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队,就是带状态,带人心
今天是国庆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
大家陆陆续续回到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国庆长假回来,员工不在工作状态,除了老板都还想继续放假。
其实,带团队就是带状态,带人心。能不能快速调整团队的状态,就考验了一个管理者的水平。
那么,如何调整团队状态呢?
心理学上,认为影响一个人状态的,是4个因素:
欲望、代谢、比较、刺激。
因此,我们也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给团队调状态。
欲望:重新点燃团队的内在驱动力
假期后的状态调整,首要是解决动力问题。
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工作动力,就容易倦怠,缺乏行动力。
德西(Edward Deci)和瑞安(Richard 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
事实上,假期后,员工的这三个需求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断裂:
比如,自主感被打破,假期里员工完全自主安排时间,复工后却要接受组织约束;
比如,胜任感减弱,长时间不工作导致技能生疏,产生不安和不自信。
比如,归属感淡化,与家人朋友的紧密联系冲淡了组织归属感。
怎么办呢?你要从这3个方面发力:
①创造有意义的连接。不要一上来就安排具体工作,而是可以开一个启动会,唤醒大家的愿景和团队使命,让每个成员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②设置小任务,循序渐进。第一天不要直接抛出季度、年度等宏大目标,否则容易让员工产生压力感和畏难情绪。
可以把目标简化,将团队核心任务拆解为个人可完成、个人可负责的小目标,减少阻力,提升员工的胜任感。
③给予员工自主权。不要有太多管控,让员工自主决定采用何种工作节奏工作,这能够有效重建员工的自主感,增强执行承诺。
内在欲望,是工作最好的驱动力。
代谢:清除假期积累的"精神垃圾"
人的情绪也有新陈代谢,情绪得不到滋养,得不到满足,它就会像渴了、饿了一样,引起内部失衡。
这个时候,状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为生活是有惯性的,在这八天的时间里,没有了上班期间的工作强度,身体和头脑都处在休假的状态。慢慢地,就形成了相对舒缓的生活惯性。
当我们一旦形成惯性,相对来说,进入上班状态就会比较难,不太能消化工作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那么,怎么办呢?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讲,假期回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协助员工重新安排自己的事务。
不要做太多的事情,而是尽量少做一些事。
因为,以大家当前的状态和精力来看,根本不具备同时做许多事的条件。
在这种力不从心的状态下,如果同时做太多事情,不但做不到雨露均沾,到最后可能每一件事都无法做好。
当大家无法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缺乏动力的感觉,然后越来越疲惫,觉得自己需要休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整状态。
所以,要妥善地安排工作,让大家将有限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其中。
只有可以激发起兴趣和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才能帮助团队恢复积极的工作状态,从而远离疲倦、厌烦、无力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比较:用正向参照激发进取心
人天生具有比较心理,节后团队中的消极状态容易通过 “负面比较” 扩散。
比如,看见别人都在摸鱼,觉得自己为什么要认真工作;看见大家效率都低,认为自己慢一点也没关系。
想要避免这种 “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你就必须主动营造 “正向比较” 氛围,让员工在合理参照中看到差距、激发动力。
通常而言,有两个方向的比较:
1.纵向比较
就是让员工与过去的自己对比,看见自己的成长。
你可以组织小型的复盘会,展示团队去年同期的业绩数据和当前数据,直观呈现进步与退步,分享每个成员的成长记录,突出能力和贡献的提升。
比如 ,去年,有个员工对接客户时会紧张,而现在能主动挖掘客户潜在需求,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成长。
通过 “过去与现在” 的纵向对比,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增强 “我能做好当前工作” 的信心,避免因 “节后状态差” 而自我否定。
2.横向比较
就是树立标杆,找到可学习的榜样。
心理学有一个替代性强化理论,是指当一个人看到榜样时,会不自觉被榜样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
比如你是管销售团队的,假期回来可以在团队中找一个标杆,但不是简单地表扬某人,而是通过案例分享让大家看到标杆是怎么做的,得到了什么。
当底下的销售看到标杆做出了特别好的业绩,在考核的时候,拿了很多奖金和股票,他也会被鼓舞。
所以,打仗的时候,不要忘记通过正向比较,激发成员的进取心。
刺激:用新鲜感激活行动力
假期回来,员工面对熟悉的工作内容、固定的流程,容易产生倦怠感。
这时候,就需要新鲜感适度刺激,激活行动力。
刺激可分为外部刺激和内在刺激。
1.外部刺激
外部刺激指的是外界环境的改变,引起感官系统的反应。
有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对工作效率影响高达15%。
所以,假期回来,可对办公区进行小改造,比如组织大扫除活动,整理办公桌,在前台摆放新鲜的绿植、在会议室贴上新的团队目标海报,等等。
新鲜的环境能刺激大脑神经,打破 “节后办公的沉闷感”,让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思路。
2.内在刺激
内在刺激指的是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刺激。
节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容易“敏感”,一句及时的肯定、一个小小的认可,都能成为刺激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你可以通过表扬、即时反馈,激发他们。
比如,看到员工提前完成任务,及时说 “这次效率很高,尤其是在细节上处理得很到位”。
反馈要具体到行为和细节,避免空泛的 “你做得很好”,让员工清晰知道 “自己哪件事做得好,为什么值得肯定”。
以上,就是假期回来调整团队状态的4个方法。
最后,我想说:给团队调状态,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能靠压力硬推,而是要从人性需求出发,唤醒员工内心的欲望、加速情绪的代谢、营造正向比较的氛围、适度刺激激活行动力,从而帮团队重建高效状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