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卷起了“民族风”

餐饮o2o媒体罗华·2025年10月13日 08:18
当咖啡行业还在卷豆子、卷价格时,一股来自雪域高原的“藏式风味”已经悄然出圈!

你发现了吗?当咖啡行业还在卷豆子、卷价格时,一股来自雪域高原的“藏式风味”已经悄然出圈!

它不只是往咖啡里加酥油那么简单,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商业与味觉的深度碰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拆解,这股“高原咖啡热”背后的生意经。

01

咖啡行业卷起了“藏式风味”

藏式咖啡是藏式传统文化与现代咖啡相融合的业态,核心在于咖啡与藏文化的深度结合,其起源说法多样,有观点认为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纪。

公元八世纪,唐朝僧人雅玛哈达在西藏高原发现了野生咖啡豆,并将其种子引入藏地种植。

不同于埃塞俄比亚牧羊人发现咖啡的传说,藏式咖啡的诞生更注重实用性,早期被用作抵御高原严寒与疲劳的天然药剂,常与藏药配伍使用,用于缓解头痛、治疗消化疾病。

早期咖啡主要在寺庙与贵族阶层中流传,结合宗教仪式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并衍生出咖啡与青稞、格桑花混种的品种,如青稞咖啡、格桑花咖啡等。随着贸易发展,速溶咖啡逐渐在西藏流行,藏族百姓将其与传统甜品融合,创制出藏式鸳鸯奶茶等混合饮品。

近代以来,藏式咖啡的工艺日趋成熟,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定义与流程。

原料上,藏式咖啡常用青稞、糌粑粉替代传统糖浆,使咖啡奶盖自带麦芽香甜,青稞的谷物香与咖啡形成巧妙平衡;

工艺上,依托西藏高原寒冷干燥、强紫外线的气候特点,采用低温短时烘焙技术,最大程度保留咖啡豆原始果香,形成焦糖与坚果香交织的独特风味。

文化层面,藏式咖啡已超越饮品范畴,寺庙将研磨咖啡的器具视为修行之物,其上常刻有六字真言,传统藏式咖啡馆承担着部落议事、商务洽谈的功能。

因此可以说,藏式咖啡与云南小粒咖啡强调地理位置不同,其在工艺、原料与创新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咖啡文化品牌现象。

近些年藏式咖啡增速显著,尤其在 2023 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拉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 2024 年 8 月,拉萨咖啡经营主体达 128 户,而 2023 年仅 56 户,不到一年实现翻倍增长。

另有数据显示,近五年拉萨咖啡馆数量增长超 320%,2024 年饮用精品咖啡的人数突破 50 万。

除西藏外,各地也陆续涌现出主打藏式咖啡的门店。

西安至少有 3 家:位于广仁寺附近家属院的藏式咖啡馆,融合西式与藏式风格,提供藏式奶茶及甜枣、青稞果等小吃,成为年轻人打卡点;

还有如院藏式咖啡馆以藏式风情与精美工艺品闻名,店内充满藏式元素,供应酥油拿铁与正宗酥油茶,搭配露天小院环境,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

而在兰州更有西番咖啡,店内采用壁画等元素,打造藏地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苏州也有甜町儿咖啡,门店外墙刷成明黄色,搭配藏式风格门窗,尽显藏式风情。

而在成都和北京也不少藏式咖啡馆。如成都的顿珠咖啡馆,位于郫都区,由阿坝州藏族小伙创办,店内布满经幡、木质家具与藏式彩绘,镇店之宝“送送巴雅母” 藏式咖啡用传统藏式铜杯盛放,吸引众多顾客。

在北京东城区北新桥着隐藏着一家白马顿珠藏式咖啡下午茶店,店内装饰充满藏式风情,唐卡、转经筒与五彩经幡让人仿佛置身青藏高原。

其产品将藏族风味融入咖啡与小食,招牌酥油茶拿铁口感微咸香浓,搭配青稞包、桃花米与藏式糍粑,即便人均消费 53 元,仍是不少北京人必打卡的藏式下午茶。

而在深圳南头也开了一家藏咖馆,吸引了不少网友打卡。门店整体采用整体采用藏式风格装修,红黄色外墙十分抢眼,分三层,一楼有猫咪,二楼有露台,三楼是禅修的地方,菜品以酥油茶、藏式甜茶为主。

02

藏式咖啡的神秘生意经:

有人做成产业化,

有人玩转网红化

要想弄明白藏式咖啡的模式,就需要对本地连锁咖啡馆进行盘点。因为现在藏式咖啡在本地呈现“一超多强、各具特色” 的格局,而外地的藏式咖啡更多是模仿跟风的形式,所以要弄明白藏式咖啡,就得从本地头部品牌入手分析。

