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翻车,为什么中产“大崩溃”?
始祖鸟和蔡国强惹众怒了。
一家户外品牌,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上大放烟花。
没有人知道这个离谱的策划是怎么通过的,也没人知道,究竟要过多久,这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才会真正消除。
这场灾难般的公关活动,得到了灾难般的社会结果: 李娟被气到想不出标题,表示强烈谴责;
当地政府已经在调查具体情况;
始祖鸟和蔡国强双双道歉。
周一开盘,始祖鸟母公司安踏的股价应声下跌,一天内损失上百亿。
但很多人还是不太理解:不就是一次失败的策划吗,冲击怎么会这么大?
怎么一夜之间大家都成了环保主义者了?
这件事大家生气的真正缘由,难道不是跟西贝一样,“贵是原罪”?
但是这次的答案,可能和你想的真的不一样。
01 始祖鸟,背刺消费者?
打开始祖鸟的官网,横看竖看,每一页都写着环保。
甚至连始祖鸟存在的理由都是:
和高山保持联系。
图源:始祖鸟官网
自2023年起,始祖鸟连续三年在香格里拉、南迦巴瓦等高海拔地区举办以山地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活动。
今年举办的山地文化主题艺术活动,正是饱受争议的烟花“艺术秀”。
除了与高山保持联系,始祖鸟还在官网中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的环保理念。
希望通过打造耐久的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图源:始祖鸟官网
在始祖鸟的未来愿景里,赫然写着:
所有材料和产品都是在重复循环中使用的资源,而不是被处理的垃圾。
图源:始祖鸟官网
如今,始祖鸟官网写的每一句话都像命运的回旋镖,正中始祖鸟的眉心。
文章发布之前,有网友爆料:
八月份曾拍到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做燃放实验。
图源:@宝藏女孩雪雪子
爆料网友称,“炸山”已经陆陆续续持续了一个月,当地居民都以为在修路,羊都不敢过去吃草。
始祖鸟在喜马拉雅放烟花,烟花燃放释放的重金属颗粒(铅、铜、锶等)和酸性气体在低温、低氧的高原环境中降解 缓慢,容易在土壤和水体中累积,对植被、微生物以及食物链产生长期影响。
即便使用冬奥会的同款材料,平原地区3个月可以降解,但高原地区年均零下五度的环境中,降解周期可能会延长至5年以上。
爆炸冲击会破坏高原草甸的土壤结构,翻土和踩踏会损伤真菌、苔藓等构成高原土壤的关键生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恢复周期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就在始祖鸟打着“敬畏自然”旗号,表演看似盛大其实伤害高原生态的同时,始祖 鸟消费者们的户外日常却与之“背道而驰”。
几乎每个外出徒步的人,都会捡垃圾。
演员王星越爬武功山捡垃圾换环保奖牌的事,也曾在互联网广泛传播。
穿始祖鸟的消费者在高原捡垃圾,但始祖鸟却在制造垃圾。
这是始祖鸟对消费者的第一次背刺。
穿始祖鸟的消费者在森林保护动物,但始祖鸟却做了可能大规模伤害高原动物的事。
这是始祖鸟对消费者的第二次背刺。
燃放烟花产生的强光和爆炸声会惊扰藏羚羊、雪豹等高原野生动物,导致它们出现应激反应、改变迁徙路线或暂时弃巢,进而影响繁殖和生存。
用盐砖能吸引的只是高原的部分动物,对旱獭、鼠兔、田鼠等啮齿类动物的吸引力极低。它们主要以植物种子、根茎和嫩叶为食,对盐分的需求极少,甚至会因高盐导致口渴或中毒。
个别网友认为始祖鸟已经做了足够的防范措施,这场烟花表演“最多也就是影响或者害死一些鼠兔”。
鼠兔。拍摄:闫如意
但对于穿始祖鸟的消费者来说,野生动物的生命并不轻贱。
当追秋成为互联网的旅游新潮流时,打开社交媒体任何一条稍有流量的追秋帖子,我们几乎都能在评论区找到类似的呼吁:
秋天到城市郊区山林徒步,不要捡板栗回家。
类似的呼吁中,常见的文案是“小松鼠需要 囤积果实过冬,野猪会在积雪落叶下寻找果实来果腹,更有狗獾、貉等等动物需要它们......”
