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古装剧,为何让年轻观众欲罢不能?
秋季的剧集市场成功延续了暑期档的热度,并实现了平稳过渡,其中表现最为稳健的依然是古装题材。
刚刚上线的《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开播即爆,昨日该剧内容热度值正式突破10000,进入爱奇艺荣誉殿堂,豆瓣开分8.1,掀起全民追剧热潮。
卢凌风一行人启程时踏上漫漫黄沙,归来时场景依旧,开篇的多个镜头与上一季紧密呼应,每一个空镜、每一个特写都暗藏伏笔与铺陈,瞬间将观众拉回熟悉的盛唐诡谲氛围,“细节控”唐诡系列用四年时间诠释了何为“稳定输出”。
更早播出的《天地剑心》《暗河传》《水龙吟》等剧,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接力赛”,不仅热度无缝延续,更展现出古装类型剧依然充满创新活力。
尽管同属古装题材,这些作品均跳出了传统创作套路,在点燃剧集市场热度的同时,也为古装剧的未来创作路径带来新思路。平台方也趋于务实,凭借越来越多风格多样、定位清晰的优质作品,赢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长短剧优势兼收并蓄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延续了第二季的基调,在《供养人》单元完结后,六人组进入长安,恰逢康国使团进贡十八箱金桃。因康帝病危,四皇子将护送任务托付给卢凌风,由此引出第三季首案《康国的金桃》。
第一案作为引子,承上启下,沿袭前两季的惯例,在铺陈长安权力架构的复杂背景中引出“诡案”。神秘大鸟与长相酷似刘十七的鸟人兴风作浪,促使苏卢裴褚费薛六人组再度联手破案。
开篇案件节奏紧凑、诡味十足,着力于推理与抓捕,情节不拖沓。打戏同样精彩,卢凌风枪刀并用,以一敌百,场面令人热血沸腾。
这样强情绪、强节奏、强爽感的开篇,借鉴了短剧每5-10分钟设置一个高潮、对话信息密集等优势,在“黄金前三集”便牢牢抓住观众。稍一走神就可能错过关键信息,观众无法也不必开启倍速。
第二案《成佛寺的哭声》采用典型的多线并进、最终汇成一案的叙事模式,同样汲取了短剧的高效率、强情绪与网感化风格。寺庙哭声、脂粉店女孩、打更女子这三条初期看似无关的故事线,将少女失踪案与朝堂权谋、前朝秘辛深度交织,形成一张牵动多方势力的悬疑网,仅用一集便吊足观众胃口。
与此同时,《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也充分发挥了长剧的优势,在人物塑造与线索铺陈上展现出充分的耐心与细致。舞阳与天后的容貌关联、沉空居士的双面身份、哭声与壁画的映照、金简的多重作用等情节处处暗藏隐喻,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转瞬即成为串联真相的关键伏笔。
在保留短剧爽感足、节奏快等优点的同时,《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又深入挖掘故事内涵,为悬疑氛围留足回味与探索空间,极大提升了观剧体验。
《天地剑心》在长短剧融合方面创新性地采用了“前长后短”结构:前18集为长剧风格,聚焦王权富贵的成长与苍生大义,剧情厚重、打戏高燃,展现人物的悲悯与孤勇,符合传统仙侠剧叙事风格;后半部分转向短剧模式,节奏加快、脑洞大开,融入人妖恋、家庭伦理等元素,形成“高开癫走”的独特观感。
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形态,《天地剑心》实现了“一剧两体验”,被网友调侃为“在《红楼梦》里加特效,让林黛玉倒拔垂杨柳”。尽管风格割裂引发争议,但其大胆创新不失为古装剧乃至长剧领域的一次突破性探索。
如何平衡,离地的“梦”与落地的“实”?
