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之后,人生是否依然可以迎来巅峰?
社会流行观念总在暗示,人到中年,便意味着“游戏结束”。衰退似乎不可避免:身体机能放缓、思维敏捷度下降,衰老的进程看似不可阻挡。普遍认知认为,一旦迈入45岁,人生便一路下行。
诚然,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和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深知,不同的身体与认知功能受年龄影响,会随时间推移而演变或衰退。但人到中年,其价值必然低于三十多岁时吗?我们的贡献会随年岁增长而贬值吗?还是说,随着年龄增长,不同的能力,甚至全新的优势,会脱颖而出?
过去十余年间,我持续分析并整合了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及成人发展领域日益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哈佛大学Robert Kegan、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脑健康研究中心等机构科学家的成果,我发现了一个突破性结论:某些认知能力的巅峰期,远晚于我们既往的认知。
研究证据表明,诸多对商业至关重要的认知能力,诸如整合性与变革性推理、专注力、创造性问题解决、创新思维,以及社交与情绪智能,其巅峰表现往往始于45岁之后,并在步入50岁、60岁乃至70岁时真正绽放光彩。
当然,这并非自然发生的馈赠。我们仍需积极投入,优化大脑表现。这意味着选择有益的生活方式,并优先采用那些能滋养大脑健康的认知策略。
尽管如此,科学传递的信息振奋人心:它有力驳斥了“45岁即人生终点”的论调。正如卡尔·荣格(Carl Jung)所言,人生或许正始于不惑之年,而此前岁月,我们不过是在“收集数据”罢了。
那么,神经科学究竟揭示了什么?
神经科学与认知生命周期
基于对研究数据的整合分析,我梳理出人类生命周期关键阶段的大脑功能特征,并映射到不同的认知能力优势与衰退模式。现将各认知发展阶段定义如下:
- 大学阶段大脑:18-20余岁
- 成熟型大脑:25岁左右
- MBA阶段大脑:30余岁
- 关键转折期大脑:40-45岁
- 战略型大脑:45-55岁
- 转型期大脑:55-65岁
- 主席型大脑:65岁+
研究表明,在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核心能力的显著发展乃至步入巅峰,同时也伴随着其他功能的相对弱化或衰退:
- 大学阶段大脑:工作记忆和细节记忆在18-20余岁达到顶峰,此时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处于巅峰。然而,专注能力尚未达到最优状态。
- 成熟期大脑:神经连接趋于稳定,形成类似“树状神经主干”的基础架构,这一核心结构在后续生命中相对稳固。但围绕这一主干的其他神经网络,将在终身学习与外界刺激下持续演化与重塑。
- MBA阶段大脑:此阶段标志着短期记忆(包括视觉记忆与人脸识别)达到最佳状态,信息调取与操作的效率与速度均处于峰值。
- 关键转折期大脑:这是人生关键的认知升级窗口期。在40岁中期,我们有机会塑造更成熟的思维模式。此时并非衰退的起点,而是系统性构建高阶认知能力的契机,这些能力将成为未来独特的优势。
- 战略型大脑:在40末岁至50余岁间,丰富的生活阅历显著提升大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更擅长摆脱外部影响或群体思维的束缚,能更有效地运用内在判断力。此时,专注力、战略注意力及情绪解读能力可达到巅峰,尽管工作记忆或空间感知能力可能开始呈现衰退趋势。
进入中年,对商业至关重要的认知能力正步入黄金期。以下是55岁之后认知发展的新图景。这是55岁后的认知进化轨迹呈现新特征:
转型期大脑(55-65岁):
即使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在中年时期开始减缓,变革性思维或整合性推理能,而脑健康中心(The Center for BrainHealth)的Sandra Bond Chapman则认为,“白金级认知功能(platinum cognitive function)”却在此阶段崭露头角。这种思维使我们能够将过往所学与新的刺激、信息及挑战有机联结,融汇经验以催生更智能、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换言之,丰富的经验不仅能使我们与时俱进,更能赋能我们彻底转变应对新挑战与问题的方式。
在55至65岁之间,我们整合过往与当下经验的能力达到高峰,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去:
- 重新构建认知框架
- 重塑解决方案
- 适应全新环境
- 高效应用知识
- 取得成功
这正是变革性思维真正步入巅峰的时期。同样达到顶峰的,还有创新能力与建立全新跨领域联想的能力。在60岁中期,我们得以以年轻时认知复杂度不足的状态所无法企及的视角洞察世界。研究表明,在丰富人生阅历的滋养下, 宝贵的认知财富,包括创造力、独创性与深刻洞见平均在62岁达到顶峰。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与创造性思维是可塑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认知能力之一,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蓬勃。
研究同时揭示,随着大脑老化,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反而可能提升——这源于我们对时间感知的转变。简而言之,我们不再愿意将宝贵的认知资源耗费在30多岁时可能困扰我们的怨恨或琐碎纷扰上。
主席型大脑(65岁及以上):
