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106家食品企业半年报:70家公司业绩下滑,蒙牛液奶缩水40亿,农夫逆袭净赚76亿

食品内参·2025年09月03日 16:46
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5年半年报披露收官,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整体来看,消费持续疲软带来的供需失衡、内卷、价格战等老问题,在2025年上半年并未得到缓解,甚至更严峻地反应到了各家公司的财报中。

内参君统计的106家企业中,有70家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57家收入下滑,48家净利润下滑。前者明显多于后者,这也侧面反应了在无法取得更多业绩增长的前提下,更多企业选择了优先保利润。

分行业来看,受冲击最严重的依然是乳制品行业,33家上市公司中,25家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乳企的业绩集体下滑,大多还是受液奶销量下滑的影响。两大巨头之一的伊利、液奶收入上半年同比下滑7.61亿元,蒙牛的液奶则缩水了40亿。与此同时,奶粉受行业整合、补贴政策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回暖,多家中外头部奶粉企业业绩增长。

除了乳企,零食企业也大多陷入了业绩泥潭。良品铺子、来伊份、好想你均陷入亏损,洽洽食品、三只松鼠、甘源食品、劲仔食品们则是结束了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迎来净利润的大幅度下滑。这与零食行业的渠道变革和成本压力有关,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下游渠道端由于竞争剧烈,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个体企业中,最赚钱的依然是农夫山泉、伊利和海天,但三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前几年,伊利由于营收体量大,净利润值往往位居第一,而今年上半年,伊利增收不增利,被逆袭归来的农夫山泉反超。上半年,农夫山泉实现净利润76.22亿元,跃居第一,伊利以72亿降至第二,海天以39.14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三。

上半年,虽然食品行业整体不容乐观,但任何时候都存在结构性增量,总有企业在进退。具体各个品类、各家企业表现如何,不妨从下面五个大品类、106家上市公司的财报中找找答案吧。

乳制品行业:

拐点仍未到来,常温液奶全面溃败

2025年,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熬过了“猪周期”,猪企集体进入了赚钱模式。而中国的乳制品行业还在低周期中苦苦煎熬,没有等来预想中的拐点。上半年,各种生育鼓励政策相继出台,但从结果来看,这些“利好”目前并未很明显地反应到乳企的业绩中来。奶源过剩、奶价下行、需求不振这些待解的老问题,更深地困扰着乳企。

统计的33家乳企中,有25家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新乳业、澳优、一鸣食品、南方乳业、菊乐等少数几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集体呈现出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营收微增的特征,体现了企业盈利优先的原则。

纵观各大乳企上半年的财报,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液奶持续承压、收缩,尤其是常温奶,可以说是全面溃败;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奶粉业务出现明显回暖迹象。

拿两大巨头来说,上半年,伊利的液奶实现营收361.26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7.61亿元,较2023年减少62.97亿元;与此同时,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其婴配粉业绩得益于奶粉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在上半年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

蒙牛的液奶受冲击更严重,上半年其液奶板块实现营收321.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62.6亿元下滑了11.22%,也就是缩水了40.4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16.4亿元更是减少了94亿。另据蒙牛管理层在业绩交流会上披露,蒙牛的鲜奶业务上半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低温酸奶也持增长态势,由此推断,蒙牛的常温奶业务下滑已十分严重。

与伊利相比,蒙牛的奶粉业务虽体量较小,上半年实现营收16.756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只有4.0%,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实现了小幅提升。

另外,澳优、健合,以及未进入本次统计范围的a2和菲仕兰,婴配粉业绩都实现了增长。当然,这种增长也并非集体性的,以往的国产婴配粉“大哥”、飞鹤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9.36%至95.51亿元,贝因美的收入也有所下滑。总体来看,上半年奶粉业绩的回暖仍是一种结构性回暖,是市场整合的结果。

当然,放眼整个乳制品产业链,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上游养殖企业。

统计的7家牧场企业中,除了原生态牧业其他全部陷入亏损。其中,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优然牧业分别亏损9.8亿、3.78亿、2.47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主产区生鲜乳均价为3.08元/公斤,同比下滑11.7%,而奶牛的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并未看到原奶价格反弹的趋势,下半年,上游牧场仍将承压。

调味品:

业绩分化越来越明显,头部企业都在筹划出海

相较于乳制品行业的集体收缩,调味品行业表现相对平稳,但企业间越来越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更弱趋势明显。

在基础调味品行业,海天上半年虽然营收增速有所放慢,但依然维持着高个位数增长,酱油、蚝油、调味酱三大核心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酱油老二、厨邦的母公司中炬高新上半年业绩则创下近八年来新低,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双位数下滑。调味品主业遭遇“滑铁卢”,无疑给新中炬高新的管理层浇了一盆冷水,毕竟公司去年才提出到2026年实现百亿的目标。而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千禾味业,因为禁止使用零添加相关新规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上半年的业绩也明显下滑。

从各家公司的财报来看,当下的调味品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渠道变革,多家公司在财报中也花了较大篇幅提到渠道调整策略。上半年,海天继续优化经销商体系,经销商数量净减少26家。涪陵榨菜也在优化渠道结构,上半年经销商净减少186家。

