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Viz:AI自动化日报减轻中小企业管理负担
在西安的一间小型办公室里,灯光常常亮到凌晨。键盘的敲击声和白板上的草图,构成了一幅典型的创业景象。陈鑫,这位2025年刚毕业的00后创业者,正带着几名年轻同伴研发一套名为“知行WorkViz”的系统。他们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替中小企业解决一个看似琐碎却长期困扰管理者的问题——日报。
很多人把日报当成鸡肋:员工每天花二十分钟写,管理者却只花五秒钟扫一眼,双方都觉得浪费。陈鑫说,这种“低效又无效”的矛盾,几乎存在于每一家企业,而它正是他创业的起点。
起源:从“日报困境”窥见管理黑洞
陈鑫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是在大学期间的一次实习。团队里十几个人,每天晚上要在微信群里发日报。有人认真总结三四百字,有人敷衍地复制粘贴旧内容,还有人干脆“摸鱼”瞎写。结果是:消息一刷,管理层根本看不过来。“老板看到一堆文字,其实没法判断谁真的做了事,谁只是报个流水账。”陈鑫说。后来,他自己带实习生做项目时,情况更严重:一场会开半小时,光是核对日报就要占去一半时间。他意识到,这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中小企业管理效率的普遍黑洞。一些调研数据也印证了他的直觉:78%的中小企业仍靠微信群或Excel表收日报,管理者平均要花费27%的工作时间来核对信息真实性。这既耗时,又容易滋生不信任。“日报的初衷是让大家同步进展,但最后反而成了互相‘演戏’。”陈鑫笑着说。
产品:AI生成日报与效率体检
WorkViz的核心逻辑,是让数据自动替人“说话”。软件会在后台采集一些最能反映工作状态的行为数据,如:窗口切换频率、键鼠输入情况、常用软件操作及屏幕截图(模糊处理,避免泄露敏感信息)。这些数据在夜间被统一送入OCR与语义模型处理,整理成一份日报,第二天一早推送给管理者。
除了日报,系统还会生成一份《效率体检报告》。报告不仅告诉老板“今天做了什么”,还会给出趋势分析:员工的专注度是否下降,返工点在哪里,协作是否顺畅。
在试点企业里,一个项目经理的反馈很典型:“以前下班后我要花半小时收集日报,现在早上点开WorkViz,一张图表就能看全组的进度,谁落后谁超前一目了然。”
挑战:降低成本与消除误解
当然,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陈鑫和团队遇到过两个大难题。
第一是成本。AI模型处理数据的费用不低,尤其是OCR和语义理解,如果实时云端调用,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不可承受。团队的解决办法是——把实时改为离线。系统只在夜间统一处理,把计算分散到低谷时段,成本一下子降到每天每人3元以内,最低可到1元。
第二是观感。很多员工一听说“行为采集”,本能地觉得被监控。陈鑫很清楚,如果这点解释不好,产品根本推不下去。于是他们设计了几道“缓冲机制”:第一道是所有数据本地存储,走内网传输,避免外泄;第二道机制为截图自动模糊,去掉隐私信息;最后则是托盘常驻一个小图标,员工可随时暂停或查看记录情况。“我们希望传递的感觉是,这是帮大家提升效率的工具,而不是监控工具。”陈鑫说。在试点中,很多员工一开始排斥,但当他们看到日报自动生成、再也不用自己写后,态度发生了180°转变。有人甚至说:“终于不用编日报了,省心!”
商业模式:低价SaaS,易于落地
在商业模式上,团队选择了最接地气的做法:SaaS订阅,按人天计费,最低1元/人/天。
这个价格几乎和一杯矿泉水差不多,却能替代掉HR或项目经理每天几十分钟的琐碎工作。陈鑫解释:“我们不是卖高大上的AI,而是卖一个大家马上能感受到价值的工具。”相比市面上一些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人的管理软件,WorkViz的定价显得格外“友好”。在一次路演中,有位制造业老板当场掏出手机说:“给我来50个账号先试试。”
目前,团队锁定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型软件外包公司、远程协作团队、以及人力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普遍人多事杂,管理成本高,但预算有限,恰好对低价高效的工具有强需求。
未来:从日报到效率操作系统
在陈鑫的设想里,日报只是切入口。未来三到五年,WorkViz将逐步拓展为一个企业效率中台。
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能看到日报,还能实时掌握团队的执行力画像:谁在项目中承担了关键任务,谁的进度落后,哪些环节容易产生返工。甚至还能通过趋势分析,提前预警项目延期风险。“最终目标是让企业少走弯路,项目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4个月。”陈鑫说,“如果能帮一家50人的公司节省两个人工成本,这个产品就值了。”他对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当WorkViz与企业微信、钉钉等协同工具打通后,它可以成为一个“效率操作系统”。员工不需要每天重复机械工作,管理者也能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感觉判断。
创业者心声:不想做花哨,只想解决问题
谈到创业初心时,陈鑫的语气很坚定。“我不想做花哨的东西。我们只是盯准了一个每天最浪费时间的环节,把它替换掉。剩下的交给数据自己说话。”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从零开始做一个产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资金紧张、人手不足、外界的质疑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陈鑫觉得,这些都是必须要跨过去的门槛。“父母常劝我去找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更相信,真正的创业价值在于:看见问题,就有勇气去解决它。”他停顿了一下,又笑着补充:“日报很小,但它背后是整个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如果能让信任建立在事实之上,这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