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再战高德,还拉来了两大“帮手”

螺旋实验室·2025年10月10日 18:35
导航软件已经不拼导航了

这个十一黄金周,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仿佛悄悄“换了身份”,从单纯的导航工具变身成摩拳擦掌的“到店向导”,满屏的美食套餐、景点门票争相抢占视线,在小小的手机界面里,两家平台已率先打响了一场“到店争夺战”。

9月10日,高德地图推出了“扫街榜”;9月21日,百度地图联合美团、携程推出“AI去·榜中榜”,正面迎战高德。与此同时,抖音生活服务发布“心动榜”,小红书则推出了“小红卡”,全面加入战局。

一时间,到店业务市场风起云涌,十一黄金周假期,成为了检验各家“到店”战略成色的首个实战考场。

四路诸侯争夺到店入口

这个国庆,到店市场前所未有的热闹。在阿里率先亮出高德“扫街榜”后,地图平台、内容平台以及OTA平台也各显神通,纷纷推出特色榜单,争夺消费决策入口。

高德“扫街榜”号称是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产生的榜单,其不依赖于用户主动打分,而是结合芝麻信用认证,通过用户真实出行行为生成榜单。

对于美团而言,高德的“扫街榜”无疑是一记精准又有力的重拳。在此之前,美团凭借多年积累的到店消费数据,几乎垄断了大众餐饮、生活服务领域的消费决策话语权,而高德的入局,恰好击中了其数据来源和用户心智的关键阵地。

仅在11天后,百度地图在没有任何发布会的背景下,在百度地图APP上线“AI去·榜中榜”,这是一份联合美团、携程生成的榜单,也是对高德“扫街榜”的精准追击。

在榜单页面,除了百度“爱去榜”之外,还有百度和美团合作的“大众点评榜”,以及百度和携程合作的“携程口碑榜”,用户点击即可分别跳转至美团和携程,串联起地图、本地服务、酒旅到店服务。

目前来看,高德“扫街榜”与百度“爱去榜”的算法逻辑相类似,都是基于用户的真实出行数据,形成榜单里面的评分、评论等内容。

不过,两个榜单也有各自的差异化。

一则,高德“扫街榜”除了餐厅、酒店、打卡点等常规榜单之外,还有逛街路线、亲子遛娃、户外运动等更多不同的子榜单,内容维度更丰富;

百度“爱去榜”则主要围绕美食、景点、酒店和购物娱乐(商场),但用户可以通过“深度搜索”功能,实时通过AI生成商家介绍、核心亮点等内容。

二则,在百度“爱去榜”,用户能在餐厅页面看到团购套餐,页面布局跟大众点评几乎一致;高德“扫街榜”则还没有完全上线团购套餐,便利性暂时不如“爱去榜”。

不过,淘宝闪购已启动了到店团购新业务,并在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三大APP中设置了入口,只是首批服务范围仅有上海、深圳、嘉兴三座城市,大部分用户仍未能体验。

三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海量用户数据背后的信用体系,“扫街榜”背靠阿里芝麻信用,相当于在用户出行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信用背书,一定程度降低了用户对虚假点评的担忧。

而百度“爱去榜”则是百度携手大众点评、携程做的榜单,彼此的用户数据应该是打通的,这意味着“爱去榜”是以大众点评和携程的用户真实评价作为榜单的信任资产。

两大地图平台推出了颇为相似的竞品,内容平台则试图另辟蹊径,从用户分享的真实内容入手打造榜单。

抖音发布了餐厅和酒店两大业态的“心动榜”;小红书则在上海、杭州、广州推出“小红卡”,持卡用户可以享受线下精选门店的通用折扣、专属活动等。

不同于高德“扫街榜”与百度“爱去榜”采取“用脚投票”的打榜方式,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则更倾向于“用手投票”,扎根于自己的内容生态,以用户点赞、转发、收藏,以及到店后的评价、复购等为基础,打造出一套更具主观特色的榜单。

商家跃跃欲试

几大平台都赶在国庆黄金周前夕发布新产品和新玩法,除了争夺线下消费入口之外,也有着借黄金周这一消费高峰期,对榜单产品进行实战检验的目的。

高德“扫街榜”已率先公布了战报,10月1日-8日已为线下餐饮门店带去超过1亿的客流。10月1日,高德APP日活跃用户数达 3.6 亿,创历史峰值。

其他平台虽然暂未公布国庆期间的相关数据,不过,它们也推出了不少相应的线下活动,紧锣密鼓地抢占假日消费市场的红利。

小红书首次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地同时启动品牌活动“马路生活节”,并覆盖国庆假期。但用户要想参与,就必须领取被官方定义为“入场券”的小红卡。抖音则宣布对“心动酒店榜”的上榜酒店提供全年100亿的流量扶持,吸引更多商家加入。

高德“扫街榜”来势汹汹,难怪其他竞争对手纷纷出手狙击。只不过,地图玩家入局本地生活并非新鲜事,阿里早在2023年就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并入高德,拓展“到目的地”服务,却没有带来太大水花。如今高德再推“扫街榜”,为何会让到店市场迎来巨震?