另外,国内市场饱和,出海、国际化也成了头部调味品公司的新策略。上半年,海天二次赴港上市成功,目标旨在开拓海外市场。业绩正在承压的天味食品近期也在筹划赴港二次上市,安琪酵母也已经初步实现了国际化布局。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建厂、跨国并购,调味品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化。

饮品行业:

喜忧参半,农夫山泉、东鹏净利润创新高

饮料行业的“期中答卷”,喜忧参半。行业格局在市场竞争、消费升级与创新驱动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愈发明显的分化态势。

从营收规模看,康师傅饮品、农夫山泉和可口可乐(内地)位居前三,分别实现营收263.59亿元、256.22亿元和249.76亿元。康师傅饮品营收虽微降2.6%,但由于管理效能提升等因素,使得康师傅饮品事业净利润提高19.7%至13.35亿元,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韧性。

农夫山泉、可口可乐(内地)则凭借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长,显示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农夫山泉茶饮料业务实现营收100.89亿元,首次半年突破百亿,相比去年多卖了16.59亿元;包装饮用水业务也在回暖,上半年实现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了10.7%。

从增速表现看,在一众上市企业中,东鹏饮料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营收高达 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净利润达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横向对比其饮料公司,东鹏饮料的赚钱能力已位列行业第二,仅次于农夫山泉。

部分企业或因产品创新不足、市场拓展乏力,或受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面临业绩下滑的严峻挑战。其中,华润饮料营收同比下降18.5%,净利润下滑28.63%;承德露露营收同比减少15.3%;香飘飘营收下降12.21%且亏损扩大。

整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饮料行业分化加剧。消费者对健康、特色饮品的需求持续攀升,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未来,创新能力与对健康趋势的把握或将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休闲食品:

量贩系持续开挂,健康食品成增长动力

2025年上半年,渠道变革与成本压力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其中,头部企业通过品类创新与渠道变革巩固优势,部分企业在成本压力与渠道转型中承压调整,行业格局加速向规模化、健康化方向演变。

万辰集团以225.83亿元营收、106.89%同比增幅领跑行业,净利润4.72亿元同比暴增 50358.8%。一方面,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去年同期净利润水平较低;另一方面,还是其持续对量贩渠道供应链的整合。截至6月末,万辰旗下量贩零食门店已达15365家。

分渠道看,量贩零食渠道正持续成为休食企业的增长引擎。今年上半年,盐津铺子、有友食品等企业通过绑定零食很忙、好想来等量贩系统,实现了高营收。

传统零食渠道则承压明显。良品铺子因门店调整与线上流量成本上升,营收同比下滑27.21%;来伊份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半年度亏损记录,其主要原因也是因直营门店萎缩,在向量贩渠道扩张过程中步伐滞后。

分品类看,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传统品类如坚果、烘焙增速放缓。比如,洽洽在上半年就出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同比下滑,主要受2025年以来持续走高的葵花籽原料价格影响,直接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三只松鼠也因坚果类原料价格上涨,该品类毛利率同步下滑2.64个百分点至23.91%,成为拖累利润的重要因素。

而魔芋爽、冻干果蔬等健康零食则成为企业增长引擎。典型如卫龙,今年上半年其魔芋所在的蔬菜制品收入达21.09亿元,占总营收60.5%,推动净利润增长18.5%至7.36亿元。但魔芋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推动上游魔芋精粉价格持续上涨。盐津铺子因主要原材料魔芋精粉采购均价较上年同期变动超过30%,受此影响,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 32.53%降至29.66%。

总的来看,在休闲食品行业,能抓住量贩渠道与健康品类双重红利的企业正在逐渐确立竞争优势,而依赖传统模式的企业则需加速转型。

方便食品:

整体持续承压,头部企业业绩稍有回弹

与2024年的“全军覆没”不同,今年上半年方便食品头部企业业绩稍有回弹。双汇发展以284.14 亿元营收稳居榜首,营收同比增长2.97%,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微增1.17%,虽保持增长但增速较缓。

从增速看,锅圈食品表现最为突出,在今年1-6月实现营收32.4亿元、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1.6%和122.5%,在一众企业中表现最为突出。截至2025年6月30日,锅圈共有10400家门店。

分类别看,作为行业重要板块,“方便面双雄”康师傅、统一持续调整应对市场挑战。康师傅方便面营收134.65亿元,同比下降2.50%,但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11.90%,盈利改善明显;统一方便面则实现营收增长,上半年营收53.82亿元,同比增长8.80%,主要基于其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助力业务突围。

速冻龙头安井食品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净利润下滑。究其缘由,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成本;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对应加大促销力度这两大因素紧密相关。这一变化也同样发生在预制菜品类。上半年,味知香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4.70%,但受成本与市场竞争影响,净利润同比下滑24.46%。

以上就是食品行业五大品类、百余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总体来说,忧的多喜的少。但还是那句话,存量时代的结构性增长机会也不少,有人退步就意味着腾出了进步的空间。谁进谁退,就看企业们下半年的努力程度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品内参”,作者:李欢欢 何昕琳,36氪经授权发布。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电影产业的历史性变革已经开始?!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