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们的“中场战事”,还有 5 大竞赛点

零售商业评论·2025年09月22日 10:55
新茶饮走向新竞争阶段

2025年,新茶饮行业迎来上市潮后的集体业绩大考。六家上市公司陆续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以及奈雪的茶(被业内称为新茶饮“六小龙”)上半年营收总计超330亿元。

我们观察到,随着市场空间逐渐饱和,行业正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行业在激烈竞争中加速分化,头部品牌通过战略调整、细分赛道突围和全球化布局,引领行业走向新竞争阶段。

行业分化明显,蜜雪领跑、古茗成黑马

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从营收规模看,蜜雪集团以148.75亿元营收和27.18亿元净利润的绝对优势领跑行业,相当于日均净赚约1500万元。

古茗则以121.5%的净利润增速成为最大黑马,实现营收56.63亿元,净利润16.25亿元。

奈雪的茶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78亿元,虽然同比减少14.4%,但经调整净亏损额大幅收窄至1.18亿元,同比减亏73.1%。更为积极的是,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达到1.38亿元,同比增长33.1%。

霸王茶姬作为“新茶饮美股第一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其中二季度实现总净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0%,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54%。

茶百道也实现了稳定增长。2025年上半年,茶百道总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期内利润增至3.33亿元,同比增长40%。二季度单店日均GMV达到近一年来的季度最高水平,环比一季度提升约15%。

门店规模成为营收基础。截至2025年6月底,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总数已突破5.3万家,同比新增9796家,增幅22.7%。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27804家,占内地门店比例57.6%,展现出在下沉市场的绝对优势。

古茗成为行业第二个门店数破万家的品牌,总门店数达11179家,同比新增1663家。霸王茶姬门店扩张速度最快,同比增长超40%,全球门店总数达到7038家。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头部品牌通过战略调整和细分市场聚焦,实现业绩回暖;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差异化成为生存发展的关键。头部品牌纷纷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找增长新路径。

头部玩家加速狂奔,5个竞争关键点

我们观察到,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行业的竞争有这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产品创新卷向“更健康”。新茶饮品牌们也愈加意识到产品依旧是实现差异化的最大手段,推动新品创新成为突破关键。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选取76个茶饮品牌为样本,统计2025年1—7月茶饮品牌一共推出1,305款新品,其中95.8%为现制饮品。

“更健康”已成为新茶饮产品创新的核心方向。《Z世代饮食消费报告》显示,近一半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茶饮的原料品质。《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调查进一步显示,49.4%的消费者会担心健康问题。

“我现在买茶饮的时候,会刻意选择0糖、低卡、去奶盖等选项,而且会加入新鲜水果,这样既营养又健康。”有典型高频消费者向我们表示。

新茶饮健康化不再是营销噱头,而是成了必选项。头部品牌从单纯“控糖减糖”迈向“天然营养强化”,将健康理念深度融入产品创新中。

比如奈雪的茶选择聚焦健康战略推动品牌转型,2025年上半年,奈雪联合多家专业机构与百位营养师,推出“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提出以“营养食材+新鲜现制+低卡控糖”为核心的轻养健康产品公式。

这一战略转型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奈雪“小紫瓶”系列(66颗蓝莓桑葚酸奶昔)凭借天然抗氧化属性迅速走红,首发3天销量便突破50万杯;立秋当日稳居奈雪单品销量TOP1、日销44万杯,带动外卖销量增500%。

再比如,茶百道推出“东方植物鲜养果茶”新品类,制定“3鲜3养”产品标准。其爆款产品“紫苏葡萄”成功将药食同源的紫苏鲜叶与葡萄结合,上市五天销量达180万杯。

可以说,健康化已经成为新茶饮品牌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

第二,是产品+文化赋能,打造差异化产品体验。

除了产品本身的创新,文化赋能和场景重构也成为新茶饮品牌打造差异化体验的重要手段。品牌们不再仅仅卖饮品,而是销售一种融合文化体验的生活方式。

文化赋能成为茶饮消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沪上阿姨在推出春茶的同时,和世界名画联名,在茶杯上印制油画,刷屏朋友圈。这种文化赋能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古茗与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办公室合作,成为“龙井茶新茶饮首家合作品牌”。截至目前,古茗的龙井系列饮品已累计售出近8000万杯,相当于使用了超2000吨龙井茶鲜叶。

