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科技Treg,能否点燃美妆新赛道?
最近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在美妆科研圈引发热议。
这项诺奖授予免疫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与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对“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突破性发现。评奖委员会指出,三位科学家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发现与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避免攻击自身组织的关键机制”,这不仅革新了免疫学基础理论,也为理解皮肤健康与衰老提供了全新的科学视角。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健康状态与免疫系统的精细平衡高度相关,诺奖成果能否揭示:通过调控Treg细胞功能,从根本上维持皮肤免疫稳态,延缓老化并促进自我修复?
实际上,早已有企业已率先布局,将免疫学原理融入产品研发。然而,如何实现成分的有效渗透、平衡免疫反应,并完成科学语言向消费概念的转化,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诺奖解码,免疫刹车系统如何守护皮肤健康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聚焦的调节性T细胞(Treg)与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精准击中了皮肤健康的核心命题——毕竟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其维稳逻辑正藏在这层“免疫刹车”系统中。
实际上,免疫系统的根本使命是精准区分“自我”与“非我”——既要清除细菌、病毒等外源病原体,又要避免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这种平衡依赖于两套关键机制:中枢免疫耐受与外周免疫耐受。
T细胞如何发现病毒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委员会 马蒂亚斯·卡伦
胸腺作为T细胞的“训练营”,通过清除对自身抗原反应强烈的未成熟T细胞,建立起中枢免疫耐受。
坂口志文发现,体内存在另一套“外周巡查”机制,最终鉴定出一类功能独特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这类细胞表面同时表达CD4与CD25分子,如同免疫系统中的“调解员”,能主动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防止其对自身组织的误伤。
而后,布伦科与拉姆斯戴尔的研究发现,X染色体上的Foxp3基因突变在人类中同样会导致IPEX综合征——一种以自身免疫失调为特征的遗传病。
据此,坂口志文证实,Foxp3正是Treg细胞最特异的分子标记。只有表达Foxp3的T细胞才具备完整的免疫抑制功能,确立了Treg作为独立T细胞亚类的地位,完善了“外周免疫耐受”的理论框架。
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皮肤内的免疫平衡直接影响其健康与外观。
医学家Niwa Ali 、Michael D Rosenblum等人在2017年发现,在健康人体皮肤中,CD4、Foxp3、Treg细胞优先与毛囊密切相关,Treg细胞在毛囊密度高的区域(即头皮和面部)最为丰富[i]。
在微观层面,Treg细胞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10、TGF-β)等方式,精确调控效应T细胞的活性[ii]。这种精细的抑制作用如同为免疫反应安装了“可变刹车”,既能防止过度炎症对皮肤屏障的损伤,又不会完全抑制正常的防御功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皮肤Treg细胞还展现出超越传统免疫调节的功能。医学家Ali N等人2017年的研究证实,皮肤Treg细胞通过分泌双调蛋白(Amphiregulin)和CCN3等因子,直接参与组织修复过程,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加速屏障功能恢复[iii]。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皮肤损伤模型中,Treg细胞的缺失会导致愈合延迟。
而基于对Treg细胞与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理解,化妆品研发正经历着从传统的“抗炎”思路向更根本的“免疫稳态调节”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认识到:健康的皮肤不仅是“没有炎症”,更是免疫系统处于精密平衡的状态。
《FBeauty未来迹》总结发现,目前关于Treg守护皮肤稳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第一,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微环境,增强Treg细胞功能,抑制慢性炎症状态。研究表明,长期低度炎症(inflammaging)是驱动皮肤老化的重要因素,而Treg细胞的精确调控可能为延缓这一过程提供新思路。
第二,靶向衰老细胞清除。衰老细胞分泌的SASP因子会持续激活免疫反应,形成“炎症→衰老→更严重炎症”的恶性循环。Treg不仅能抑制炎性巨噬细胞聚集,还能辅助清除衰老细胞,直接切断循环链条;
第三,强化皮肤屏障与免疫系统的对话。皮肤受损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CXCL9等趋化因子会通过CXCR3轴引导Treg聚集,而Treg分泌的TGF-β能促进修复细胞增殖,为屏障再生创造稳定环境。
尽管今年诺奖对调节性T细胞与免疫调控机制的肯定,在化妆品业内引起一波热潮,但一些业内人士对调节性T细胞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皆持审慎态度。
巢归研究院科学传播负责人、知乎美妆领域科普主笔芒奇金在接受《FBeauty未来迹》采访时直言:“今年诺贝尔奖与化妆品关联较大的是外周免疫耐受,T细胞种类繁多,调节性T细胞对皮肤免疫有用但作用有限,健康皮肤本身就有这套系统,不健康的皮肤才需要去促进调节性T细胞生成,但其中的通路又非常复杂,难以精确落地。”
可见,Treg细胞与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突破,确实重构了对皮肤健康的认知 —— 皮肤健康不仅是角质层完整,更依赖免疫细胞与组织的动态平衡。
但当前Treg在美妆领域的应用仍存局限,既要尊重健康皮肤的自我调节能力,也需攻克通路复杂、精准调控难等问题,后续研究需在“机制深化”与“应用可行性”间找到平衡。
外周免疫耐受如何落地到化妆品?
