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争座位”,国庆档的宣发逻辑换了?
今年国庆档影片整体数量不算多,但潜力黑马却格外集中。
在档期战还没正式打响之时,就已经涌现了《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等三部有“黑马呼声”的影片,在社媒上声量可观。从前大档期里都拼映前热度、拼项目基本盘,可到了今年国庆档,新片却更像是押起了谁能在混战中靠口碑突围。
在犀牛君看来,这背后并不仅仅是项目体量大小的区别,而是宣发逻辑的深度调整。
黑马呼声成为国庆热潮
今年国庆档出现潜力黑马扎堆的格局,背后原因至少有三层。
先说最直接的,肯定是影片品质的超预期。
近年来,观众的观影选择愈发理性化,不再盲目追捧大IP或大制作,反而更看重影片是否能提供真实的口碑满足感。而从目前点映或前期看片的网络反馈来看,《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三国的星空》等几部影片都是能够带给部分观众超预期观影体验的项目。
这些影片的共通点是:无论体量大小,作品质量都达到了“口碑可发酵”的门槛,为黑马身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原因,源自每个档期都存在的不确定性。
国庆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年国庆档的特点是头部垄断效果有所减弱,这意味着,在档期内排片和上座率的博弈空间更大,可能会留给中腰部影片更多突破的“空位”。
且根据往年市场经验,大档期中间出现项目掉队是常态。一旦头部影片未能稳住,黑马自然就能趁势填补空缺。这是观众与好电影的双向奔赴。
第三层原因,宣发打法的行业性调整。
这也是在我们看来最核心的原因。
过去几年,电影宣发过度依赖短视频爆点,甚至一度形成“短视频能否爆火=影片票房命运”的单线逻辑。但今年,不少片方不再把全部筹码压在短视频上,而是选择在节奏和重点上做“加法”:一边保持常规曝光动作,确保基本声量;一边前置口碑发酵,尽早释放真实反馈。
这种“再分配”式的宣发逻辑,客观上为潜力影片提供了更多翻盘机会,也让“黑马之争”成为今年国庆档最具看点的话题。
宣发再分配,口碑决定“走多远”
如果说黑马的诞生源于档期环境和作品品质,那么宣发逻辑的调整,则决定了它们能否被观众更早发现。
从这一角度看,今年国庆档的竞争尤为值得玩味。
展开来说,首先最重要的仍是保证项目“有声音”的常规化宣发。
无论市场格局如何变化,常规宣发动作依旧是影片入局的“门票”。上综艺、扫楼、直播、举办首映礼——这些动作看似套路陈旧,却一直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曝光手段。
例如,《刺杀小说家2》几乎代表了今年国庆档的最标准高举高打玩法:从电视台综艺到平台扫楼,再到首映式前的全明星直播,这类高密度曝光确保了它的头部位置。
主旋律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则延续了前作思路,不追求娱乐化,而是通过庄重的首映礼、特别策划和嘉宾观影,保持内容调性的同时,制造了可控的话题点。
这类动作的优势在于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可以帮助影片迅速建立认知度。常规化宣发相当于“起跑枪”,没有这些常规动作,大体量项目就不足以集聚起足够多的早期注意力,而热度不足、体量稍逊的黑马候选影片,更是难以获得入场资格。
其二,保证项目“有话题”的短视频传播。
短视频平台仍是年轻观众获取电影信息的首要渠道,但与前几年“短视频爆了就能带票房”的逻辑不同,观众对短视频物料的态度变了,片方对短视频营销的运用也回归冷静。当逻辑回到最初,短视频还是那个刚需传播手段。
不过我们发现,国庆档的几部影片,都在差异化传播上下了功夫打磨。
比如在喜剧《浪浪人生》中,短视频营销策略注重强化合家欢喜剧氛围;《毕正明的证明》则将重心放在了奇观感与反扒题材新鲜感的营造;《震耳欲聋》借主演檀健次的人气做加成,同时深挖现实话题;而全明星局《刺杀小说家2》,则专注明星阵容与头部制作,主打稳扎稳打。
但需要注意的是,短视频是宣发的“前哨战”,但并非“决胜局”。真正的胜负手,已经悄然转向了第三个层面——
决定项目“能走多远”的口碑发酵。
今年国庆档最大的宣发变化,是口碑营销权重显著上升。点映、路演、深度互动,以及社交媒体上的真实反馈,逐渐成为决定影片走向的关键。
例如《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这类对黑马位置“有所图”的影片而言,共性动作是尽早推出点映,同时尽可能把路演的周期前置,借助主创与观众的互动营造情感链接。
即便是黄渤领衔的《浪浪人生》,在具备明星效应与普适的喜剧题材的前提下,依旧不放弃这一窗口,点映、路演齐上阵,生怕在竞争激烈的档期中被落下。
在国庆档这种竞争异常激烈、观众选择更为谨慎的时点,口碑的力量尤其明显。它不仅影响观众的购票决策,更直接作用于院线排片。没有强口碑,就算首日热度再高,也可能迅速“高开低走”;而一旦口碑站稳,影片就能在长尾阶段逐步拉高票房曲线。
结语:
表面看是一群潜力黑马“争座位”,底层逻辑是只有真口碑才能撬动排片、赢得长尾。
而这正是今年国庆档宣发战给我们的感受。它就像是一场“再分配”的实验:常规营销保证基本盘,短视频继续造话题,而口碑成了新的重心。
无论是白马取胜,还是黑马突围,最终能坐稳席位笑到最后的影片,只会有一个共同点——真口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犀牛娱乐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