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在美国小店飘出成都的锅气”
滑动解锁后,一口直径400毫米的白色合金圆锅向上翻转,锅温达到200摄氏度左右时,油开始自动喷入,随后四盒食材依次自动被倒入锅中进行翻炒……历时2分17秒,一盘冒着热气的辣椒炒肉便出锅了。
进行上述操作的并不是什么湘菜大厨,而是一款名为“小钢炮”的炒菜机器人。正悄然进入餐饮后厨的它有哪些拿手好菜,味道怎样?近日,中新经纬走访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橡鹿机器人,一探炒菜机器人如何出餐。
新手也可2分钟出餐
橡鹿机器人北京体验中心摆有4台炒菜机器人,依次为火箭炮400 PRO、小钢炮2K、小钢炮2K PRO、中钢炮7K。公司业务经理曹文明介绍,旗舰版火箭炮400 PRO拥有14千瓦总功率,可同时独立操作4种菜品,提供22寸、24寸、26寸三种锅尺寸适应不同烹饪需求。
旗舰版火箭炮Pro炒菜机器人 中新经纬 谢婧雯摄
橡鹿机器人品牌部肖海燕告诉中新经纬,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小钢炮和火箭炮系列,聚焦在快餐、轻正餐、正餐、浇头粉面饭等场景。
在体验厅,机器人大厨师傅谢鑫现场演示了小钢炮的操作:点击屏幕调取菜谱,将预处理好的食材按顺序放入指定菜盒,机器人便自动开启烹饪流程——精准控温、自动投料、翻炒调味一气呵成。谢鑫称,每道菜耗时平均在两分钟左右。
中新经纬观察到,小钢炮在炒制外婆菜炒鸡蛋时,烟雾较大,迸发出香气。谢鑫表示,外婆菜对锅温要求较高,只有这样才能炒出锅气。
在炒制平时人工较难掌握火候的酸辣土豆丝时,机器人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谢鑫解释,这道菜靠生炒完成,整个过程不加水,口感更好,效率也高。
机器人炒制的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外婆菜炒鸡蛋、清炒酸辣土豆丝出锅后,中新经纬发现,从外观色泽上,几道餐品和平日在湘菜餐饮店看到的别无二致。风味上,也是“复刻”几大头部餐饮品牌的招牌菜。
炒菜机器人“小钢炮”炒辣椒炒肉 中新经纬 谢婧雯摄
“不会炒菜的人学2个小时就差不多了。”谢鑫介绍,当前很多餐饮商家面临厨师招工难的问题,引入炒菜机器人后,没有做菜基础的操作工也能完成大厨的活,并且出餐速度很快。通过AI后台控制,同一道菜机器人做1000次能保持相同的风味。
超1200家合作品牌
橡鹿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自2022年开始自主研发AI炒菜机器⼈。目前,公司提供机器人+菜谱程序+后厨智能管理系统的交付闭环模式,帮助餐饮商家实现规模化复制,已建成东莞、无锡两大生产基地。
公司初创时调研了大量餐饮企业后发现,餐饮商家成本负担沉重。橡鹿团队了解到,食材、劳动力、房租成本是影响餐饮企业毛利率的三座大山。“一边是餐饮商家要降本增效,一边是消费者想要新鲜现炒,同时伴随着后厨工作的高负荷,橡鹿机器人希望架起这三者之间的桥梁,去推动传统餐饮业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型。”肖海燕说。
在此背景下,橡鹿机器人认为,AI炒菜机器人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针对餐饮企业痛点,引入机器人能节省成本,另一方面,AI炒菜机器人现炒烹饪,能满足消费者吃到新鲜健康菜肴的需求。
除了全自动化的炒制流程,越来越多餐饮企业依赖AI炒菜机器人还有两个重要因素——菜谱程序和后厨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菜谱程序上,每个餐饮门店的秘方菜谱能被加密储存,不会因为人员更替而产生手艺丢失,同时出品菜谱的一键下发功能至少能帮餐饮企业节省掉70%的培训成本。后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包括的炒制数据记录,比如炒制菜品数量、出餐时间、原材料消耗,则在支持餐厅运营和精准采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肖海燕介绍。
目前,橡鹿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景运用,落地素满香、一勺乡愁等餐饮品牌连锁酒店。据其最新统计数据,公司服务品牌超1200家,炒菜机器人已投放4000余家门店。橡鹿机器人2023年实现量产,2024年其销量近万台。
橡鹿机器人体验中心 受访者供图
产品价格方面,火箭炮系列售价在6万元以内。较便宜的机器人价格不超过5万元,最贵的产品接近11万元,B端企业批量购买会适当享受价格优惠。肖海燕表示,公司成立至今,四年的时间,实现了每年300%的增速。
肖海燕透露,针对团餐场景,公司研发团队正在升级中钢炮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可完成7公斤以内的食材烹饪。随着健康营养餐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中钢炮研发的食谱也会向该领域有所倾斜。
2台机器人+1名操作工=3名厨师
据橡鹿机器人测算,2台AI炒菜机器人加上1名操作工能完成3名厨师的工作量。橡鹿机器人创始人杨建成介绍,公司服务的武汉某湘菜品牌如今已实现100%机器化出餐。
橡鹿机器人已完成腾讯、IDG、源码资本、无锡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数亿元Pre-A轮融资。杨建成表示,资本非常青睐“解决真问题”的专用设备,行业融资更倾向于能明确测算ROI(投资回报率)的场景。“餐饮人力成本飙升与连锁化率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对厨师的替补需求。公司70%的客户复购率和30%的客户转介绍率,印证商业模型已跑通。”
事实上,近年来不止一家餐饮企业开始关注或应用炒菜机器人。早在2022年5月,老乡鸡在招股书中便提及,炒菜机器人项目正在实施;据老乡鸡2025年7月新版招股书,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约有388家门店已采用自动化设备,并计划未来三年采购400台~600台智能烹饪机器人。
小菜园2024年12月递交的新版招股书披露,部分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一台单价5万元。
中式快餐连锁品牌“霸碗”在其官网公开表示,霸碗盖码饭自研智能炒菜机器人并投入使用,不用厨师即可开店。
“餐饮商家对具备全自动化和出品一致性机器人的迫切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肖海燕提到,根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2025年厨师缺口将达400万,厨师岗位供需无法匹配。她表示,机器人量产前的研发期间,便有头部餐饮企业主动让机器人走进后厨,全程参与,结合真正的后厨和出餐场景,一起训练橡鹿机器人。
目前,橡鹿炒菜机器人已在海外布局,优先服务东南亚和欧美中餐场景。杨建成称,标准化降低了出海门槛——一台机器可一键切换菜系,如从湘菜到川菜。同时,引入炒菜机器人解决了海外招聘厨师难的问题,这将加速中餐成为全球餐饮主流。
“当宫保鸡丁在美国小店飘出成都的锅气,大厨不再在高温高湿狭窄的后厨重复抡勺,我理解这是属于技术人员的终极浪漫。”杨建成说。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新经纬”(ID:jwview),作者:谢婧雯,编辑:李晓萱,责编:常涛 罗琨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