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火速弃用Office”,7年前立的Flag翻车,这家巨头至今未能完全摆脱微软,现任高管:当初预估得太乐观

CSDN·2025年11月28日 19:31
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资金雄厚、人才顶尖,为什么迁移如此困难?

作为 PC 行业的软件巨头,微软的 Windows 和 Office 已成各行各业绕不开的基础软件。然而,一些公司曾出于成本、协作方式、使用习惯等原因,一度萌生过“弃用”的念头。但事实证明,基础软件的迁移往往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2018 年,欧洲一家民航巨头空客(Airbus)就信心满满地宣布,要摆脱微软的束缚,其计划将 130,000 名员工从 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转向 Google Workspace(彼时还叫做 G Suite),并预计使用 18 个月就能完成迁移。

然而,时至今日,据外媒 The Register 报道,Airbus 的“去微软化”之路仍然遥遥无期。理论上,这是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资金雄厚、人才顶尖,为什么迁移如此困难?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图源 Nano Banana

迁移计划:淘汰本地部署的 Office,迈向云端数字化

7 年前,Airbus 时任 CEO Tom Enders 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表示,这一决定将塑造公司的未来,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

为此,他们计划把全部员工迁移到 Google 的云端办公与协作工具上,同时淘汰本地部署的 Microsoft Office 软件。

Tom Enders 强调:“我们需要能够积极支持新工作方式的技术,需要现代化的数字工具,使我们能够真正协作,跨团队、跨国界、跨时区工作——真正实现一体化。”

他还表示,选择 G Suite 是一个战略性决定,既是与过去彻底割裂,也确保业务连续性。他还承诺员工将获得充分支持和培训,使得这些操作更加方便实用,同时也能借助 Google 搜索打破信息孤岛。

简单来看,G Suite 是在谷歌提供的订阅服务基础上提供的一套云计算生产力和协作软件工具和软件,最初于 2006 年以 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名义推出,2020 年更名为 Google Workspace。

Enders 曾预计,覆盖所有 130,000 名员工的工具迁移工作最多需要 18 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 Airbus 并非只有谷歌一个选择——理论上,他们完全可以迁移到 Office 365,但不知为何,其最终并未选择微软的云端服务。

Google Workspace 为什么无法完全替代 Office?

回顾当初的计划,Airbus 数字化部门执行副总裁 Catherine Jestin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直言,18 个月的预估真的过于乐观了。

这一决定,如今也让这家公司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基于过去几年的发展,Airbus 的员工数量已经从 13 万人增长到了 15 万,外媒 The Register 称,虽然这家公司内部超过三分之二的员工已经完全切换到谷歌工具,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团队在并行使用微软软件。

为什么“去不掉”微软?原因有很多:

其一,Excel 在处理大型文件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以 Airbus 财务团队为例,他们的一些电子表格单个文件就包含 2000 万个单元格,远超 Google Sheets 在云端的处理能力。对于需要处理大规模数据、复杂计算和报表的财务系统而言,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

换句话说,这不是功能不够,而是数据量过大让云表格力不从心,因此这家公司的财务部门至今仍依赖本地 Excel。

其二,一些团队需要高级文档管理功能。

一些譬如商业、采购和法律团队在合同管理、审批流程中,需要严谨、可审计的“变更追踪”功能。据 The Register 报道,当前 Google Workspace 在这类高级文档/合同追踪功能上的表现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其三,法规与数据安全的限制。

这一点其实也非常好理解,企业内部的部分机密或保密文档不能存储在云端,这意味着许多工作仍需在本地完成。尽管 Google Workspace 协作体验不错,但在合规性和数据主权方面存在局限,导致迁移无法全面覆盖。

基于以上种种,Airbus 虽然努力地迁移了七年,当前只能维持 “部分使用 Google,部分用 Microsoft” 的混合状态。这不仅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还带来了各种兼容性问题。

一个本地办公软件、一个云端工具,又所属不同的科技巨头,所以很多员工抱怨称,「文档格式不一致、功能差异、协作冲突,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协同流程。」

对此,身为高管的 Catherine Jestin 也坦言,“当部分工作在 Google Workspace 中进行,而另一部分在微软工具中进行时,就会出现兼容性问题。谷歌正在解决这一点,明年我们应该能看到一个 100% 完全兼容的版本。”

迁移难题引发的热议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迁移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毕竟它牵扯的不单纯是工具更换,也会包含流程重塑、职责调整,甚至是组织文化的重建。

从当初扬言 18 个月内完全弃用 Office,到如今两种工具并行使用,这一过程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人惊讶于电子表格的庞大数据:“2000 万个单元格,真的有这么夸张吗?”也有人表示:“作为过来人,我可以确认,企业确实会有这么多单元格。”

也有人指出,不少员工使用 Excel,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区和现有惯性,这也是很多公司不愿脱离微软生态的重要原因。

还有网友还辣评道: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认为用另一个美国巨头来替换现有供应商是个好主意。不过当时重点可能只是节省 Office 许可成本,而非现代化问题。成本考虑确实合理,但如果本地方案已能处理大数据,为何还要迁移到云端?LibreOffice 虽非完美,但从 Office 切换到 LibreOffice 的文化冲击远小于从本地迁移到云端。

我怀疑是有人给财务人员演示了同一个 Google Sheet 在两台屏幕上同时显示,在一台上修改后发现另一台自动同步,于是就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我自己也曾在客户演示中这么做过,而那些因长期 Excel 版本控制混乱而心生阴影的老用户们的反应,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看,一些基础软件即便切换到云端,很多问题并不会自动消失,因为云表格在功能、性能、稳定性和合规性上,远未必能达到传统本地软件的标准。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11/26/microsoft_airbus_migratio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苏宓,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成也时尚,困也时尚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