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给员工提反馈?做好这3点就够了
反馈,是领导者给下属最有价值的礼物。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管理者不会反馈,要么把反馈变成了批评,要么成了发泄情绪,员工听不进去,甚至还会逆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管理者如何才能真正有效提反馈。
给员工提反馈的常见问题
很多管理者,虽然也很勤快地给下属提反馈,但是,他的方式方法是有问题的。
下面这4个常见的问题,几乎把反馈的有效性全都消耗掉了。
1.把反馈变成个人情绪的宣泄与指责
有些管理者,看到下属犯错,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火。
比如下属提交的报告有漏洞,他就劈头盖脸地说:“你怎么回事?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是不是不用心?”
你看,这种反馈,本质上不是帮下属提升,而是把自己的情绪甩到对方身上。员工听到的只有情绪,没有方法。
结果呢?下属一边挨骂,一边心里想:“领导你说这些,到底要我改什么?”
长此以往,下属不会变得更好,而是更怕你,更躲着你。
记住,反馈不是情绪排泄,而是帮助员工成长。
2.把反馈变成管理者的个人表演
还有一些管理者,喜欢借反馈来展示自己的“高明”。
他们会在团队面前,把下属的错误放大,说:“你们看,这就是不懂市场分析的典型错误。当年我在某某大项目里,是怎么做的……”
说到最后,下属的问题没解决,反倒成了领导的舞台。
这种反馈方式,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员工会觉得被当众羞辱,失去积极性。
第二个,下属学不到方法,只看到“领导又在炫耀经验”。
有效反馈,绝不是领导的独角戏,而是帮员工找改进路径。
3.把反馈变成人格否定,评价人而非行为
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
很多管理者批评时,说的不是“你的方案逻辑有漏洞”,而是“你这个人一点逻辑都没有”;
不是“你的沟通有些不清晰”,而是“你这个人怎么总是这么含糊”。
这就把“反馈行为”变成了“否定人格”。
问题是,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但人格是稳定的。
你批评的是人格,员工就会觉得:“原来我不管怎么努力,在你眼里我都不行。”
结果就是,员工失去改善动力,甚至开始自我防御。
有效反馈,必须聚焦于事情怎么做,而不是你这个人怎么样。
4.反馈只有结论,没有事实和路径
最后一个常见错误,就是只给空洞的结论。
比如,管理者说:“你的方案写得太差了,下次要改进。”
下属心里一头雾水:差在哪里?该怎么改?有没有标准?
结论没有用,关键在于事实和路径。
如果缺少事实依据,员工无法判断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缺少改进路径,员工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种反馈,只能制造挫败感,却无法促进成长。
以上,就是反馈的4大问题。这些做法都会让反馈彻底失效。
那么,如何才能提有效反馈?我们接着往下说。
有效的反馈,要遵循3个原则
真正的反馈,要能让下属明确问题、找到方向,并且愿意行动。
如何做到?你需要遵循3个原则。
原则一:反馈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成长,而非发泄情绪
管理者要先记住一句话:反馈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下属。
当你因为下属犯错而心情糟糕时,请先冷静。
因为带着情绪的反馈,只会让员工感受到攻击,而不会感受到帮助。
真正有效的反馈,目标只有一个——让对方在未来做得更好。
所以,当你准备给下属反馈时,先问自己:
·我这次反馈的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他改进的具体方向是什么?
·我的反馈能帮助他吗?
当你带着“促进成长”的心态去反馈,语言自然会更和缓、更聚焦。
这时,员工不仅愿意听,还会心生感激。
原则二:杜绝主观评判,用“SBI”模型精准反馈
很多管理者反馈无效,就是因为太笼统、太主观。
比如说:“你不够专业。”“你的表达不够清楚。”
这些话模糊不清,让员工完全无从下手。
这里,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SBI反馈模型。
S (Situation - 情境):描述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景。
B (Behavior - 行为):客观陈述员工在该情境下的具体行为。
I (Impact - 影响):明确指出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或影响。
举个例子:
“在上周五截止的XX客户方案汇报时(S),我注意到报告里的市场数据部分没有注明来源,而且第三部分的图表也没有按我们约定的格式进行美化(B)。这导致我在向客户汇报时,无法准确回答数据来源的质疑,影响了报告的可信度(I)。”
你看,这样的反馈有三大好处:
具体:下属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客观:避免了“你不专业”这种模糊的评价。
可改进:员工明确了下一步需要调整的点。
管理者要学会从主观批评,转向基于事实的反馈。只有这样,下属才能真正行动起来。
原则三:以提问代替命令,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很多管理者在给下属做反馈的时候,喜欢下结论:“下次你必须改好。”
这种单向命令,会让员工感觉被动执行,缺乏参与感。
而参与感,正是行动的最大驱动力。
更好的做法,是用提问来引导。
比如:
“你觉得这次方案的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怎么改?”
“我能提供什么帮助,让你做得更好?”
当员工自己说出问题和改进方案时,他会对结果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去落实。
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培养下属的思考力,让他们逐渐具备自我复盘和改进的能力。
反馈不是领导独角戏,而是一次共同找答案的过程。
总之,反馈,是管理者最常用的工具,却也是最容易做不好的地方。
想要让反馈有效,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反馈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成长;杜绝主观评判,用SBI模型精准反馈;以提问代替命令,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记住,反馈的本质,是帮助员工成长,让团队变得更有战斗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