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与哲学家眼中的理性决策之道

神译局·2025年11月21日 07:24
并非所有事物都能被量化。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存在一种理性的决策方式。但理性决策绝不仅要考虑定量部分,更重要的是考虑定性部分,考虑自己的偏好和价值观。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Flavio Coelho/Getty Images]

本文从巴里·施瓦茨与理查德·舒尔登弗雷的新书《明智抉择》中提炼了五大核心洞见。巴里在斯沃斯莫尔学院教了45年心理学,目前,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担任访问学者。理查德在斯沃斯莫尔学院担任了42年的哲学教授,任期也很长。

人生抉择不存在一个决策计算器。尽管我们竭力通过量化和计算来寻找“正确”选择,但明智决策的本质绝非如此。在识别最佳方案时,必须依靠定性判断并考量个人偏好与价值观。

1. 梳理可能性

想象在某个晴朗的周六早晨醒来,你问自己:今天该做什么?你权衡各种可能性:锻炼身体、去徒步、腋下夹着一本书去美丽的公园、处理工作、懒洋洋地看电视体育节目。

你可能参与哪些社交活动?联系朋友、探望养老院里的母亲、帮成年女儿收拾搬家行李。可能性不胜枚举。是否存在正确的方式来梳理这些选项?是否存在正确的方式来抉择?

2. 理性选择理论

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决策存在理性路径,需考量两点:

  • 你正在权衡的选项价值几何?

  • 你选择的选项达到预期效果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因此需评估选项的价值与概率,再将其相乘。所得结果即为预期效用。理性选择应是能带来最大预期效用的选项。

该框架将人生决策类比于赌场博弈:二十一点中最佳策略是什么?赌桌的赔率与回报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你能赢多少,以及你赢的可能性有多大。理性选择理论主张我们应以这种方式思考多数决策。

要评估选项的优劣及其实现概率,必须量化相关信息。制作一个包含所有决策因素的电子表格,列出各选项在这些维度上的表现,同时为其优劣程度和实现概率赋值。将所有选项填入表格,点击计算按钮,理性决策就此诞生。

这个框架将人生抉择类比为赌场决策。

理性决策是定量的。你需要为选项价值及其实现概率同时赋予具体数值和量级。理性选择理论不会告诉你:你该偏好哪些选项?你的价值观该是什么?你该考虑哪些选项?在这个经济框架里,你拥有既定的价值观,面对现实世界提供的选项,创建电子表格,进行计算,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这就是理性决策的模型。

3. 选项的框架设定

我们真的像理性决策者那样行事吗?绝非如此。约五十年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开始研究人类决策机制。他们开展了精妙而至关重要的研究,可惜特沃斯基英年早逝。卡尼曼则凭借《思考,快与慢》一书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该书跻身畅销榜近十年之久。他的研究开创了行为经济学领域。

行为经济学研究揭示了人们在决策中偏离理性选择理论的多种方式:人们不擅长思考概率问题;决策框架的设定会对人们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倾向于将决策划分为不同账户,往往未能将这些决策的潜在后果整合到一个整体账户中;人们极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在挂满千元西装的衣架旁,一件五百美元的西装显得物美价廉;但置于两百美元西装的衣架前,它却显得昂贵异常。这些决策机制虽能让我们大致做出正确选择,却也可能使我们严重偏离正轨。

卡尼曼最终将人类决策过程归纳为两种运作机制:

  • 有意识过程:权衡各种选项的利弊,思考该如何选择。这需要耗费精力,速度缓慢且要求高。

  • 自动过程:在你提出问题之前,这个系统就已给出答案。它快速高效,无论你是否愿意,它都会这样运作。

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有时自动系统会误导更审慎、更理性的系统。即便最终做出了理性决策,其形成过程也并非理性选择理论所预设的模式。

4. 并非所有事物都能被量化

我们的多数决策真如赌博般随意吗?决策中所有重要因素都能被量化吗?徒步时剧烈运动的价值何在?帮女儿收拾行李的意义何在?这些行为的价值如何衡量?

决策中所有重要因素都能量化吗?

选择工作时,你可能关注薪资福利、同事、工作趣味性、地理位置、晋升空间等细节。若试图为所有因素贴上数字标签,再用电子表格计算哪份工作最适合你,这显然荒谬。同理,选择大学时,毕业率和毕业后平均薪资这类可量化指标固然重要,但教育质量、社交生活、餐饮住宿等定性特征呢?这些要素能用统一的价值尺度排列在电子表格中吗?

遵循理性选择理论时,人们不再思考决策,而是开始计算。计算取代了判断。在某些生活领域,这或许有益,但在多数情况下,关闭主观反思能力只会导致更糟糕、更贫瘠、更狭隘的决策。

5. 理性决策需要理性判断

将理性选择理论作为规范标准是危险的。它迫使我们为无法量化的事物强行建立量化指标,从而让思维更加狭隘。

越战期间,美国政府面临民众反对,不知道如何获得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当时得出结论:若公众看到美国占上风,便会更支持参战。但谁能判断胜负?最终决定以伤亡人数作为衡量标准。这扭曲了作战策略,导致不再追求战略优势,反而刻意制造最大伤亡,只为宣称美国正在赢得战争。结果不仅未能取胜,更导致成千上万人无谓牺牲。

理性决策需要理性判断,而非单纯计算。

理性选择理论在大学选校等决策中的危险性同样显而易见。人们过度依赖大学排名,导致高校操纵评分体系。这真能提升教育质量吗?也许有时会,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

理性选择理论迫使我们聚焦于易于比较和量化的事物,而忽略其余部分。理性决策需要理性判断,而不仅仅是计算。我们不希望自身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退化,因为我们认为决策的理性方法本质上是机械的、算法式的。

译者:Teresa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想象“最完美的自己”。

59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