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龙头也没那么赚钱了,但还在抢地
现在的榜单不再受关注,但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根据克而瑞和中指院刚公布的1-8月房企销售排行榜,操盘金额在1000亿以上的房企,有五家。从这个维度看,它们属于第一阵营。
它们分别是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由于统计口径差异,榜单权益销售金额有所不同,我们就不去跟合约销售额一一比较了。
放在中报的聚光灯下,五强的含金量就十分悬殊了。
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营业收入949.21亿元,中海地产832.19亿元,保利发展1168.56亿元,绿城中国533.68亿元,招商蛇口514.85亿元。
虽然保利是后二者营收的一倍,但至少它们都保持在500亿以上,说得过去。
房企赚不赚钱,终究要看利润。
华润置地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加16.21%;
中海地产归母净利润为85.99亿元,同比减少16.62%;
保利发展归母净利润约27.1亿元,同比下降63.47%;
招商蛇口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2.18%;
绿城归母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下跌近90%。
华润从中海手里抢走了“利润王”的位子,它的经常性业务(包含经营性不动产及资管业务、轻资产管理和生态圈要素型业务)核心净利润就达60.2亿元。
头部房企各有各的难言之隐。保利发展虽然销售额和营收都是行业第一,但归母净利润却只有27.1亿元。中海地产归母净利润下滑,中期未能守住第一,但它的表现与行业大势是相符合的。招商蛇口虽然净利润获得正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只有14.48亿元。
绿城中国刚刚换帅,虽说上半年的财报主要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成果,但区区2亿元的净利润,多少有点不给新领导面子——这个数字,创下绿城中国自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最低中期净利润纪录。绿城中国将之归因为结转和计提。也就是说,它还在为库存买单。
深究起来,是少数股东拿走了绝大部分。绿城中国期内净利为12.11亿元,但是,非控股股东权益拿走了10.01亿元的净利润,占比83%。而去年同期,该比值为38%。
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从7-8月的市场情况看,我们不敢说楼市仍在加速下探,但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止跌势头。
楼市是不是底部,以及底部有多长,谁也说不准。但从龙头行动看,不管是补库存需要还是从前瞻性判断出发,它们认为现在是买地的时候。
今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仍然拿地最猛,新增26个项目,总地价509亿元,权益占比87%。而去年同期仅新增12个项目,拓展成本126亿元。中海地产新增17宗地块,权益地价为401.1亿元。华润置地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148万平方米,获取项目18个,权益投资322.8亿元。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新增土地均位于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线核心城市。
招商蛇口上半年新增16宗地块,总地价约353亿元,权益地价约为21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蛇口同期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负的,-20.06亿元,去年同期为12.88亿元,公司的解释是:房地产项目销售同比回款减少,购地款同比增加。
与营收和利润相比,绿城中国拿地在五强中最为激进。
上半年,绿城新增项目35个,总建筑面积约355万平方米,权益土地款3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35%。其中有些地块的溢价还比较高。
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第二季度末,绿城中国的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0%、62.6%、63.8%、56.6%、63.9%。在房企降负债为主基调的当下,绿城的这种上升曲线有点扎眼。
这说明,绿城中国还在追求(相当)规模的路上。一手扩规模,一手降负债,很难平衡。如果四季度市场止跌回稳,甚至回升,绿城明年就会有比较好的收成。
必须说明的是,从房企结转结算一般规律看,上半年情况并不一定能代表全年。如果九十月有几个热销大项目,销售额就会增长较多;同样,如果之前有一批项目在年底能结算,营收和利润就会再上台阶。
这种市况,谁都不轻松。虽说基本没有出险之忧,但头部房企的日子也是战战兢兢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攸克地产”,作者:攸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