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识别方法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不要让自己陷入逻辑谬误,更不要被他人的逻辑谬误所误导。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论点是由理由支撑的主张,而论点必须站在逻辑上才能成立。论点中的错误或缺陷称为逻辑谬误,它会削弱论点的逻辑有效性,导致论点失效。日常对话和网络信息中常常充斥着逻辑谬误,而且不易察觉。
掌握这些常见的逻辑谬误,能助你构建更严谨有力的论证。本文将分享20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识别方法。
1. 人身攻击谬误
当反对方攻击论证者本人时,即构成人身攻击谬误,其本质是针对个人而非论点的攻击。
例如:记者向受访者提问时,受访者回避实质问题,转而对记者本人进行言语攻击。
2. 诉诸权威谬误
当某人援引权威人士观点支持论点却缺乏实质证据时,即构成诉诸权威谬误。
例如:地球是方的,因为(某位权威人士)曾说过地球是方的。
此论点存在谬误,因为权威人士不一定是对的,且在一个领域拥有权威的人士,不见得在另一个领域也是专家。
3. 诉诸情感谬误
当某人试图通过情感而非事实、理性或逻辑来赢得争论时,便构成诉诸情感谬误。
例如,山姆不愿吃山羊肉,父亲却说:“你盘中盛着丰盛晚餐已是幸运,世上许多人连食物都无从获得,只能饿死。”
4. 诉诸无知谬误
当某人声称某事因未被证伪而属实,或因未被证实而虚假时,即构成诉诸无知谬误。
例如:“外星人存在,因为尚不能证实其不存在,故其存在。”
此类论证存在谬误,因为缺乏证据既不能证明论点成立,也不能证明其不成立。
5. 诉诸大众
诉诸大众谬误认为多数人相信某事即代表该事正确。但即使多数人认同,也并不意味着该论点具有合理性。
例如,多数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并不构成逻辑上的有效性。然而许多人仍认为此说成立,并认为不可能大家都是错的。
6. 因果谬误
当人们将特定事件与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建立关联时,便会产生因果谬误。实际上这些事件彼此独立。即看似相关的事件实则毫无因果关系。
例如珍妮对亨利说:“每逢晴天我考试必得满分。”亨利指出晴天纯属巧合,与考试成绩毫无因果关联——每次考满分皆因勤奋备考。
7. 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试图通过重复论点来支撑论点本身。换言之,论证从待证前提开始展开。此法亦称“循环论证”。
例如:A为真因B为真,B为真因A为真
某人声称他看不见空气,理由是空气不可见;而空气不可见,理由是他看不见空气。
8. 事后归因谬误
当某事件紧随另一事件发生时,便可能产生事后归因谬误。仅因事件发生顺序,便断定前者必然导致后者。
例如:A之后发生B,故A必然导致B。
食用冰淇淋后你生病了。你可能认为冰淇淋必然导致了生病,但病因可能另有他因。
9. 非此即彼谬误
亦称虚假二分法或非黑即白谬误。
当某人试图证明仅存在两种选择,而实际上存在多种可能性时,便会发生此谬误。
例如:“要么禁止使用汽车,要么毁灭地球。”
10. 含糊其辞谬误
当双关或模棱两可的表述被用来误导或歪曲真相时,便构成含糊其辞谬误。
例如警察质问市民:“明明标牌写着此处停车罚款,为何仍停在此处?”市民答:“我以为标牌写着允许停车,所以才停的。”
11. 整体谬误
当部分成立时,就断言整体必然成立的谬误。
例如:某大学部分院系表现卓越,不能推断所有院系都优秀,进而认定整所大学表现优异。
12. 部分谬误
当整体成立时,就断言部分必然成立的谬误。
例如:X具有属性A,故X的所有部分都具有属性A,这便是部分谬误。
另一例证:若某国是全球最富裕国家,并不意味着该国每位公民都富裕。
13. 赌徒谬误
当人们认为过去事件会影响未来结果时,便会陷入赌徒谬误。实际上,任何随机事件都是独立事件,与过去事件毫无关联。
例如:若连续抛掷硬币十次均为正面,你可能认为下次必定是反面,这便是赌徒谬误。因为硬币正反面结果是独立事件,与历史结果无关。
且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均等,均为1/2。
14. 基因谬误
该谬误认为某思想、机构、人物或理论的起源决定其本质、属性或价值。
例如:某位成功的中东开发商在硅谷获得工作,却因其来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而被视为恐怖分子。
此论证存在谬误,因为即使来自中东国家,也并不意味着该开发商就是恐怖分子。
15. 草率概括谬误
当未考虑全部事实就草率下结论时,便构成草率概括谬误。
换言之,仅凭小样本群体就对整个群体进行概括。
仅仅因为某个社区的少数人从事某项活动,就将整个社区贴上某个标签,就是草率概括谬误的一种表现。
16. 诱导性问题谬误
此逻辑谬误在于问题本身已暗含预设结论。无论回答者支持或反对,结论都将符合预设前提。
例如:“你一直都是酒鬼吗?”
另如:“你为何一直如此懒惰?”或“你现在不打妹妹了?”
17. 转移话题谬误
当辩论者用相关话题转移注意力,使讨论偏离核心议题时,即构成转移话题谬误。
换言之,当某人提出论点时,对方通过人身攻击、稻草人谬误等手段转移对核心论点的关注。
例如:学生向老师提问气候变化问题,老师却引入全球化与去全球化议题进行阐述。
18. 稻草人谬误
稻草人谬误指辩论者通过刻意简化论点来削弱对方立场,将原始论点替换为过度简化的版本,再对简化版本进行攻击。
19. 沉没成本谬误
当个人濒临失败或经历多次挫败时,若存在获胜可能性,便会因沉没成本谬误而持续投入。
例如赌徒在赌博中损失惨重后,仍执意继续赌博以期赢回损失,而非彻底戒赌。
20. 滑坡谬误
当某人宣称一个微小步骤将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重大事件时,即构成滑坡谬误,亦称恐慌煽动。
其逻辑是:若A事件发生,则通过B、C、D…Y事件的级联效应,最终可能引发不希望发生的X事件。因此为避免X事件,必须从源头阻止A事件发生。
例如,如果你周末不学习,成绩就会下滑。如果成绩下滑,你就无法毕业或只能以低分毕业。这意味着你找不到好工作。由于没有好工作,你将流落街头。因此,周末不学习最终会导致流落街头。
问题在于,这个推论包含大量假设性前提,却缺乏支撑论点的证据。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