外周免疫耐受与皮肤免疫直接相关,资生堂早已率先验证皮肤免疫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与常规抗衰思路不同,资生堂并不局限于延缓细胞老化过程,而是直接激活皮肤自身的免疫监视机制——CD4+细胞毒性T细胞(CD4+CTL)。
SHISEIDO资生堂红腰子抗老精华
这种特殊的记忆T细胞亚群能够精准识别表达HLA-II类分子的衰老细胞,并通过资生堂专研的微生物发酵山茶花精粹激活的CXCL9趋化因子通路,实现对这些衰老细胞的定向清除。
资生堂全球创新中心副总裁加治屋健太朗强调:“我们发现肌肤衰老未必与年龄有关,其根源在细胞层面的老化,而记忆T细胞可精准识别并去除衰老细胞。”
这种基于免疫原理的抗衰思路,相较于传统的慢性炎症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它不仅针对炎症这一老化表征,更直指衰老细胞积累这一根本问题,实现了从“延缓衰老”到逆转衰老细胞负担的跨越。
“资生堂是基于肌肤免疫思路开展的研究,而近两年大热的功效成分PDRN才是能够直接与皮肤外周免疫直接相关的成分。”芒奇金进一步指出。
PDRN(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皮肤免疫调节的“天然校准剂”,可通过双重机制调控免疫平衡:一方面降解后释放腺苷激活A2A受体,抑制NF-κB通路减少TNF-α、IL-6等促炎因子,同时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另一方面通过核苷酸补救途径为受损细胞补充原料,加速免疫微环境修复。
优时颜的拉帕乔提取物也是能够调节皮肤免疫的一个优秀成分。2024年优时颜发表在Phytomedicine上关于拉帕乔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的论文,通过单细胞测序的技术,发现拉帕乔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缓解皮肤光老化,提升皮肤免疫力,让皮肤在光损伤的情况下更快得到修复。
优时颜关于拉帕乔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的论文
此外,能够安全、有效调节皮肤免疫反应的化妆品活性成分也非常多,生物学博士、知乎科普答主麻瓜在接受《FBeauty未来迹》采访时表示:“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舒缓类成分,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炎症因子,间接调节免疫反应,比如德之馨的SymRelief(红没药醇加姜根提取物)的组分、玉泽的青蒿素等等,都是比较好的舒缓类成分。”
但要将免疫调节机制转化为安全有效的护肤品,也面临着关键技术挑战。
麻瓜认为,其一在于渗透性,即活性成分是否能够有效渗透皮肤并发挥作用;其二是“免疫平衡”:“免疫不只是说我要一味地去降低你皮肤的免疫,而是要考虑皮肤免疫在什么情况下处于平衡。它会有正向作用,比如皮肤出现伤口时需要炎症来激活修复;也会有负向作用,比如免疫过激。”
面对免疫学概念的复杂性,如何向消费者进行有效传播成为另一个挑战。
芒奇金建议:“从品牌层面上,讲免疫研究来支撑一个抗衰或者是修复的方向,把它当成技术定位,这是非常好的品牌势能。但在沟通表达上,要把这些东西转化成消费者可以共情的语言。”
他举例说明:“比如资生堂将‘CD4+细胞毒性T细胞’翻译成‘记忆T细胞’,这样的话在传播上既能够承接品牌底层的科研,又能够把产品设计的逻辑讲清楚。”
从“诺奖引领”到“产业先行”
2025年诺贝尔医学奖对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肯定,恰如其分地折射出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间关系的深刻变革。在化妆品行业,这一变化尤为明显:诺贝尔奖正从过去的前瞻指引,逐渐转变为对产业已有探索的“后置认证”。
回顾美妆产业发展史,诺贝尔奖曾多次扮演技术启蒙者的角色。从脂质体透皮技术到氧化应激理论,从水通道蛋白到RNA干扰机制,这些荣获诺奖的基础科学发现,为化妆品行业提供了全新的研发视角和技术路径。
