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患上了AI冒名顶替综合征?

神译局·2025年10月20日 07:06
在AI时代,何为真正的智慧?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越来越多的人正被一种悄然滋生的怀疑所困扰:因为比不上AI,因此质疑自己的能力。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PashaIgnatov/Adobe Stock]

过去两年职场中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那些曾以敏捷、聪慧和机智自豪的人,如今正默默怀疑自己是否太迟钝、太笨拙、太传统,无法应对日常工作挑战。

并非他们突然工作能力下降,而是新加入的“同事”永不疲倦、永不呆滞地盯着屏幕,几乎能在八秒内对任何问题给出精炼答案。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办公室里干劲十足的实习生,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批量生产备忘录、演示文稿,甚至连冷笑话都信手拈来。然而面对这份免费劳动力,许多人非但没有享受其便利,反而陷入自卑情绪。

欢迎来到AI冒名顶替综合征(AI Impostor Syndrome):当你发现自己无法与机器匹敌时,那种潜移默化的怀疑便悄然滋生。过去的冒名顶替综合征以(非理性地)自认优越的同类为参照,如今的标杆却变成了日常使用的生成式AI。我们既依赖又钦佩它,却因此感到自身价值被削弱。

1. 何为AI冒名顶替综合征?

传统冒名顶替症源于人类间的才能质疑,而AI冒名顶替症则是其新变种:你不再与同事比较,而是被拿来与一台燃料无限、永不懈怠的勤勉学习机器相比较。

这种焦虑以细微却令人不安的方式显现:因撰写邮件耗时超过一分钟而自责;当ChatGPT找到你遗忘的文献时感到尴尬;认为若没有数字工具辅助在白板上绘制战略图,自己就会暴露为骗子。

简而言之,AI冒名顶替综合征就是因身为人类而感到某种失败的感受。

2. 一个自我评估清单。

你有这种情况吗?请自问以下问题:

  • 你是否因“AI能优化文稿” 而在发送初稿时犹豫不决?

  • 你是否曾搜索“最佳ChatGPT提示词”,视其为作弊码?

  • 你是否因撰写Slack回复超过30秒而自责?

  • 你是否因担心他人失望而隐瞒某个创意实为自己所创,而非机器人所作?

  • 你是否觉得校对毫无意义,因为机器“不会漏掉这些拼写错误”?

  • 你是否故意添加拼写和语法错误来伪装非AI创作?

  • 当同事炫耀如何快速“协同AI”时,你是否暗自羡慕或产生错失的恐惧?

  • 你是否开始为大脑的思考延迟道歉?

若多数答案为“是”,你可能正经历AI冒名顶替综合征。

3. 成因与应对之道。

如同其人类前身,AI冒名顶替综合征在崇尚速度、可靠性、可预测性及净产出(数量而非质量)的环境中滋生。机器之所以耀眼,恰恰在于它迎合了这些价值。但智能不仅关乎速度,更关乎判断力、原创性,以及那些看似混乱却能串联起看似无意义点点的过程。

以下是三种应对之道:

1. 重塑“价值”定义

与其追问“我能否像AI般快速完成?”不如思考“我是否能创造AI无法企及的价值?”语境把握、审美判断与共情能力仍是人类固有的领域。根本上要确保所做之事或所优化之物具有实质价值。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没有比高效完成本不该做之事更无用的了。”

2. 锻炼认知肌力。

如同身体锻炼,思维也是块肌肉。若你从不挑战比预测文本更复杂的任务,你的思维肱二头肌就会萎缩。刻意避开数字捷径解决问题,才能保持思维敏锐。

3. 将AI视为训练伙伴而非对手。

优秀运动员不会怨恨训练器材,反而借此突破自我。当AI提升了可能性的门槛,请拥抱机遇,而不是退缩。

4. 为自然智慧辩护(包括自然愚蠢)

进步的隐秘真相在于:我们很少因正确而成长。正如艾米·埃德蒙森(Amy Edmondson)精辟指出,我们通过错误学习:痛苦地、公开地、反复地。自然愚蠢是孕育洞见的沃土。人工智能虽能消除错误,却可能剥夺那些塑造判断力的失败经历。

在习题中挣扎、面对空白页手足无措、会议中脱口而出半成形的念头……这些过程自有其价值。它们或许效率低下,却是成长的养分,是智慧的草稿。

不妨将其视为认知瑜伽:重点不在于加速抵达终点,而在于保持大脑的柔韧性、抗压性与抗损伤能力。不用AI写的文章未必能发表,但这种创作方式能让你保持思维的灵动性,而这是自动补全功能永远无法企及的。

5. 人工智能与智慧的重新定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智能的集体认知。记忆曾被重视,如今已然过时;初稿曾被珍视,如今亦遭冷落。当模型能在两秒内吐出二十个隐喻时,即兴创作的创意也显得黯然失色。

那么在AI时代,何为真正的智慧?答案不在于与机器竞争,而在于智慧运用。将AI融入工作流程有高明之道:让它协助构思反驳观点、梳理杂乱笔记、检验假设合理性。亦有愚蠢之举:直接粘贴输出成果冒充原创、将所有原创思维外包、或将其当作逃避思考的拐杖。

明智运用AI是借力放大创造力,愚蠢运用AI则是让它取代你的好奇心。

6. 加倍发挥自身优势

AI冒名顶替综合征确实存在,但这种焦虑实属多余。因速度不及机器而自卑,好比因计算器乘法更快而自卑,因为这本就是机器的优势所在。

我们的任务不是模仿人工智能的优势,而是加倍发挥自身优势:好奇心、判断力、同理心、审美力,以及从失误中学习的能力。自然智能(包括人性缺陷)仍是我们最强大的创造力源泉,正因如此,人类才能发明人工智能。只要牢记这一点,人工智能就不会让我们成为冒牌货,反而会提醒我们运用自身的能力。

译者:Teresa

+1
6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