1、目前藏式咖啡品牌中,柠渡咖啡是毫无疑问的绝对头部。

它于 2018 年创立,如今已发展出五家连锁门店,单店月营业额能达到数十万元。柠渡咖啡的成功,更在于对藏式咖啡的系统化建设和文化的深度表达。

在产品方面,凝度的产品体系较为完整。一类是大众熟悉的经典咖啡产品,主要服务普遍的用户群体;另一类则是根据当地茶饮开发的创新产品,如拉萨拿铁、酥油拿铁、青稞冷萃和咸奶油拿铁,核心是将当地的高原原料与咖啡融合。

其中,拉萨拿铁会把酥油、青稞、奶渣等高原特色食材与咖啡结合;酥油拿铁采用优质牛奶提炼的酥油与阿拉比卡咖啡豆配比融合而成;青稞冷萃则以浓郁的青稞麦香和咖啡进行了巧妙结合。

文化表达上,柠渡咖啡的店内采用藏式矿物颜料彩绘的老虎作为门店装饰,在咖啡杯、挂饰、T 恤等产品上,还应用了拉萨的藏文标识,这些标识由当地僧人撰写,为品牌赋予了深厚的文化体验。

供应链方面,从第一家店开始,凝度就建立了高原咖啡实验室,还与农科院合作推动西藏咖啡豆产认证体系建设,形成了从种植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凝度还衍生出一个前瞻性核心理念——“将精品带到西藏,再从西藏走向世界”,并以此推动自身咖啡品牌的发展。

2、与柠渡咖啡走产业化发展标杆的路径不同,慈渡咖啡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精准的客户定位,成为了文旅融合的典范

它的咖啡店位于拉萨八廓街慈渡酒店六楼,拥有拉萨数一数二的布达拉宫景观,是游客体验藏式文化的重要选择之一。

门店露台与布达拉宫近在咫尺,成了许多游客拍照打卡的地方。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门店提供带有“西藏” 字样的特色咖啡,还可以在咖啡中添加藏式酥油茶,咖啡拉花也印有鲜明的西藏特色,游客能自由选择 “西藏”“拉萨”“8848” 以及 “布达拉宫” 等字样作为咖啡拉花。

为了吸引外埠游客、延长其停留时长,同时满足游客住宿及次日旅游的需求,慈渡咖啡还衍生出“民宿 + 咖啡” 的复合经营模式。店主因热爱咖啡,在经营民宿的基础上增加了咖啡业务,实现了客源的相互转化。

目前,慈渡咖啡已经成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分享的主要咖啡聚集地。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凭借布达拉宫观景位这一独特资源,将空间体验转化为产品价值,采用 "民宿 + 咖啡" 模式,实现住宿与餐饮的协同效应,再围绕游客需求,提供拍照打卡、纪念品购买等增值服务,提高了投资回报率。

3、在上述两条路径之外,还有一个品牌贡桑孜大院,用 "文化空间运营商" 的模式。

贡桑孜大院由三个藏族小伙旦增格桑、扎西多吉和旦增特觉创立,他们在甜茶馆的一次深夜长谈中决定创业,没有商业计划书,只有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是店内充满了 "藏式记忆杀",斑驳老木桌、雕花藏柜诉说着岁月故事,角落的 80 年代磁带录音机、电视机、风筝瞬间唤醒童年回忆。

团队成员扎西多吉负责产品研发,他带着多年咖啡行业沉淀,研发出爆款 "森夏旺姆" 咖啡。

为了进一步吸引客流并增加停留时间,每个周末都会举办朗玛堆谐、藏装派对、藏文书法展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空间中活起来,后续又建立藏文化爱好者社群,通过文化认同形成品牌忠诚度

4、除了上述三大品牌外,藏式咖啡市场还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

(1)采用 "日咖夜酒" 的复合业态。如藏 A 咖啡2024 年 8 月开业,定位为 "日咖夜酒" 的复合业态。通过一条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 "旱地拔葱" 视频在抖音获得 150 万 + 浏览量,成为现象级网红店,一周销量达 10 万杯。

(2)场景创新 + 户外概念的模式。如玫恰咖啡将户外露营与藏式风情相融合,营造自由随性氛围,选用云南小粒咖啡豆为基底,融入藏红花、雪菊等高原植物,推出“藏红花拿铁”“青稞冷萃”等限定饮品;

(3)以唐卡文化为主题,通过文化沙龙提升客单价。塔布卡咖啡馆以唐卡文化为主题,通过每月4场文化沙龙将会员客单价提升至68元;

(4)将百年藏式院落的沧桑肌理与现代咖啡文化完美融合。如壹格小院咖啡将百年藏式院落与现代咖啡文化融合,独创“一豆三喝”体系,通过三种烘焙程度与萃取方式组合出九种特色风味。。

所以通过上述品牌的一个提炼,我们会发现藏式咖啡又一几个普遍的共性,也是其“差异化的核心卖点”:

