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要复活了?得先问佟丽娅答不答应

汽车公社·2025年11月26日 09:25
退一万步说,极越们即使打赢了一场复活赛,若12个月内无法跨越生死线,大概率将会出现二次退场。

“极越要复活了?”

11月25日,极越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预重整公告,宣布其已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并于 11月21日获正式受理。极越表示: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旨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盘活现有资产与资源,维护资产价值,并保障用户售后权益。

当笔者把极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分享给一位极越车主朋友小陈时,他惊讶的反问道,言辞中带着一些惊讶,当然了,更多的是不相信。

一年多来,这位极越车主朋友体验了买完极越07后的大起大落。起初对车的智能驾驶辅助赞不绝口,随后在2024年底迎来极越闪崩,后续用车过程中多次出现车机故障,并在极越复活的假传闻中不断空欢喜,直到笔者将这则极越的最新消息发给他时,他表示实在是不敢再相信,并说道:“行行好吧,我是极越车主,我够惨了,求别调侃。”

诚然,极越发布的这则公告并非是指极越就能复活,而是希望法院帮着引入新的投资者(接盘侠),在此之前先把债务资产理清楚,好让投资方敢来接盘。

而正如这位极越车主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一样,极越复活之路并不乐观。因为“预重整申请”的这套流程,很多倒闭的新势力都尝试过,它们无非是在彻底消失之前,觉得自己还能再被“抢救”一下,但从结果来看,很少有倒闭的新势力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新的投资方。

换句话说,极越想要复活,注定是一场机会渺茫的艰难救赎。

极越闪崩,车主遇困

2024年12月12日,上百名员工来到极越汽车总部,情绪激动地向夏一平讨要薪水和社保,让后者给个说法,有人担心CEO拿钱跑路,甚至喊出“把你的存款拿出来给我们交社保。”

尽管夏一平则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直到最后一刻都在为此付出”。然而,员工并不买账,并要求夏一平交出护照。上演一出他逃他追,他插翅难飞。

与此同时,在夏一平发言时的背景墙上,印着一句“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的标语。面对极越汽车倒闭传闻和员工聚众讨薪的情形,标语显得格外讽刺。

后续,虽然极越解决了部分员工的部分社保和工资,但没能逃过停摆的命运。而留下的,则是一个本有机会在中国智能汽车史留下一笔的品牌、70亿元的财务窟窿、超过20亿元的供应商欠款和一万多名不知所措的车主。对了,还有好事的网友追问,“欠佟丽娅的钱还了吗?”毕竟佟丽娅曾经为极越07展台,担任该车型的品鉴官。

话说回来,开篇的车主小陈正是这一万多个车主中的一员。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这些车主们不仅要面对被品牌“抛弃”的窘境,更要面对售后服务无果的现实。

2025年春节期间,广西柳州的极越01车主孟女士表示,她的车发生事故,但由于她居住地没有售后网点,虽然她通过官方客服联系到极越南宁的一家授权钣喷中心进行维修,但该中心以售后没有配件为由,拒绝她到店修车。孟女士表示:“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修车难只是极越车主困境的冰山一角。

极越车主曾联合发布公开信,列出了权益受损情况和诉求。包括购车时承诺的终身免费充电、终身免费流量、OTA升级、终身质保等服务已全部无法兑现等。“终身质保承诺已成空谈。”多位车主透露,极越车主代表与集度、吉利等相关负责人协商后,质保已缩水为“整车四年、三电八年20万公里”的国家底线标准。

如果说权益受损是消费者最后的让步,那么车机故障则是时刻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鸿沟。

2025年11月23日晚,多位极越车主反馈,极越汽车出现突发网络故障,手机App端显示车辆处于“离线”状态,导致用户无法使用远程控制等关键功能。

“这不是极越APP第一次掉链子了!”有车主在极越车主群里抱怨道。今年7月份就有不少车主反映过类似问题,当时不仅APP掉线,连蓝牙钥匙都用不了。

倒下的新势力,很难站起来

极越在闪崩之后,虽然遭到多方“口诛笔伐”,但却没完全躺平。

例如,前几天车主反馈的网络故障,极越官方微博对此表示,技术团队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进行问题排查与修复工作。第二天上午,官方再次回应称,“相关问题已修复,后续我们将持续优化系统稳定性,全力保障用户用车体验。”

不仅如此,早在今年4月,一则“极越大概率不会破产”的消息就曾搅动市场。董事会批准重组、3-4家潜在资方介入、品牌更名回归吉利体系,让这场看似尘埃落定的败局,竟迎来戏剧性转折。

可以说,直到12月25日宣布提交预重整申请以来,极越都在为重新站起来做准备,然而,市场是残酷的,任何一家倒下的新势力,其复活之路都是布满荆棘的,极越如此、以及之前的威马、高合等都是如此。

对极越来说,首先其高达70亿元的债务窟窿,这一巨额债务足以让任何潜在接盘者望而却步。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并不乐观,资本对新势力的耐心几近耗尽。不仅如此,在极越停摆期间,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已经历多次迭代。华为ADS、小鹏XNGP、蔚来NOP+等都在快速进步,而极越的智驾系统却因为缺乏持续投入,正在与行业头部拉开差距。

更重要的是,极越的品牌信任已经崩塌。

从“流血卖车”到员工围堵,极越的品牌形象已严重受损。即便重组成功,极越面临的也是全方位的信任危机:供应商不敢接单,担心再次被拖欠货款;经销商不愿合作,害怕重蹈覆辙;消费者不敢买单,忧虑售后无门。这种系统性的不信任,不是靠几份声明或几次OTA升级就能解决的。

另一方面,极越并非唯一一家试图“复活”的破产新势力。2025年下半年,破产新势力集体吹响重启号角。

7月,威马率先宣布恢复部分车型产能,极越也同步释放产能重启信号;进入8月,哪吒更进一步,公开启动重整投资人招募。但从威马恢复产能后的市场反应平平,到极越、哪吒深陷负面争议,破产新势力的重启之路布满荆棘。

这些企业一边急切释放复活信号,一边又被债务、信誉、运营等问题缠身。既未拿出足以说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025年,新能源战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比亚迪与特斯拉鲸吞六成份额,蔚小理等玩家争夺30%,尾部企业蜷缩在10%的夹缝中。规模效应与品牌心智已成天堑,退场者永失先机--威马瞄准年产10万辆的目标,在比亚迪单月销量超40万辆的背景下,如同蚍蜉撼树。

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些车企打赢了一场复活赛,若12个月内无法跨越“月销万辆”甚至“月销两万辆”的生死线,大概率将会出现二次退场,这或将比首次淘汰更彻底。那么,极越们真的准备好再次面对市场的残酷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李尘埃,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阿里正在用史无前例的投入构建明天。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