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疯狂“下饺子”,结果它才是“主菜”

汽车公社·2025年09月22日 07:24
这顶“紧箍咒”势必会推动中国辅助驾驶行业良性健康的奔跑下去。

“都知道今年卷,没想到这么卷。”

此刻,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中国车市,无疑显得颇为恰当。随着所谓“金九银十”的正式袭来,以及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的退坡在即,刚刚过去的一周,各家主机厂可以说都在疯狂出牌。

粗略统计,包含改款在内,短短七天整个大盘涌现出了十几位新选手。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纷纷不停地“下饺子”,试图用更为密集的筹码,博得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机会。

但即便剧情如此精彩,我心中的“主菜”却不是它们。

相比之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的“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才真正让人感觉重磅。

众所周知,2025本来被认为是辅助驾驶普及元年,可因为一些突然袭来的“黑天鹅”事件,整个板块却被狠狠泼了一盆凉水,不得不渐渐把发展的速度放缓。

望向更深处,乱象百出的背后,其实还是长期缺乏明确的法规与制度,进行限制与约束,才会造成辅助驾驶的夸张营销与野蛮生长。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迎来了“紧箍咒”。

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官方正式给出了对于驾驶自动化系统的分级和定义。

譬如,组合驾驶辅助系统(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

即系统可提供持续、同时的横向和纵向控制,可使驾驶员的手和脚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但休息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对于车辆的控制,驾驶员仍需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驾驶车辆。

譬如,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3 级驾驶自动化系统)。

即在设计运行条件内,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让用户在特定场景下完全从驾驶任务中脱离出来,但用户要保持接管能力,及时处理特殊情况。

譬如,高度自动驾驶系统(4级驾驶自动化系统)。

即在设计运行条件内,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并在必要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4级系统可以设计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无人工驾驶装置的,用户只是乘客身份,不存在驾车的可能性;另一种是设置了人工驾驶装置的,虽然不需要用户接管,但用户可以在有意愿时主动驾驶车辆。

再譬如,完全自动驾驶系统(5级驾驶自动化系统)。

即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并能在特殊情况下实现最小风险状态,在一般驾驶过程中的表现犹如一个专业驾驶员,体现出“拟人”特征;而在持续驾驶的时长和应急情况的处理方面则要超越人类能够达到的极限。

其中,第一项,便是我们目前接触最多的,也是大家口中的“L2”。

而除了划分等级,这份征求意见稿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关于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运行标准,提出了使用说明、驾驶员培训、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禁用等安全要求,以减少驾驶员对系统的“误用”。

在驾驶员培训方面,标准提出说明书至少要涵盖系统类别、能力与局限性等内容,同时系统要能识别驾驶员是否经过系统使用培训。

在驾驶员状态监测方面,手部脱离监测将在手部脱离5秒内发出HOR(Hands On Request,手握转向盘提示),提示后10秒内升级提示。

视线监测将在视线脱离5秒内发出EOR(Eyes On Request,视线回归提示),提示后3秒内升级提示,升级后5秒内发出DCA(Direct Control Alert,立即控制警告)。

同时,明确要求由于驾驶员脱离导致系统执行风险减缓功能,或者发生了一定次数的手部脱离或视线脱离后,应在至少30分钟内禁止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对于上述愈发严格的规定,想要给予大大的赞成。

由此将视线放大,实际上,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俨然填补了中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将为行业准入、质量监督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技术依据,有助于全面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必须承认的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出现与普及,有效减轻驾驶负担、提升驾驶舒适性,已成为市场新车型的亮点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

从数据来看,今年1—7月,中国车市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渗透率为62.58%,较上一年提升6.5个百分点。

但越来越大面积的应用,也带来一大堆痛点。

例如,产品性能缺乏统一基线,部分企业在宣传中刻意模糊“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界限,致使个别驾驶员放松警觉,出现长时间脱手、分心等危险行为。

显然,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从“提升产品能力表现”、“强化安全保障要求”、“规范系统使用方式”等维度,试图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能力,支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

划重点,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

作为旁观者,同样十分期待最终标准与法规的出台与落地,也有理由相信,这顶“紧箍咒”势必会推动中国辅助驾驶行业良性健康的奔跑下去。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的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挑战,尽管困难重重,但这些坎坷也锻炼了其生命力,使其不断壮大。”

今天文章的“主菜”,亦是如此。

况且,都说中国车市迈入新时代,上半场电动化的争夺已经盖棺定论,下半场则是属于智能化的战斗。

辅助驾驶这一仗,至关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崔力文,36氪经授权发布。

+1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为人子女的至暗时刻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