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曾经的“文化荒漠”,要逆袭了

城市进化论·2025年08月29日 10:09
深圳的新目标

深圳特区报消息,近日,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到深圳党史馆、市档案馆、深圳博物馆和华强北博物馆调研。他表示,希望大家努力打造在全国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创新方式方法展示深圳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等重要作用。

孟凡利还指出,要扎实做好深圳发展的记录工作,积极广泛面向社会做好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和利用,构建多渠道、立体式传播格局,推动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作为一座新兴移民城市,深圳历史积淀较浅、传统文化资源薄弱,一度被称为“文化沙漠”。建市时,全市只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一个小型电影院和一个小型展览馆。但在多年的有意引导、精心浇灌下,这样的印象或许该翻篇了。

深圳的“文化立市”战略,最早可以追溯至2003年。2018年,深圳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并宣布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定位于国际一流水平。这十座文化设施,除了已经建成运营的深圳美术馆(新馆)和深圳科学技术馆,还包括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

2019年,深圳发布《深圳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8—2023)暨2035远景目标》,特别提到“将以大投入促大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博物馆强市。2021年初,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博物馆之城”。

实际上,深圳是国内民间博物馆起步较早的城市,2012年就专门出台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充分落实民间博物馆门票补贴。2020年,深圳修订并颁发《深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对评定等级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最高1000万奖励,此外,对博物馆日常运行、临时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都有专门补贴。

如今,深圳的博物馆已涵盖历史文化、革命纪念、自然科技、艺术、民俗等多种类别,深圳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更是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上的常客。根据《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广东全省备案博物馆402家,其中深圳65家,居全省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居全省第一。

未来一段时间,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将成为世界了解深圳、深圳对外交流的窗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刘艳美,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父母起诉OpenAI称ChatGPT致子自杀,公司回应安全措施失效。

10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