装修上,门店必备经幡、唐卡、壁画等藏式元素,色彩上运用明亮鲜艳的红、黄、绿、蓝等色调交织,营造出神圣而富有调性的空间。

产品上,以“青稞、酥油和咖啡”为核心,推出一系列特色融合饮品调”。如菜单必备青稞酥油咖啡、藏红花酥油咖啡、牦牛奶拿铁、酥油dirty、酥油茶拿铁等

命名上,铺名称多采用如“白玛顿珠”“刚坚梅朵”藏语直译(或传递如如“喜渡”“如院”等吉祥寓意的词汇,甚至直接以藏语作为门头标识,相比普通“XXX café”更具文化厚重感。

场景上,除日常休憩外,常见“咖啡+文旅”的组合,如与民宿、徒步、观景台动线融合,形成“啜饮咖啡—环湖漫行—夜观星河”的全时段体验

口味上,受本地甜茶文化影响,部分消费者偏好“甜茶+咖啡”的混合饮用方式,门店亦会据此做配方与甜度调整。

03

不止藏咖

藏式茶饮全面崛起

比如今年喜茶就开始大力押注藏式奶茶,连续几个月推出首款藏式茶饮。3 月份,推出了以嫣红茗茶 × 牦牛乳为基底,底部铺青稞,顶部撒有青稞蛋酥的 “雪域・牦牛乳恰安莫”,上线一周便卖爆,验证了牦牛乳藏式奶茶的高人气。

紧接着 5 月份,喜茶又以雅安藏茶 × 凉山黑苦荞为茶底,官宣了首款咸奶茶 “芝士咸酪藏茶”,同样备受欢迎。

6 月喜茶再次发力藏式奶茶系列,以黑苦荞藏茶为底,融入牦牛乳,打造出带有 “酥油云顶” 的牦牛乳酥油茶,进一步扩充了藏式奶茶的布局。

除了喜茶基于高原食材发力藏式茶饮,许多藏式茶饮品牌也相继崛起,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

比如阿刁奶茶,2018 年创立,凭借主打牦牛鲜奶、青稞等高原食材制作的奶茶,成为许多游客一站式打卡藏地风味的首选品牌。

食材上,阿刁奶茶主打牦牛鲜奶、青稞、高原土豆、青稞小料等高原食材,将传统甜茶、酥油茶以新茶饮的方式呈现,既保留了藏式底蕴,又更贴合年轻人口味。

产品上,主打牦牛鲜奶茶、鲜果茶、新藏式风味、牦牛酸奶风味果饮五大体系,均强调高原原料与藏式风味的现制表达。

选址上,偏向西藏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广场、八廓街等显眼位置,在这些地方都能看到阿刁奶茶的门店。

包装上,杯身与周边大量采用藏式图案,用“格桑梅朵”“拉姆拉措” 等藏文化相关名称命名产品,门店以 “喇嘛红” 与藏族女孩头像作为超级符号,强化了地域记忆点。

依靠藏式文化和差异化表达,阿刁奶茶以 15 平米左右的小店规模,开出了数十家门店。

此外,在成都还有一家由歌手苏见信主理、主打“藏茶” 主题的品牌 —— 柳皓方,其产品包含盐系茶拿铁(如 “日照金山”)、花系鲜乳茶(如 “玫瑰拉姆”)、冷萃氮气茶(杏子藏茶、金花藏茶)与冰川果蔬茶,定价约 15–26 元,开业后人气持续走高。

除了在产品端发力,不少茶饮品牌还将藏式文化融入门店的“第三空间”。

比如霸王别姬就在 2025 年七月林卡节期间,于成都打造了 “藏地非遗・茶遇林卡” 藏地文化限定主题活动,以藏地非遗元素为灵感进行门店布置与互动设计,区别于常规的季节性营销或单品上新。

而前面提到的柳皓方,在“藏族文化 + 第三空间” 的挖掘上则更加深入。

其门店一层为展示台和开放式制作区,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搭配灯光聚焦特色藏式茶具;

二楼为客区,用粗犷的毛石墙面与顶面搭配手工编织地毯,还原藏地民居的生活质感。

其他细节也处处融入藏式元素,比如楼梯踏步用原木模拟石砌形态,传递藏式建筑的古朴温润;陈列区融入大量藏式文化符号,塑造出鲜明的品牌辨识度。

小结

纵观当下市场,藏式咖啡与茶饮已从单纯的产品创新,升级为一场关于文化表达与商业模式的深度探索。

无论是扎根西藏本土的产业化布局,还是走向全国的特色化经营,这些品牌都在证明:在日益同质化的饮品赛道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正成为打破增长瓶颈的利器。

对于餐饮创业者而言,藏式饮品的走红也带来了重要启示:在追逐流量与网红效应的同时,只有将产品创新根植于独特的文化土壤,构建起从原料、工艺到场景体验的完整闭环,才能真正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这片来自雪域高原的“新蓝海”,才刚刚揭开序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饮O2O”,作者:专注餐饮业创新的小贝,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专注研究新餐饮 新零售 新消费 不定期直播分享行业动态趋势

下一篇

虽然出圈,但它依然是一台概念机。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