近期播出的这几部古装剧,都在努力摆脱以往作品对架空手法的依赖,跳出对帝王叙事的权力趣味、或浅薄空泛的男女纯爱纠缠,重新审视古今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离地的“梦”与落地的“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外表以志怪诡事、奇闻异录营造悬疑、奇幻、诡谲的观感,内核却始终承载普通人的成长波澜与动人情感。剧集不仅延续了精巧诡异的探案设定,更通过角色间从搭档到家人的羁绊、配角丰满的血肉故事,以及女性角色的独立与力量,展现出盛唐背景下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图景。
所谓“诡案”,终究是“诡在人心”,考验的始终是人性、人情与人心。第一案《康国的金桃》便跳出了“非黑即白”的破案模式。真凶曝光时,并未被简单定义为反派,其复仇动机背后隐藏着国仇家恨的无奈。
此外,阿摩挪护鸟所袒露的善良、赤英笨拙而深沉的母爱,以及唐诡小队从搭档变为家人的彼此守护,每一帧都闪烁着人性的微光。在激发大众认知与共鸣的过程中,这部表面奇诡的故事,让古代与现代、真实与虚构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情感联结与价值贯通。最动人的,仍是悬疑外壳下的温情内核与人性光辉。
《水龙吟》中的江湖,同样是人性与哲思的试炼场,既有欲望的沉沦与挣扎,也有道义的坚守与升华。主角唐俪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他因移植师兄心脏而背负“怪物”之名,内心始终在避世自保与入世救世之间挣扎。面对“救一人而害百人”的困境,他选择以功利主义伦理践行“非侠之道”,这份冷酷背后,是对江湖大义的清醒认知,而非简单的善恶判断。
反派柳眼也并非纯粹的恶,他操控猩鬼九心丸、搅动江湖风云,根源在于被欲望与执念裹挟的扭曲诉求,其行为背后隐藏着对命运的反抗与对权力的偏执,使“恶”具备了可追溯的逻辑。而沈郎魂从最初的追杀者,到弥留之际斩断毒线、将解药塞给唐俪辞,展现出人性中向善的可能。
《暗河传》中的人性命题,则蕴藏在角色的觉醒与救赎之路上。主角苏暮雨身为暗河苏家继承人,双手沾满鲜血,是江湖闻风丧胆的刺客,却始终心怀对正义的渴望。他的成长是一场从傀儡刺客到正义守护者的觉醒。在经历无数暗杀任务的血腥与虚无后,他不再认同暗河“以杀立威”的规则,转而组建“影子护卫”,保护被追杀的无辜者,重新定义了江湖正义。
尽管上述作品风格各异,但都蕴含人生体味的共情与回响。即便是深陷执念的角色,也藏有未泯的良知。这几部剧中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被命运与欲望困住的普通人,而救赎的可能,正存在于每个角色内心深处的道义微光中。在关照现实的创作意识下,近期上线的古装剧为观众呈现了丰富的人性深度与思考层次。
跨界融合,求新求变
近期开播的古装剧还有一大鲜明亮点,即跳出古装剧的单一框架,不再拘泥于单一题材标签,而是大胆进行类型融合,为故事与情感注入更具张力的层次感。
《天地剑心》作为2025年的现象级仙侠剧,在多个维度实现了跨界融合。叙事上,融合玄幻世界观与传统侠义精神,以王权富贵的成长诠释“剑心即仁心”的哲学内核,传递众生平等、觉醒担当的价值观。
武打与视效方面,剧集将太极剑“云手”、敦煌飞天舞姿、苗银锻造、明代嵌钢法等非遗技艺融入武打设计与服化道,坚持真火实拍、实战组合动作的匠心制作,形成刚柔并济的中式武打语言。蒙眼盲打、真火剑招等高燃场面复刻动漫分镜节奏,“分镜级战斗美学”广受观众好评。
武侠与悬疑、宿命的跨界融合同样精彩。《暗河传》以暗河刺客组织为背景,将江湖侠义与悬疑探案深度结合,刺客追杀的紧张感与揭秘暗河阴谋的悬念交织,再叠加宿命枷锁下的人性探讨,使武侠故事超越单纯的打斗场面。
播出期间,《暗河传》的热度甚至延伸至苏超决赛。主演龚俊以苏暮雨身份空降苏超决赛评论区,用标志性台词“十八剑阵助一臂之力”为球员助威。剧中关于信念、搏杀与守护的台词,与苏超赛场的拼搏精神相得益彰。这波江湖热血与体育竞技的跨次元联动,不仅点燃观众热情,也为武侠剧在创作与营销层面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范式。
《水龙吟》则在玄侠江湖中融入权谋博弈,猩鬼九心丸引发的江湖纷争,既有权谋斗争的波谲云诡,又兼具仙侠元素的奇幻色彩,拓宽了武侠剧的叙事维度。更早的《国色芳华》《锦绣芳华》以女性商战为核心,融入历史背景、女性互助等元素,使商战故事既有爽感又不失温度,带来全新观剧体验。
从借鉴长短剧优势,到深耕人性刻画,再到跨界融合创新,近期古装剧的变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回归。优秀作品不再沉迷于大场面与强设定,而是以更扎实的叙事、更立体的人物、更具普世意义的情感赢得观众。
当市场的成功不再依赖于单一爆款,而是源于多元类型的“繁花竞放”,古装剧也有望进一步收获市场的积极反馈,挖掘出新的潜力与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作者:文娱价值官,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