外,星巴克还将进一步削减非零售岗位编制及相关开支。倪睿安指出,这一艰难决定涉及裁减约900个现有非零售岗位,并取消大量空缺职位。

图源:央视财经

据了解,北美地区是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其销售额已经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滑。截至今年6月29日,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北美地区销售额同比下降2%。分析认为,这与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有关。

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营收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这也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增长;同店销售额同比上涨2%,其中主要受到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6%的推动,但被平均店单价下降4%的部分抵消。期间,星巴克净新开门店308家,季度末门店总数达41097家;截至三季度末,星巴克在美国和中国门店数量分别为17230家和7828家,占公司全球门店总数的61%。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倪睿安上任以来的第二次裁员。2025年2月,倪睿安宣布裁员1100人,但不包括星巴克中国的员工。

02

星巴克中国出售进入倒计时

10月底或见分晓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2024 年下半年以来,星巴克一直在与多家私募股权公司和企业,就其中国业务的战略选择进行非正式谈判。

几番角逐后,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最近也有了新进展。

据了解,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红杉中国、春华资本列为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候选方,这项收购案已在最后一轮谈判阶段,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

倪睿安曾明确表示,希望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市场普遍传言,星巴克计划保留的股份是30%。出售的70%股份由多个买家分摊,单一买方持股不会超过30%。这样的股份安排,既能获得资金和资源支持,又通过保留重要少数股权维持对中国业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未来的股权配置上也更加进退自如。

举例来说,如果星巴克全球持有30%股权,A公司持股25%、B公司持股25%,C公司持股20%,那么星巴克仍然拥有中国业务的控制权。待市场复苏或业绩恢复增长,星巴克还可灵活实施股权回购,重新全面收拢中国业务。

1999 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设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当时茶饮占据主导地位,咖啡文化完全缺位。不过,这并不妨碍它在这里迅速建立起新兴市场,进而在这里迎来了多年的甜蜜期。2010年起,星巴克开始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张,门店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其在2014年已经占据了中国连锁咖啡市场近50%的份额,成为市场领导者。至2019年,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超过4000家,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在此期间,星巴克不仅继续深耕一线城市市场,还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进入2020年后,星巴克加快了新零售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推出移动支付、在线订购和外卖服务。此外,星巴克还通过收购中国华东地区合作伙伴的统一超商股份,进一步巩固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力。在此期间,星巴克稳坐中国咖啡行业的头把交椅,中国也成为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如今,星巴克门店总数超过五分之一都在中国。

三季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当期营收约为7.9亿美元,同比增长8%,并实现连续三个财季同比增长。营收增长主要源于降价。虽然客单价同比略降4%,但同店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6%。同时,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持续增加。截至第三财季末,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7828家,较去年同期的7306家净增522家,同比增长7%。

此外,星巴克中国继续下沉,三季度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数据显示,新店盈利高效,两年内新开门店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

在业绩发布会上,针对此前市场的“卖身”传闻,倪睿安明确表示,星巴克寻找的是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战略伙伴,以抓住中国市场未来增长机遇。目前已有超20家意向合作方,公司正在评估方案。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变。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星巴克中国首次设立了CGO(首席增长官)职位,并任命杨振为公司首位CGO。

公开资料显示,杨振原为数字化营销领域公司特赞总裁、合伙人。去年1月,杨振加入集度汽车,担任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另上述报道中指出,CGO还要负责产品研发、推出新品,以年轻用户为目标客群,实现从研发、经营到营销的数字化。从这职责范围设置上足以窥见星巴克中国市场增长之迫切。

03

咖啡江湖太卷了

星巴克的老对手也要卖了

今年8月,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披露:可口可乐公司正在与投资银行Lazard合作,评估出售Costa咖啡。目前已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行初步接触。指示性报价将于初秋发布。这场交易或许将会是一场打折出售:2018年从惠特贝瑞手中买下Costa时,可口可乐花费了39亿英镑,但据英国天空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Costa在目前的出售过程中标价可能仅为20亿英镑,直接砍掉了一半。

为何曾经数一数二的外国咖啡巨头都在被卖?

正如可口可乐高层所说:“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咖啡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连锁咖啡市场能卷成如今这个样子,瑞幸功不可没。2023 年 6 月,瑞幸第一万家店在厦门落地。瑞幸也成为中国首家门店数量破万的中国连锁咖啡品,而从一到一万,瑞幸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

这个速度是什么水平?目前,中国破万店的连锁餐饮品牌只有五家,而在中国咖啡市场,像瑞幸一样的“卷王”还有很多。

例如, 2022 年底创立的库迪咖啡。在开店速度上,库迪更卷。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 6 月,库迪在营门店仅花短短七个月时间就已经突破 1700 家,而在门店数量上仅次于瑞幸和星巴克的幸运咖,则采和蜜雪冰城一样的策略——瞄准下沉市场、定位十元以下价格区间,目前也已有将近 2500 家门店。

这股浩大的“咖啡开店潮”,甚至还吸引了“隔壁”的奶茶品牌前来凑热闹。在沪上阿姨、茶百道,你不仅能点到杨枝甘露、芋圆奶茶,还能在菜单里看到热门的生椰拿铁。布局咖啡子品牌的也不止蜜雪冰城一家,长沙网红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希望用“西咖中做”的方式探寻咖啡另一面,将擅长的茶领域与咖啡结合,制作风味独特的“茶咖”。喜茶选择投资精品咖啡品牌 Seesaw,迂回杀入咖啡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咖啡市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之下,几乎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部分处于中腰部的品牌却在大规模的关店收缩。社交媒体上,关于咖啡品牌Seesaw位于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区的多家门店相继关停的消息被广泛传播。更不用提,大批被价格战挤压得关停的小型咖啡店。根据窄门餐眼统计的全国咖啡门店数量显示,现存门店总数从5月的20万家降至 9 月的 19.1 万家,整体开店速度赶不上闭店速度。

在行业"内卷"的表象之下,咖啡赛道正经历着一场价值与价格的深度博弈。当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如何突破同质化困局构建差异化价值?怎样在创新突破与规模扩张间找到动态平衡点?又该如何筑牢更深厚、更立体的竞争壁垒?这一系列命题,正推动着整个行业从价格战、规模战的浅层竞速,迈向一个更注重质量与韧性的发展新周期。在此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个环节都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让我们也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纳食”,作者:行业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始祖鸟”品牌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商,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