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几百家、裁员900人,星巴克花10亿美元代价在北美掀起新一轮风暴

食品内参·2025年09月26日 18:28
北美市场动荡继续

星巴克中国的最终去向还未最后敲定,北美市场的变革又来了。

2024年9月,星巴克新上任的CEO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提出“重返星巴克”计划,试图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让这家全球咖啡连锁巨头重振荣光。其中,北美作为星巴克最大的市场,其变动也是最大的。如今,一年过去了,星巴克北美市场的业绩仍在承压,但变革已进入深水区,引发的动荡也更大。

昨日晚间,星巴克通过公告的形式宣布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重组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关闭北美部分咖啡门店,以及裁撤约900个现有非零售岗位、并关闭部分空缺职位两项决议。星巴克在公告中表示,该项重组计划是在CEO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领导下推进“重返星巴克”转型的一部分。

具体来看,在闭店这项决策上,布莱恩·尼科尔在致北美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表示,在“重返星巴克”计划的指引下,公司在评估北美门店组合过程中,识别出了一些“无法创造出顾客和伙伴所期望的实体环境,或者看不到实现财务目标的可行路径”,这些门店将被关闭。其中,大部分门店关闭工作将在本财年结束前完成。

星巴克预估,待此轮闭店措施完成,再计入过去一年新开设的门店和关停的门店后,到2025年财年(2024年9月30日-2025年9月30日)末,星巴克在北美地区自营的门店总数将减少约1%,在美国和加拿大运营及授权经营的星巴克门店总数接近18300家。而截至今年6月底,星巴克在北美共计18734家门店,这意味着四季度净减少超400家门店。

闭店的同时,星巴克表示在马上到来的2026财年,公司还将增加自营咖啡店的数量,并在未来12个月内对超过1000家门店进行升级改造。

除了闭店,第二个重大决策就是削减约900个非零售岗位编制,并关闭部分空缺职位。被裁的员工将于本周五收到通知,布莱恩·尼科尔在公开信中表示,“我们将提供优厚的遣散费和支持方案,包括延长福利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为“重塑和优化成本结构”,布莱恩·尼科尔今年已在星巴克内部启动多轮裁员。先是在2月份,星巴克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撤1100名企业员工,并冻结部分岗位的招聘。今年7月,星巴克还为北美地区的员工提供一次性自愿离职计划,补偿金额在2万至10万美元之间。

回到此次重组计划上,对于闭店、裁员及其他重组活动带来的相关费用,星巴克预估约为10亿美元,包括6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和4亿美元的非现金资产减值和处置费用。6亿现金支出中,员工离职福利花费约1.5亿美元,关闭门店导致的经营租赁资产折旧和其他租赁成本约4.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费用90%都归属于北美业务,且大部分将在2025财年发生。这对于业绩本就承压的北美市场而言,无疑会在第四财季继续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2025年4月1日-6月29日),星巴克实现营收94.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8.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1.14亿美元增长3.6%,但同店销售下滑2%,这主要受北美市场的影响。三季度,星巴克在北美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下滑2%,其中,客单价上涨1%,交易量下降3%。

除了同店销售额,北美市场营业利润的极速缩水也影响了星巴克全球的利润水平。三季度,星巴克在北美市场的净收入为69.27亿美元,同比增长2%,主要依赖新增门店的拉动;营业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14.33亿美元缩水至9.187亿美元,同比暴跌36%;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1%下滑至13.3%,创近年新低。

受北美市场的影响,星巴克的综合利润率较上年同期下滑680个基点至9.9%;净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0.5亿美元下滑至5.58亿美元,下滑幅度高达47.07%。对于利润的大幅度下滑,星巴克表示主要受去杠杆化、支持“重返星巴克”的战略投入,以及咖啡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

可以看出,“重返星巴克”计划给星巴克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度财报披露的费用支出中,星巴克当季为简化组织架构带来的遣散及重组费用为2100万美元,而此次直接上涨到10亿美元,表明星巴克的变革力度也在加大。正如布莱恩·尼科尔在公开信中所言,“每年我们都因各种原因开设和关闭一些咖啡店,但此次行动规模更大”。

不过,这些变动及带来的成本压力,或也在预期之中。早在三季度财报中,星巴克就打过预防针,表示“重返星巴克”战略继续推进,预计在本财年内还会产生额外的重大重组费用。这相当于变相预告,星巴克2025财年的盈利情况不会乐观。

相较于北美市场的持续承压,星巴克中国三季度的业绩较前几个季度有所回暖,尤其是同店销售额迎来久违的增长。另外,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出售也进入了倒计时,包括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等机构在内的最终候选方已进入收购案的最后一轮谈判阶段,预计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

一旦该项收购落定,迎接星巴克中国的,或许也是一系列不亚于北美市场的变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品内参”,作者:李欢欢,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888元一次的“大像屎”,是不是人傻钱多没事干?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