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聪明地提出“蠢”问题

神译局·2025年10月20日 07:06
职场提问五步策略。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会议中有不懂的地方怎么办,是提出问题,还是保持沉默?一个好问题能让你显得敏锐、善于协作且富有战略眼光。但提问也是有技巧的。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Freepik]

会议进行中,幻灯片不断切换,有人频频点头,有人玩弄手机,然后你心中浮现疑问,渴望展现出对会议的重视,于是张口而出,侃侃而谈,话语如雪崩般倾泻……整个会议室瞬间凝固、死寂。

我们常听人说“没有愚蠢的问题”。但若你曾目睹众人神情恍惚,看着某人试图将意识流拼凑成连贯表述的场景,便知“愚蠢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的本质是好奇心。虽然好奇害死猫,但在职场中,提问却是纯粹的火箭燃料。恰当的好奇能让你显得敏锐、善于协作且富有战略眼光。然而漫无目的的好奇会让你在会议中显得很蠢。

那么,如何将好奇心转化为职业资本而非职业杀手呢?这就是一个明智之问。在本五步指南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实用的方法。

1. 时机至关重要:适时提问,切忌过早

初涉新项目时,脑中问题如霓虹灯般闪烁。切勿急于一次性倾泻所有疑问。半数问题会在你理解背景时自然解答,另一半则需沉淀愈久愈清晰。

尝试这样:创建一个秘密文档,将所有疑问写入其中,48小时后重新审视。划掉已解决的问题,重新梳理值得追问的议题。此刻你不再是脱口而出了,而是像艺术策展人般精心筛选。

2. 聚焦工作,而非自我

好奇心应激发团队锐气,而非沦为个人倾诉。

“我不懂第7页内容”与“能否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将第7页与项目目标关联?”存在本质差异。

前者暴露认知鸿沟,后者则提升集体认知清晰度。

尝试这样:将“我不明白”替换为“能否带我梳理下”。同样的好奇心,却传递出截然不同的能量。瞬间,你不再是迷茫者,而是引领共识的引领者。

3. 善用行动后窗口期

重要会议或决策刚结束时,团队会集体松一口气。这正是黄金时机。此时人们处于反思状态而非防御状态,提问能产生建设性效果。

尝试这样:发送简短备忘:“今天讨论得很好,有一件事我还在琢磨:这个决定在六个月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着眼于未来。领导喜欢有远见的人。

4. 树立求知典范

若你主持会议,激发智慧好奇心的最佳方式就是率先展现求知欲。善于战略性提问的领导者,能示范如何提出推动工作进展、而非消耗会议氛围的问题。

尝试这样:会议结束时,避免用“还有问题吗?”这种标准句式,这通常只会换来茫然的眼神,因为大家早已心不在焉。不妨示范你期望团队展现的好奇心。例如:“这次讨论非常精彩,我们是否还有遗漏的观点?”这表明好奇心是提升影响力的利器,而非挑刺的工具。

5. 追求实质影响

好奇心重在成效而非数量。并非每个问题都值得讨论。深思熟虑与浪费时间之间仅一线之隔。最快毁掉声誉的方式,莫过于提出谷歌就能快速解答的问题,或只为满足个人好奇的问题。发言不等于贡献价值,有时成为优秀的倾听者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尝试这样:发言前自问:答案是否可自行搜索?是否能惠及他人?若任一答案为肯定,请暂缓提问。会后自行搜索或私下沟通,这既能守护团队节奏,亦能维护个人声誉。

提问不仅能揭示知识盲区,更能展现思维方式。精心设计问题,你便不仅是在提问,更是在塑造对话走向。

译者:Teresa

+1
6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AI时代,何为真正的智慧?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