一方面,商家越发渴望流量。目前,餐饮行业早已是红海一片,据餐饮界披露,今年上半年已有161万家餐饮门店黯然退场,每天倒下近9000家餐饮店。

餐饮生意不好做,既有消费需求收缩,消费者捂紧钱包的原因,但越是如此,商家对流量的渴望也变得更加迫切。过去,大众点评在到店市场是一家独大,商家可选的推广阵地不多,流量成本却不低,有统计显示,中小商家要为门店推广贡献30%的利润。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外卖大战,不仅打破了过去到店流量领域的单一格局,也让商家看到了通过多平台、多场景获取流量的新可能,还有望进一步降低营销费用。于是,阿里趁势推出高德“扫街榜”,抖音、小红书也在被撕开的“缺口”中积极寻找机会,商家自然也乐于接受。

另一方面,AI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内容壁垒的护城河。过去,地图平台已不止一次尝试融入本地生活功能,但由于彼时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不足,难以做到精准推荐。

随着AI技术日趋成熟,地图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比如通过AI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将消费数据与出行数据全面打通,形成更清晰的消费图谱。

事实上,国外的谷歌地图已经完成了类似的进化,通过引入更多结构化的数据,如导航、街景地图等来弥补UGC点评数量不足的短板。根据restroworks数据,62%的美国消费者会用Google来发现餐厅,已经超过Yelp等传统点评平台。

“复仇者联盟”奋力一搏

地图平台的进化,已经形成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因此,面对高德“扫街榜”的强势进攻,百度地图和其他到店市场玩家也不敢轻视对手。

这些年,百度地图一直被高德地图压一头,且高德地图的领先优势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市场份额来看,高德地图的市场份额占比从2024一季度的42%,一路上升到2024年全年 的46.17%,稳居榜首;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今年8月,高德去重月活为9.62亿,百度地图去重月活为5.94亿,两者差距显著。

而美团和携程虽然在酒旅市场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根据交银国际研报预测,2024 年国内OTA市场中,携程以56%的GMV市占率稳居第一,同程、美团、飞猪分别占15%、13%、8%。

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原则,互为竞对的美团、携程,也选择携手百度组成了“复仇者联盟”,共同迎击阿里这个“庞然大物”。

在持续多月的外卖大战中,美团和淘宝闪购斗得难分难解;携程虽然未受外卖大战波及,但如今阿里正在积极搭建大淘宝生态,旗下飞猪将能依托阿里的会员体系不断强化用户粘性,这也让携程不得不警惕阿里生态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因 “复仇者联盟”选择在这一节点成立,既是对阿里生态的防御,也是一种“强强联合”,几大平台分散起来或许不是最强的,但组合起来就能实现彼此赋能,做到“阿里有的,我们也有”。

然而,这种联盟关系也面临着内在张力,长远来看,攒局和自家生态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百度地图需要美团、携程的内容和交易能力,美团和携程则需要百度地图的流量入口,但这种合作能否持续稳定,取决于各方能否找到平衡点。

况且,百度、美团和携程三方合作后,能否改变原来大众点评体系所遗留下来的虚假评论、刷评等行业痛点,则仍然需要观望。

毕竟,信任基础是到店平台的核心生命线,能够有效积累信任资产积累的点评平台,就能获得自己的用户群体;相反,失去真实性的平台,则会面临用户流失、商家信任崩塌的危机。

正因如此,抖音和小红书才会选择差异化策略,试图通过内容优势分食市场,用户是否喜欢、是否愿意表达、是否愿意推荐,皆为商家上榜的关键依据。

根据艾瑞数据,2025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线上渗透率预计增至30.8%,市场规模预计35.3万亿元,这一充满想象空间的增量市场,正是吸引新旧势力掀起混战的根本动力。

新玩家的进场不仅打破了既有格局,更带来了多元玩法:有的依托技术重构到店体验,有的通过跨界整合拓展服务边界,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行业的核心命题从未改变,要在到店市场中站稳阵脚,真正的胜负手不在于短期的流量争夺,而在于能否在“用户信任、商家经营、平台商业化”中找到精准平衡。

谁能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打通以上三者的良性循环,构筑起本地生活的商业闭环,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螺旋实验室”,作者:无情,编辑:坚果,36氪经授权发布。

+1
5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AI重塑文明:OpenAI全栈帝国崛起,GPT-5自主科研,Sora生成现实。

1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