对于生活在山林中的小动物来说,过度捡秋的人类“如蝗虫过境”。
因此,过度捡秋也被称为是一种掠夺。
对远离户外的人来说,或许山林小动物的生命是遥远的。
但对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每个生命都是荒野的主角。
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可贵的不仅是它们的生命,还有它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在喜马拉雅大规模燃放烟花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多重的背刺——
既背刺了始祖鸟自己,也背刺了始祖鸟的消费者。
这种背刺,给了始祖鸟的基本盘沉痛一击。
也难怪一条讽刺意味拉满的网络辣评能被全网疯狂转发。那句评论只有短短7个字:
户外炸掉了户外。
02 玩户外的人,为什么都注重环保?
最难受的还是户外人。
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是:每一次出门爬山,大家都会反复互相叮嘱, 无痕山野, 一定要把垃圾带走。不要随意采摘植物,不要破坏原本的生态。
这么做也不是为了什么高大上的理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如果每个人都乱扔,很多近郊的徒步线路在短时间内就会变成垃圾场。
户外可没有为你擦屁股的环卫工人,你不环保我不环保,大家都没得玩。
为了鼓励大家环保,徒步团通常都会开放一两个捡垃圾名额。如果你愿意一路清除山上已有的垃圾,并且背下去,这次活动就可以免单。
始祖鸟倒好,一口气放这么多烟花,我的资深户外爱好者同事大崩溃:
“那我平时抠抠搜搜自我管理,体力透支也还驮着垃圾下山算什么?算我倒霉吗?”
另外一方面,经常去户外的人会比其他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玩户外可能是最接近种地的一种运动,就是得“看天吃饭”。
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天追花,夏天看草甸,秋天看黄叶,冬天林海雪原。气候对游玩体验的影响非常大,同一个地方下雨和晴天,通透度和体验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户外人手机里常年装着离线地图App、研究天气预报,甚至要学会看风向,要会判断方位。
这也是户外最吸引人的地方,一天之内穿越四季,气象万千,变幻莫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然慷慨馈赠的惊喜。让大家得以 幻想自己是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勇敢的探险者,在茫茫无知中,探索前行。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年四季泡在山里,环境变差也是户外人最先察觉。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只是新闻里的标题,户外的体验是植被的破坏,雪量的减少,珊瑚礁的消失,眼睁睁看着美好脆弱的事物,亲手被人类活动毁灭,带来的直接视觉冲击,比大家在手机里刷到几条环保新闻带来的心灵震撼要大几百倍。
玩户外,就是天然对自然有更多的敬畏。
我们经常看到户外发生意外的新闻。人类进入大自然,尤其是开发程度比较低的地方,和自然有一种默认的契约。
图源:@银河叙事
人类不打扰,不破坏,守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谦卑的过客。
大自然因此接纳人类,不是因为你勇猛敢与天斗,而是它的慷慨和宽容才让你平安上山、平安下山。
我们从来没有征服自然,区区人类不过是亿万年地球的临时住客,傲慢和无知换回的往往是血的教训。
03 为什么说环保是户外品牌的立身之本?
正是基于户外和自然互动的直接体验,户外品牌的发家故事,往往都和自然有关。
巴塔哥尼亚,可能是做得最极致的一个,直接把环保当成公司的slogan:我们做生意,是为了拯救地球。(We’re in business to save our home planet.)
