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高消费,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超53亿
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被限制高消费,万达集团的债务危机再度引发关注。
9月28日,企查查APP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案件流程显示,这起限高令源于一起标的为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
与此同时,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此前披露,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风险信息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存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3亿元,该公司所持多家公司股权已被冻结。
限高令内容与背景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的信息,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下达了限制高消费令。这一措施是法院对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的惩戒手段。
限制高消费令意味着王健林将不能进行一系列高消费行为包括: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
案件流程显示,此次限高令源于一起标的为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此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已因该案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万达集团的债务压力
企查查APP数据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达52.62573292亿元。而据爱企查数据,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53亿元。
除了被执行信息,股权冻结情况同样触目惊心。据蓝鲸新闻披露,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冻结信息达47条,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包括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
今年以来,万达集团的债务问题持续发酵。9月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合计94亿余元,冻结期限均为三年。
更早的3月份,万达集团所持80亿元股权也被全部冻结。这些数字揭示出万达集团面临的严峻资金压力。
万达的自救行动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万达近年来持续出售资产。2025年以来,万达已陆续出售7座万达广场。而在2023年至2024年间,据不完全统计,王健林已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这些出售行动是万达“瘦身”计划的一部分。2025年4月,有报道称王健林持续“瘦身”,通过出售酒店资产减少负债。7月份,媒体又报道“王健林还在卖家当,持续变现自救”。
除了出售广场和酒店资产,2025年5月,有消息称“超级财团救急王健林”,万达通过大手笔“割肉”以求生存。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万达集团正试图通过资产变现度过债务危机。
市场与行业影响
王健林及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迅速在财经圈传播,引发广泛讨论。有网友评论称“一个时代的结束”,折射出市场对万达困境的感慨。万达集团的现状也反映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在宏观调控和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高杠杆运营的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链压力。
万达集团成立于1992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王健林,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业务涵盖商业地产投资及经营、酒店建设投资及经营、连锁百货投资及经营、电影院线等文化产业投资及经营等多个领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万达已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之一,其面临的危机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也可能对整个商业地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资产出售并未能缓解万达的资金压力。2023年至2024年间,王健林已出售超过30座万达广场,2025年以来又有7座万达广场被零散出售。这些“瘦身”行动并没能阻止债务问题进一步发酵。
截至9月28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冻结信息高达47条,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遍布万达商业管理、文化产业、商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法院对王健布下达的限制消费令,标志着万达集团债务危机已进入新阶段。随着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3亿元,万达能否继续通过出售资产度过危机,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投资家俱乐部”,作者:青投家,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