70岁及以后,专注力与词汇量通常开始呈现衰退趋势。然而,若持续维护大脑健康,我们在变革性思维方面仍能表现卓越,甚至超越年轻时期。更重要的是,研究证据表明,此阶段的抽象思维能力可能步入人生巅峰期。这意味着,得益于神经网络的深度优化与经验整合,70岁的大脑在理解复杂概念与抽象理论时,其速度与深度可能显著优于35岁的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
当中年及之后的大脑持续成熟时,你将从人生阅历中萃取深层智慧,重构问题框架,革新解决方案。你蕴藏着显著潜能:
- 抽象与独立思辨能力跃升
- 复杂系统处理效能增强
- 人事物洞察速度与锐度进化
- 高阶协作网络构建力强化
在AI与数字化浪潮重构商业模式、颠覆职场生态、重定义人类价值的时代,这些商业核心认知能力正成为决胜关键。 然而,这并非理所当然,也非自动发生。收获这些益处,取决于你是否做出选择、采纳并专注于那些经科学验证、能够促进大脑健康的实践。
需要特别澄清的是:大脑健康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
大脑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脑损伤、疾病或衰退,更代表着能够以最优水平执行各项功能:持续进行战略性思考;行使稳健的判断力;灵活敏捷地适应变化;有效管理复杂性;保持情感与社交上的连接;进行创新性思考;并且在要求严苛的语境和环境中屏蔽干扰,以交付高水平的认知表现。
首要原则是将规律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并确保摄入营养均衡的高质量饮食——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抗氧化剂,以促进大脑的维护和功能运转。
优化大脑健康的终身策略
人脑每日消耗全身20%的能量储备,远超一场全程马拉松的能耗。
当我们持续适应环境、保持竞争力并重塑职业定位时,神经可塑性(大脑重构神经连接的能力)这个关键进程正进行着超高能耗的认知基建。支撑此过程需要优先保障 "脑健康金三角":
- 体能训练
- 营养供给
- 睡眠修复
首要原则是将规律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并确保摄入营养均衡的高质量饮食——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抗氧化剂,以促进大脑的维护和功能运转。
睡眠卫生至关重要,而要保证每晚必需的8小时睡眠,可能意味着需要减少甚至杜绝晚间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做到。在我们这个高强度、高压、随时待命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优先处理DDL而非休息,更看重工作成果而非放松休憩。然而,大脑的最佳表现离不开充足睡眠。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所需睡眠时间远超大多数忙碌的高管们一周内的平均睡眠时长。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恢复和大脑充电变得愈发重要。二三十岁时那种拼命透支的生活方式:昼夜不休、仅靠几小时睡眠硬撑,到了中年阶段根本行不通。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训练可以帮助强化大脑功能,延缓认知衰退。就像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一样,大脑训练干预也能建立和加强神经连接与信息传导的高速通路,从而促进更高阶的思维能力。
德克萨斯大学的大脑训练计划
Andrew Nevin是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Center for BrainHealth的研究教授,同时也是The Brainomics Venture的首任主任。他将神经可塑性定义为:大脑在每一刻都具备改变的能力,这种改变既取决于外部环境,也取决于你如何使用自己的大脑。
成人的神经发生(即特定脑区,尤其是海马体中新生神经元的产生)会受到思维活动、运动、睡眠等因素的影响。"大脑健康是一种自主行为的结果,"Andrew说。他和同事研究发现,我们是自己大脑的"建筑师",因此,你如何使用大脑对其是否高效运转有着最大的影响。如果你不将大脑用于高阶、复杂的认知任务,它就会从中年开始衰退。
Andrew提倡通过一些具体干预措施来改善大脑健康、提升表现力和执行功能。在BrainHealth,一系列训练练习聚焦于三大支柱:
- 战略注意力
- 整合推理
- 创新思维
以"2+5+7=更健康的大脑"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每日2次战略推演:
每天两次,深入思考一个重大挑战并构思多种解决方案。挑战可以是招聘新项目负责人或更换供应商等。每天投入40分钟进行这种拓展性思考。
每日5次神经重启:
每天安排五次短暂休息:闭上眼睛冥想片刻,或进行短途散步。大脑需要休息时间来放松、恢复和充电,因此请远离电子设备,静坐享受安宁。
每周7次创新解题:
有意识地重构某个问题、流程或工作方式。比如你主持会议的方式,尝试构思新的主持方法。或者思考其他团队面临的问题,设想你会如何定义和解决它。每天记录七次你尝试用新视角看待习以为常事物的经历。
"高阶脑力训练不是数独,Andrew说,"数独虽然有趣,但只会强化与解谜相关的特定神经连接。真正的脑力训练是要提升复杂推理能力,我们在BrainHealth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供所有人参与。"
他给忙碌高管的一条建议是:不要多任务处理。"同时处理多线任务时,大脑在不同任务间切换时,会产生神经负荷,消耗的认知能量比专注单一任务时更多。所以,专注于手头任务,你的效率会高得多!"
