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播,快燃尽了
「已经两三年没看过她们了,为什么这个视频又突然出现在我首页,好想哭啊」
在一个AI嘉然演唱的《泪桥》视频下,一则58赞的热评被顶在了评论区上面。
当年追着A-SOUL紧紧不放,如今全靠随机推流才能想起来的旧粉丝们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头部的A-SOUL,整个虚拟主播(VTuber,通常简称V)行业观众持续流失的情况非常明显,粉丝越来越少,打赏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今年,嘉然生日会的舰长数量为3693名,和2024年相比减少了2627名,上舰流水金额不足100万。
(图源:顶碗人在这里)
头部尚且如此,腰部和新人的日子更不会好过。从2021年,整个V圈快速兴起,百花齐放,甚至引发了偶像经纪公司的入局。到2025年,中文V圈的火光,已经快燃尽了。
站定坚守
当然,不仅仅是A-SOUL,还有不少虚拟主播仍然选择坚守。这不一定是单纯的情怀,虚拟主播观众的基数并不小,虽然今日不比往昔,但观众们的年龄成长,心智更加成熟,钱包也更鼓了。大部分虚拟主播日复一日地直播游戏,剩下的则是唱歌、杂谈等高度重复的直播老三样,一切都和两三年前别无二致。
(工作日凌晨2点的B站直播V区现况)
但是,大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看了几年直播,观众都有些看不动了,无论是老牌还是新秀,在观众眼里,V圈能整的活儿都已经似曾相识,就算观众是为了情怀或是有着固定的观看习惯,也总有审美疲劳的一天,能付出的感情都已经到顶了。内容缺乏新意,是摆在所有虚拟主播面前最大的问题。
内容同质化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虚拟主播越来越难以得到平台推荐算法的青睐,数据的表现越来越差。以往能通过个人整活能力出圈获得观众的虚拟主播,现在越来越少,更多的主播只能通过蹭平台热门的内容“靠天吃饭”,对她们来说,翻唱一首抖音神曲,模仿全网热梗,甚至擦边卖虚拟装扮,都远比费心费力自创一个小梗换来的数据更好。
(某虚拟主播数字周边投稿作品)
吸引不了新观众,导致留下的观众如果真心喜欢一个V,势必要多付出一些打赏才能留住她。这样的情况,对平台、主播和观众都不是健康的生态表现。但在整个虚拟主播圈,却还在一直持续。
主播个人精力上的“油尽灯枯”,更值得关注。无休止的公式化直播,带来的是V和观众的双向倦怠。甚至有主播因为混淆了虚拟世界和个人生活,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所有主播都被困在一个怪圈之中,镜头里的皮囊永远元气满满,镜头之外的中之人却要独自对抗身体的疲惫和对数据的焦虑。
几年下来,不少主播都产生了一定的身份认同压力。表演→疲惫→疲惫表演成为了恶性循环。观众们常说对虚拟主播的喜爱“始于皮囊,终于灵魂”,但这“魂”似真似幻,现实带来的重量终究由中之人独自承担。
曾经虚拟主播行业能赚钱,靠的并不仅仅是内容的多样,更多的是不断有人想要“成为V”的梦想。本来是等一批人燃尽后,再迎来下一批追梦人。但现在看来,坚守多年的虚拟主播已经不多了,还在V圈的人,都累了。
撕皮团播
很多倍感疲劳的虚拟主播们决定转行,最诱人的风口就摆在她们眼前——真人团播。
这些虚拟主播为什么选择摘下二次元皮套,转行加入真人团播?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数还是不得不选择放弃做V,虚拟主播也是主播,改行团播对于她们来说不仅方便,而且看起来更多金。当焦点从某一个人,转移到一群人时,个体外貌的重要性也被大大削弱,让样貌不占优势的虚拟主播中之人,也能在团体里找到自己的定位。
然而,团播没有那么好做。这行的竞争远比V圈激烈,大部分转行的虚拟主播很难进入头部团体进行团播,只能在二三线团播里当个小角色。不想冷启动的主播尝试双开,一周团播五六天,戴上皮套再播一天,给主播自己折腾够呛,可老观众依然接受不来。
(某女团团播)
由于钟爱纯血二次元的粉丝转化不过去,一些主播在团内的竞争也很难赢过做过练习生、地偶、电商主播的同事,更别提和早就在平台的开过播的“本地人”争了。在不少V圈的主播看来,直播火不火只能靠命,做团播拼的是自己的皮囊,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有些双开的主播,偶尔也会忘却自己当下的身份,因为说串了名字只能打着哈哈,和观众一起装傻。
(@扇宝 直播截图)
转型AI
这几年,虚拟主播陆陆续续发生的问题,让幕后的公会和企业也一直焦虑着,AI解决方案从行业伊始就成为了备选答案。日本V圈始皇绊爱休眠期间,虽然过程虽然不太顺利,但关于AI绊爱的尝试从未间断。既然中之人有得选,那么本就占有资本优势的企业也自然有选择权。越来越仿真的生成式AI,就是企业的Plan B。
签约企业和公会的虚拟主播因为中之人的不稳定,造成休眠的情况已经不再少见。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保护自身形象和虚拟皮囊开始优先于保护中之人。
今年,虚拟主播东雪莲的粉丝量被AI生成内容账号“东洋雪莲”超过。在直播里,被弹幕提到这件事的东雪莲并不开心,却也因为两个账号同属一个MCN机构,除了能吐槽几句,并没有别的办法。“东洋雪莲”的粉丝觉得,自己转粉的原因只是AI声线唱热歌,并非因为东雪莲本体。而东雪莲的粉丝却觉得,没有东雪莲,怎么能有“东洋雪莲”?
(@东雪莲 直播截图)
争论无用,事实就是认同AI内容的观众越来越多。只不过,国内并没有做到真正“像个人”的AI虚拟主播,更缺乏长期直播成功案例。强如米哈游也几乎没有在2025年继续推进鹿鸣这个全人工智能仿生人项目,很多有技术实力的厂商也在继续积累技术,保持观望。现阶段,公会和企业继续启用中之人扮演虚拟主播,并签约AI二创账号做双保险,依然是最优的选择。
中之人、观众和企业在燃尽之前,依然面临着分岔路口的选择,做或者不做,看或者不看,投入或者不投入,他们的选择都会虚拟主播行业影响未来的走向。可惜的是,那个无数人为虚拟主播疯狂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火已将熄,余温尚存。愿所有燃烧过的人,都被记得;愿所有告别,都有再见的时刻。
有些光,亮过,就够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靠谱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谱ACG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