这种“科学发现-产业跟进”的线性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定义了基础科研与产业应用的关系。诺贝尔奖作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其获奖成果往往代表着某个领域的重大突破,自然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
然而,随着全球化妆品巨头研发实力的增强,这一传统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在此次诺奖颁发前,顶尖美妆企业早已在皮肤免疫学领域深耕多年。
Cell期刊刊登关于资生堂记忆T细胞抗老研究成果
资生堂与哈佛大学联合成立的CBRC皮肤科学研究中心,至今已持续运营30余年,在权威期刊上发布了19篇研究成果。其关于记忆T细胞抗老机制的研究,还刊载于全球顶尖的《细胞》期刊。雅诗兰黛在miRNA调控领域的研究、宝洁在SK-II系列中对miRNA标志物的应用,均早于诺奖的肯定。
这种变化背后,是产业创新生态的重构。
化妆品头部企业通过自建研究院、与顶尖学术机构深度合作、长期投入基础研究,已建立起强大的研究能力。他们通过成分创新、配方优化和递送技术突破,在特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创新不再单一依赖于学术界的“输血”,而是形成了产业与学术双向驱动的良性生态。
诺贝尔奖角色的转变,也促使行业重新思考创新的本质。麻瓜在采访中的观点发人深省:“真的好的化妆品,它不需要通过说我是诺贝尔奖同款成分。真的有能力的产品,是不需要去蹭诺贝尔这个热点的,它们自身的优势便足够说服消费者。”
这种理性认知,也反映了行业正在从“追逐热点”向“坚守主线”转变。资生堂用30年时间深耕皮肤免疫学,这种对科研主线的长期坚守,远比短期的话题热度更具价值。正如其在红腰子产品上十年的四次“质变式”升级所展示的,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对特定领域的持续深耕,而非对流行概念的简单追随。
这两种机制的协同探索,也许代表着下一个阶段技术发展的方向。正如第十四章品牌创始人梅鹤祥所言:“作为皮肤科学的外用产品,技术和成分的应用与皮肤各层细胞发生生物学效应,这些生理活动可以参考诺奖的科学成果,以明确的发生机制去研究、应用。”
2025年诺贝尔奖对免疫学研究的肯定,与其说是为化妆品行业指明了新方向,不如说是对产业已有探索的一次认证。这种从“引领”到“认证”的角色转变,标志着化妆品产业正在走向成熟——它不再仅仅是科学成果的应用者,更是科学前沿的贡献者。
在这种新的科研生态下,真正的突破必将属于那些愿意投入长期研究、深入探索机制本质的企业。当产业界与科学界在创新的高处相逢,消费者终将受益于更加安全、精准、有效的产品,而这正是所有科研探索的最终归宿。
注释:
[i]Niwa Ali , Michael D Rosenblum , Regulatory T cells in skin.Immunology. 2017 Aug 4;152(3):372–381.
[ii]Alison Taylor 1, Johan Verhagen,Mechanisms of immune suppression by interleukin-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 the role of T regulatory cells. Immunology. 2006 Apr;117(4):433–442
[iii]Niwa Ali 1, Bahar Zirak ,Regulatory T cells in skin facilitate epitheli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2017 Jun 1;169(6):1119-1129.e11.
参考文献:
1、从机制突破到临床探索:调节性T细胞与Foxp3基因如何重塑免疫学认知?
2、Cutting Edge: Regulatory T Cells Facilitate Cutaneous Wound Healing.J Immunol(2016)
3、Skin autonomous antibody production regulates host-microbiota interactions.Nature (202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Beauty未来迹”,作者:张韵洁,编辑:吴思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