在执行动作之前进行视觉化想象,将激活关键的神经连接,并通过神经可塑性强化这些连接,从而提升专注力。
除了大脑训练之外,我们在教练实践中也运用一些能够增强神经可塑性的技巧,包括:视觉化、写日记和呼吸练习。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高尔夫球手,正准备用九号铁杆将球击上果岭;或者你是一名足球运动员,正站上点球点准备罚球。在执行动作之前进行视觉化想象(即在脑海中清晰地预演即将进行的动作),将激活关键的神经连接,并通过神经可塑性强化这些连接,从而提升专注力。“同步激活的神经元会强化彼此间的连接”,因此,视觉化是强化这些神经连接并提升大脑表现的强有力辅助技巧。
类似地,写日记(尤其是感恩日记)能够通过促使你更专注于积极体验和收获来触发神经可塑性过程。这也有助于增强同理心、打破消极思维模式、改进决策能力,并使你作为领导者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然后是压力与创新思维的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需要大脑进行广泛而开放的思考。但当我们在工作中承受压力、因同事或环境感到紧张或受刺激时,我们往往会变得思维狭隘,这时就更难调动驱动创造力所需的广泛认知资源。转换思维状态、摆脱这种限制性动态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呼吸练习。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快速深呼吸,然后通过嘴巴缓慢地长长呼出,同时放松肌肉。这样做旨在摆脱由皮质醇诱发的过度专注状态,让大脑能够进行更广泛的思考,使用大脑中不同的神经网络来产生创新答案和新鲜回应。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教练辅导与视觉化、呼吸调节、创意日记或写作,还是将大脑训练融入日常习惯,请务必牢记“大脑健康三要素”的基础重要性,并在你的人生进程中优先保障你的睡眠、体能锻炼和营养。
致组织的关键洞察
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为我们这个工作年限不断延长的时代带来了重要启示。对企业而言,这里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员工的卓越能力可以持续培养并有效发挥,直至70多岁。
年长员工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要给予适当的投入、正确的学习干预、合理的关注和支持,这个群体恰恰能够贡献组织未来所需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关键业务能力。
实现这一转型需要企业从三个维度突破:
- 首先,必须破除"50岁即巅峰"的陈旧认知。太多企业将50岁视为人才投资的分水岭,这实质上是一种短视的"能力贬值论"。
- 其次,需要重新审视组织价值图谱。价值创造不再与年龄线性相关,而取决于持续的能力培育机制。
- 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战略能力的生长周期——就像优质葡萄酒需要时间陈酿,关键管理能力往往在职业后期才真正成熟。
那些率先拥抱这一理念的企业,必将在这场"认知红利"争夺战中占得先机,收获一批经验与智慧兼具的核心人才。
本文翻译自I by IMD,中文版本仅供参考。
关于作者
关于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已有75年以上历史,始终致力于培养能够推动世界更加繁荣、可持续与包容的领导者与组织。IMD由一支专业且多元化的教师队伍领导,在瑞士洛桑和新加坡设有校区,并在中国深圳设有管理发展中心,致力于成为全球有志个人和组织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IMD的高管教育和学位项目长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持续领先源于IMD独特的“真实学习,真实影响(Real Learning, Real Impact)”教育理念。通过高管教育课程、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项目及专业咨询服务,我们助力商业领袖找到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挑战现状,启迪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深圳”,作者:IbyIMD,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