茶百道则在成都宽窄巷子开设全球首家手作门店,以“中国茶饮+川蜀文化”的创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兼具文化体验与消费活力的跨界样本。茶颜悦色推出的“名画奶茶杯”系列,将《千里江山图》《百花图卷》《瑞鹤图》等古典名画融入奶茶杯设计。

我们认为,文化赋能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重要策略。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品牌不仅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还建立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第三,是品类多元化,咖啡成为新茶饮的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国内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头部品牌纷纷通过品类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空间,现制咖啡成为最热门的选择。

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品牌加速布局咖啡市场。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其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 8000 家,荣登国内咖啡连锁品牌前三甲。今年,幸运咖扩张速度显著加快,从突破 6000 家到如今超 8000 家,仅用时短短数月。

古茗也披露,截至2025年6月,其现制咖啡产品已覆盖全国超过7600家门店,规模跻身全国咖啡前五,并邀请吴彦祖为咖啡品质合伙人,同步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据了解,古茗在咖啡豆、咖啡机、鲜奶、果汁等方面做了升级,将咖啡豆从生豆烘焙到门店使用完全链路控制在30天内。

其他新茶饮品牌也早已进军现制咖啡市场。沪上阿姨2022年推出“沪咖”,产品价为13至23元。茶百道未来三年计划开设15家咖啡店,“咖灰”首家门店于2023年底落地成都。霸王茶姬在今年3月推出子品牌“茶姬现萃”,主打茶中式与茶拿铁,目前已在上海开设10家门店。

新茶饮品牌纷纷加码咖啡业务,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们认为,咖啡和新中式奶茶已成为新生代消费频次最高、关注程度最高的品类。而且咖啡和茶饮用户群体本身存在重叠,新茶饮企业加码现制咖啡业务,可满足同一批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同时拓展了消费场景,毕竟“上午咖啡下午茶”已成为许多都市年轻人的日常。

第四,是全球化进程加速,从亚洲市场走向全球布局。全球化是新茶饮品牌2025年上半年的另一重要战略。头部品牌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加速向海外市场扩张,但策略和重点各有不同。

蜜雪冰城在今年上半年已在全球构建超过5.3万家门店网络,较去年同期的43218家门店增长22.7%。其中,海外门店4733家,覆盖12个海外国家。

霸王茶姬也加快了全球化步伐,霸王茶姬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门店总数已达208 家。其中,海外GMV达到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其增速远超整体业务水平,这也表明其全球化战略开始进入成果转化阶段。此外,霸王茶姬在9月2日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首批3家门店在首都马尼拉同步开业。

其他品牌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表示,将在纽约开设首家旗舰店,并拓展澳大利亚、韩国及欧洲市场。茶百道也推进境外业务,半年报数据显示,茶百道门店已布局韩国、西班牙、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签约门店数超40家。其中,韩国门店数量已达18家,且已取得特许经营资质,具备规模化连锁经营能力。

我们认为,供应链能力是新茶饮品牌出海的核心支撑。海外市场对食品原材料标准、需求与国内市场存在诸多差异,但中国新茶饮品牌凭借在国内积累的丰富供应链和平台运营经验,展现出明显优势。

第五,是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升级已成为新茶饮品牌提升运营效率和产品创新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头部品牌纷纷加大数字化投入,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决策。

蜜雪冰城通过APP和小程序实现的线上订单占比达到38.7%,会员数量突破2.8亿,活跃会员数量达到9600万。2025年上半年数字化营销投入达到3.2亿元,通过精准营销和会员运营,有效提升了客户粘性和复购率。

在供应链领域,茶百道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将全国仓配中心增至26座,构建全链路高频冷链供应网络,约93.8%的门店实现下单补货后次日达,保障产品新鲜与供应效率。古茗98%的门店实现“两日一配”冷链,坚持产地直采模式,直采比例达85%。

今天数字化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成为品牌降本增效的关键工具。未来茶饮品牌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数字化运营能力的竞争。那些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驱动决策、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的品牌,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综上来看,「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新茶饮的竞争已转变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只有那些能够将产品创新、文化赋能和数字化能力有机结合的品牌,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效增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商业评论”(ID:lssync),作者:零售商业评论,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关注新零售、新消费、新商业。勾搭加微:13266502880

下一篇

“披萨史上”最会讲足球笑话的餐厅。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