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和解,中国再无“家乐福”

纳食·2025年08月19日 12:51
从零售霸主到黯然退场

持续两年多的“苏宁和家乐福股权拉锯战”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苏宁易购公告称,经过苏宁国际与家乐福集团持续的协商,苏宁方与家乐福方达成和解。苏宁方拟一次性支付2.2亿元,终结与家乐福集团关于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的所有纠葛,一场持续多年的“跨国联姻”和债务纠纷画上句号。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家乐福全球战略收缩、中国市场持续失血,加上仲裁周期长、执行难度大,让双方都倾向“快刀斩乱麻”。根据家乐福集团财报,其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继续在中国消耗诉讼资源并不划算。

01

中国市场再没有“家乐福”

苏宁在与家乐福集团达成和解协议之后,双方的债务问题也将清零。

根据和解协议,ST易购在直接或指定主体(不含苏宁国际)向家乐福集团荷兰子公司(CNBV)支付2.2亿元现金后,家乐福方豁免全部剩余股权款、知识产权费、仲裁费用及利息。

同时,未来双方将全面撤诉,终止所有在审仲裁、诉讼程序;并且,品牌完成切割,家乐福中国及咨询公司须在一个月内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家乐福”及相关知识产权,门店将同步更换门头与标识。

ST易购表示,和解完成后,其不再承担对苏宁国际的12亿元履约担保责任,预计增加债务重组收益约11.1亿元,将显著改善当期财务报表。

随着苏宁方与家乐福方纠纷画上终止符,剩余家乐福中国门店也将全面更名,这意味着,家乐福品牌在中国数十年的运营史正式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家乐福微信公众号“家乐福中国”已更名为“客优仕CACIOUS”,账号Logo也已经同步更新。据了解,该账号于2017年05月10日注册为“家乐福中国”,新名称“客优仕”则为家乐福会员店自有品牌。

02

“跨国联姻”变债务纠纷

据了解,此次和解源于2019年股权并购遗留问题。

2019年6月,苏宁国际与家乐福集团达成协议,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并约定两年后对剩余20%股权行使“卖出/买入期权”。

彼时的苏宁正在快速扩张,除了收购家乐福中国,还花费27亿元将万达百货37家门店并入自己的商业版图。在当时,无论是家乐福还是万达百货,都被视为优质资产。2018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达到近300亿元,被苏宁收购时,在国内开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2019年9月,苏宁国际收购家乐福中国的首批80%股权交割完成。2022年4月,苏宁国际支付2.04亿元后,持股比例升至83.33%。此后,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家乐福中国经营恶化,加上苏宁自身流动性紧张,致使剩余16.67%股权交易款迟迟未能支付,并累积了高额利息。

双方矛盾逐渐升级、公开。家乐福方面在香港、巴黎等地接连提起仲裁,追讨股权尾款、逾期利息及仲裁费用。其中,家乐福集团在2023年向香港法院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的许可。

同时,家乐福中国因拖欠“家乐福”商标、系统等知识产权使用费,也被索赔736.87万欧元;2023年6月,家乐福中国旗下公司更遭法院冻结5亿元资产,供应商集体断货、购物卡受限、关店潮愈演愈烈。至此,一场“跨国联姻”终究变成了债务纠纷。

03

家乐福的中国浮沉:

从零售霸主到黯然退场

提起家乐福,其在中国市场的兴衰令人不胜唏嘘。

要知道,家乐福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用“躺着赚钱”来形容它的火爆局面都不为过。1995年,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家乐福正式开业,短短几年时间,家乐福就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在当时,“开心购物家乐福”的口号深入人心,各地的家乐福甚至出现了还未开门就有一大批消费者在门口排队等候的场面。

彼时的家乐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零售第一巨头,更一度成为中国本土零售商积极效仿的对象。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家乐福的领先优势迅速瓦解:2009年,家乐福中国在华大卖场的领导者地位,被来自曾经以其为师的大润发超过,此后竟再未实现反超,大润发2016年的单店业绩为2.64亿元,而家乐福为1.58亿元;2017年第三季度国内主要零售商占有率大润发为6.9%,家乐福仅为3.3%。

很快,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也被长达半世纪的最大竞争对手沃尔玛超过,沃尔玛2016的门店数已多达487家,相较之下,家乐福比沃尔玛少了100家。

更为致命的是,当电商浪潮席卷中国,此时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来势凶猛,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家乐福对线上转型反应迟钝。当2014年大润发上线飞牛网,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赶上最后一班车之时,家乐福还在不紧不慢地开始着手线上措施,一年后才上线“家乐福网上商城”;201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了国内20个物流配送中心,而家乐福在2015年才开始有所动作,数量也仅有寥寥几个。

2015年,根据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报告,2015年中国大卖场业态首次出现“负增长”,想象空间没有了。转型之路势在必行,面对生死大考,家乐福的“慢节奏”导致其与竞争者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家乐福彻底掉队了。

虽尝试自救,最终于2019年卖身苏宁易购。苏宁入主之初,曾表示家乐福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独立,并提出“5年新开300店、赶超沃尔玛”的豪言。然而,6年不到,家乐福国内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如今,中国零售江湖激战依旧,而昔日的霸主家乐福,却已黯然离场,只留下一段令人感慨的商海记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纳食”,作者:热点追踪,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竞争转向长期,京东也没法一直烧钱。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