其他品牌也会定期举办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活动,鼓励二手衣物 回收 ,定期组织大家上山捡垃圾, 这都属于基本操作。
而且大家都知道户外品牌普遍价格高昂。
一件冲锋衣,动辄上千,始祖鸟部分衣服更是要价上万。
和奢侈品牌纯粹靠品牌溢价、市场供需导致的高价有所不同, 支撑户外品牌高价策略的根基之一,依然是环保。
一方面户外品牌需要大量的经费研究环保材料,在各个生产环节优化环保力度,从而来强化自己的品牌定位。
各家都推出了环保材质,要兼顾运动的功能性和环保属性,成本自然一路飙升。
另一方面,户外品牌往往鼓励大家不要经常买衣服。
2011年,巴塔哥尼亚在当年的黑色星期五(海外版双十一)登出巨幅广告,告诉大家:别买(Don't buy this Jacket)。
图源:巴塔哥尼亚官网
原因是,服装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消耗大量水资源,产生碳排放和废料。
牛仔服厂排放的蓝色废水。图片来源: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
服装工业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泛滥让大家疯狂买买买,造成了大量浪费,这就是许多快时尚品牌,在欧洲常年遭受抨击的重要原因。
各大户外品牌,就鼓励大家忆苦思甜,衣服破了打个补丁能穿就别买新的。“维修代替抛弃”,抵制一次性衣物消费。
反过来,买一件质量过硬、使用了最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最环保的生产流程,但价格高昂的衣服,买一件穿十年,那就能减少很多浪费,大家是不是更愿意买单了?
高价策略就自然成立了。
这可能是“长期主义”,贵得最理所当然的一次。
愿意花大价钱买户外产品,对中产来说,有时候本身就是在购买一种“道德赎罪券”。
“我向自然索取了探索的快乐,那么我就应该为保护自然付费。”
始祖鸟近几年价格暴涨的原因,和赎罪券比较远,和奢侈品比较近。这当然是一种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品牌溢价 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忽视了“保护户外环境”这个立身之本,就有些图穷匕见了,嘴上说环保,手上是生意。
很多人讨厌环保主义的原因,就是环保太正确、太正当、太善意,也太让人无法辩驳了。
但大家讨厌的真的是环保吗?
不是,而是有人利用环保谋私。
这就是一种伪善和背叛了。
04 始祖鸟,犯了跟西贝一样的错?
在喜马拉雅大规模燃放烟花,对始祖鸟和始祖鸟的消费者来说都是双输。
始祖鸟亲手炸掉了自己作为户外品牌的“立身之本”;
而始祖鸟消费者,也很可能因为选择了始祖鸟被贴上不环保的标签。
品牌背刺消费者的惨案,也不只始祖鸟一个。
尚未完全平息的西贝预制菜风波,其问题并不完全出在预制菜是否健康上,也不完全出现在预制菜卖得太贵上。
某种程度上,这种西贝卖预制菜的背刺感根源,同样在于:
与消费预期的背离。
在罗永浩叫板西贝之前,西贝堪称第一亲子友好餐厅。
西贝2024年的儿童餐年销量超过2000万份,2023年儿童客流达640万人次,儿童餐的营收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415%。
年轻的父母们抱着食材新鲜、健康的期许,走进了标价不低的西贝餐厅,并把这里作为周末的安全食品来源地,宝贵的亲子空间。
但预制菜的出现,却背刺了带孩子去吃西贝的父母。
“一岁娃吃两岁西蓝花”的笑话,让消费者精挑细选的宝宝餐变得荒谬。
凤凰网《风暴眼》/摄
冷冻西蓝花让西贝儿童餐信誉下跌的同时,也给带孩子去西贝的父母贴上了“不负责任”和“愚蠢”的标签。
这种背刺,几乎造成了消费者的信仰崩塌。
消费者之所以会花真金白银购买品牌的商品,是因为他们相信品牌讲的故事,相信品牌塑造的价值观。
毕竟,人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自己的价值观投票。
如果没有这些价值观的加持,单凭面料的科技,始祖鸟的滑雪羽绒夹克也许无法卖到12000元人民币。
始祖鸟的一张吊牌也很难被炒到300块。
一旦品牌背离了自己为消费者打造的价值观,就等于拆掉了自家商业大厦的信仰地基。
随之而来的,只有消费者的抛弃和反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章鱼 米利暗,编辑:闫如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