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杀入租房战场,你的下一任房东,就是你的老板

日晞视野·2025年09月23日 19:44
巨头们的布局,从来不止于解决目前的自身问题。

“别人家的公司”终于也出现了?

今年,一场悄悄的福利革命开始了它的终极进化。

2025年9月,京东北京总部的实习公寓正式开始使用,对于在本公司就业的实习生实现免费拎包入住,直接解决了青年人才的临时住宿问题。

然而,除了京东,包括腾讯、小米等科技大厂都集体化身为了“包租公”,把一线城市五千的月租,直接打到1999元,甚至是免费。

图片来源:京东官方

一个个打工“牛马”们,都希望能够获得租金低、通勤快、居住爽的三角利益,但真正可以达到的,简直是微乎其微。

而这些大厂就开始抓住这一场“福利内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然,巨头们的每一步棋都是走的深谋远虑。

给员工们省下每一份房租,就在为更庞大的“战略资产”添砖加瓦。

他们从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在为整个未来的生态谋篇布局,精准卡位。

那么,对于这盘房屋大棋,他们是如何算赢的?

1 “兵马”成本的精妙优化

在工作岗位不断短缺、求职人才的越来越多,这一竞争尤为激烈的情况下,大厂公司也面临着挑战。

现金薪酬的压力不断上涨,以及许多高员工不断流失。

在人力成本这笔最大的账目上,他们不是选择简单的“降薪”或“砍预算”,而是想要通过将“现金薪酬”转为“住房福利”,来实现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与人才筛选的三重胜利。

图片来源:京东官方

第一棋:将运营成本转化为企业资产

在一个公司的运营当中,人力成本往往占据较大的比例,传统模式下,支付给员工的现金薪酬是纯粹的运营成本,就对公司利润的形成有着即时侵蚀。

他们通过将把员工工资减少的那一部分转化为投资固定资产,这样不仅形成了有价值的资产,而且使用年限也远远长于现金的消耗速度

这相当于是一笔能够长期持有、甚至可能保值增值的实体资产,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实现了成本支出的结构化。

第二棋:锁定核心员工的黄金价值

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结构往往更新迭代的很快,流失率极高,频繁的招聘、培训及业务衔接过程中强大的效率损失,就不断消耗着企业的资源。

那么,一套免费或补贴的公寓,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软性绑定”机制,能有效将核心年轻骨干的服务期稳定1-3年。

作为一名人才新人,这刚刚好是从融入、成长到成就展现最高峰的关键黄金期。

大厂们就因此获得了更稳定、更高效的产出,显著降低了因人员频繁更替带来的重复性投入。

第三棋:吸引与筛选高意愿人才

7月,小米的青年公寓正式启用,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定泗路,距离小米智慧产业园仅有3公里,而距离小米科技园约10公里。

就是这样近距离,吸引了大量的对通勤效率极度敏感、愿意为节省时间和精力而接受条款、并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奋斗者”。

而对这样的形式并不喜欢的人,更加向往生活与工作隔绝,他们往往就会在权衡利弊下望而却步。

这样就完成了一场无声得筛选,帮助企业招聘了一支价值观更契合、战斗欲望更强烈的核心团队,从源头上优化了人才队伍的质量。

2 一着一子,化“费”为“势”

在巨头们的战略棋局中,提升运营效率成为了一步关乎全局胜负的“妙手”。

对一家企业而言,想要抓住高效率,恰恰就需要“时间”与“规模”这两枚关键棋子的合理运用。

图片来源:沙河领友圈文章

第一子:时间棋,激活生产力

想要一个企业得创新与活力日益饱满,最核心就在于员工的专注力与创造力。

所以,面对每日1-2小时的通勤,看似是员工的个人时间成本,实则是对企业核心效能的切割。

减少通勤路程, 每天为每位员工回收近1小时的“黄金时间”。

这笔时间既可转化为更饱满的工作状态,直接提升当日产出;也可转化为更充分的休息与学习,长期滋养员工的创新潜力与工作热情。

避免了通勤疲惫对工作效率与注意力的折损

这步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非强行延长劳动时间,而是通过优化时间配置,来“激活”了原本被浪费的沉睡资产,实现了员工福祉与企业效能的完美统一。

只有员工待遇好,公司才能留住员工。

第二子:规模棋,聚合资源

过去,福利模式都是为分散的员工发放租房补贴,是“分散布局”,看似灵活,实则效率低下。

每个员工住房的环境、价格、距离都不一样,没法实现全方位的满足。

而建设集中式公寓,则是一着凝聚“规模势能”的棋。

管理效率变得更加规模化,由于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社区,极大降低边际管理成本,一旦公司出现紧急状况,直接加班可能就是必不可少的。

生态也变得协同化,集中社区本身就能成为一个微型的多元生态。

拥有配套的商业、休闲、社交空间,不仅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生活效率,更潜移默化地促进了非正式交流与团队融合。

在大厂公寓居住的员工表示,在这样的公寓住着,认识的人就不再是同部门的同事,还可以认识到其他人才,对一些时候工作事务交流提供了帮助

潜移默化地促进了这种非正式交流与团队融合,就形成了无形的文化增值,是分散居住无法比拟的。

巨头们的布局,从来不止于解决目前的自身问题。

最高明的招法,是将自身的成本中心,挖掘可以在未来继续发展的战略性机遇。

这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真正的“降本增效”,不是一味地削减开支,而是通过战略性投资,从根本上优化成本结构,为未来的增长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

1. 盐财经— —一线城市五折租房,大厂集体杀入长租公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晞视野”,作者:咸闲,编辑:咸闲,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募资重押摩洛哥项目。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