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珠“严重工伤”的女装,什么来头?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1月12日 20:12
为什么self-portrait对歌力思很重要?

self-portrait,女装集团歌力思旗下的“增长王牌”,11月初因一场直播“翻车”了。

起因是self-portrait请来朱珠和翁青雅进行新品对话,翁青雅作为主持人,在直播中念错品牌名,不等嘉宾朱珠就座便自顾落座,忘词卡顿与浅薄提问让整场直播陷入尴尬。

self-portrait直播画面 | 图源:微博@封面新闻

在事件冲上热搜后,self-portrait中国运营方歌力思集团不得不公开回应,承认“这次事件让我们深刻反思,品牌在活动流程管理与执行细节上存在明显不足”。

而这并非self-portrait第一次陷入争议。早在半年前,一位小红书博主吐槽品牌5000多元连衣裙“伸手就崩扣”的视频获得了400万次浏览量,31.8万点赞,直指其设计缺乏实用性。

图源:小红书@Sonya琨琨

从“名媛最爱”到“黑红顶流”,self-portrait口碑为何逆转?歌力思的“增长引擎”要折了吗?

self-portrait究竟什么来头?

在争议不断的背后,self-portrait实际上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品牌。

2013年,来自马来西亚的Han Chong(韩冲)在伦敦创立了self-portrait。这位曾以艺术家身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设计师,最终选择进入时尚设计领域,希望创作能够影响更多人。

从产品定价看,self-portrait定价为2000—8000元,热销款均价约3000元,属于轻奢,风格偏礼服、社交,类似品牌有zimmermann、Maje、Aje、JORYA等。

图源:self-portrait天猫旗舰店

品牌创立之初,Han Chong就明确提出“为女性创造奢华且可负担的时装”的理念。从英国皇室成员Kate Middleton到美国前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乃至Gigi Hadid在内等时尚名人都是品牌设计的忠实支持者。

英国凯特王妃穿着self-portrait出席活动 | 图源:self-portrait官方微信公众号

人气渐长之下,self-portrait逐渐也在中国市场需求愈盛,但此前一直购买渠道有限。

直到2019年末,歌力思与圣珀齐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企业。合资公司拥有self-portrait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权,歌力思由此正式负责该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营与管理。

随后,self-portrait便着手在线上开设天猫旗舰店及小红书店铺。根据财报,品牌2021年线上收入增长超3倍,2022年在天猫平台的GMV突破2亿元。而self-portrait中国首家品牌专卖店在2020年5月落户北京SKP,当年开设的6家直营门店均获得不俗表现。

2023年2月,self-portrait官宣演员赵丽颖为品牌代言人,2024年宣布其升任全球品牌代言人。此外,品牌面孔Jisoo(金智秀)的2024春夏系列大片登陆伦敦核心商圈及地铁站,在韩也引发关注。

图源:self-portrait品牌官网

self-portrait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包括蕾丝、镂空、荷叶边、网纱、合身剪裁等,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品牌辨识度。

为什么self-portrait对歌力思很重要?

在母公司歌力思的版图中,self-portrait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年前三季度,self-portrait品牌收入4.24亿元,增速19.36%,是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对比同期主品牌ELLASSAY营收同比下降3.2%,其他国际品牌Laurèl、IRO中国区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4%、11.8%来看,self-portrait是歌力思的“希望”。

单看2025年第三季度,ELLASSAY、self-portrait、Laurèl和IRO中国区较去年同期增速分别达到4.6%、16.8%、12.4%、3.1%。增速最快的仍是self-portrait品牌。

从毛利率看,self-portrait毛利率高达80.4%,位居歌力思旗下所有品牌首位,远高于集团66%的平均水平,堪称 “利润奶牛”。

同时,self-portrait也是集团唯一的 “门店增长引擎”。截至2025年三季度,歌力思主品牌门店较年初净减少5%,同期IRO门店较年初净减少10.4%,Laurèl门店数量持平,唯有self-portrait门店增长4.1%,达76家。

从渠道看,线上渠道表现较为亮眼的也是self-portrait。2025年前三季度,self-portrait线上收入增幅超40%,在抖音商城618奢侈品行业品牌榜名列头部。

图源:抖音电商官方账号

这一表现与歌力思整体业绩形成对比。2025年前三季度,歌力思集团营收20.19亿元,同比下降6.22%,净利润较去年大涨427%,从亏损3.1亿元到盈利1.14亿元。

去年,为优化战略和资产结构,歌力思转让了Ed Hardy品牌50%股权,由于Ed Hardy报告期内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剔除此影响的可比口径下,歌力思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

这样看,self-portrait对歌力思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增长引擎,哑火?

尽管业绩亮眼,self-portrait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最近的直播翻车事件虽然为品牌带来了短期流量,但 “黑红路线” 的代价已开始显现。

首先,是调性撕裂。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有意思报告,轻奢品牌的核心资产是 “专业形象”,但直播翻车暴露的不专业,损害了品牌赖以生存的“专业形象”与“精致调性”。

直播中主持人多次念错品牌名、流程衔接混乱、危机应对迟缓,直接暴露其在内容运营与品控管理上的短板,难免让消费者质疑 “连活动都做不好,品控能靠谱吗?”。在社交平台,就有老顾客直言 “怕穿出门被认成‘翻车品牌’”。

其次,直播带来的热搜热度,也仅仅聚焦于主持人失误,而非产品,既未提升新品认知,又在社交媒体上被贴上了品牌 “华而不实” 标签。

图源:小红书@self-portrait评论区

如今,轻奢赛道竞争激烈,当消费者对 “明星滤镜” 审美疲劳,品控更优的同类品牌可能趁机将客群分流。

詹军豪指出,主打简约优雅的之禾,或运营体系更完善的国际品牌Sandro、Maje,都有可能给self-portrait的发展带来影响。

但同时,奢侈品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博士也指出,中国消费者是非常宽容并容易忘却的,因为一个事件导致品牌彻底走向失败的案例很少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巨大,在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元化背景下,只要稍微有一点特色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self-portrait并未真正走进消费者视野成为知名品牌,所以直播事件对其影响有限,特别是因为事件发酵所引起的猎奇性曝光,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冲抵负面影响。”周婷补充道。

面对直播翻车与质量质疑,self-portrait站在了十字路口。品牌长期积累的高端形象与消费者信任,很可能因一次次“翻车”事件而被消磨。

毕竟,流量可以来得快,但调性与信任只能慢慢积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报告”,作者:王涵艺,36氪经授权发布。

+1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库克“精准刀法”奏效,苹果霸榜双11。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