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瓶,杀回来了?
再来一瓶最近“披上了马甲”,重新杀回来了。
四川白领钟书民刚一走进电梯,就看见广告屏上写着“娃哈哈冰红茶,一元乐享、再来一瓶”。被电梯里的空气闷得燥热难耐,他有了去买着试试的想法。
没想到,他买了两瓶全都中奖,“上一次有这样再来一瓶的经历,还是在十几年前的小学”。
今年夏天,“一元乐享、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来得密集又疯狂,几乎席卷了饮料行业大大小小的品牌。从有糖茶到无糖茶,从功能性饮料到气泡水,乃至咖啡品类,无一例外地加入了这场促销大战。
货架上,清晰可见一元乐享、再来一瓶的标识。图源/高越
曾经人人比拼运气的“再来一瓶”,为何在今年夏天,重新燃起了大规模的战火?
“一元乐享”,占领便利店
走进任意一家便利店,黄色促销标签都密密麻麻排列在饮料货架上,构成火热的价格战场。
东鹏饮料一元乐享活动小程序。图源/截图
东鹏饮料的茉莉上茶、东鹏大咖、补水啦和果之茶的价格标签旁,都立着“高中奖率”的显眼黄色标识。只要开盖发现“一元乐享”,即可仅花费一元,再来一瓶。从瓶身和小程序界面可以看到,品牌写明综合中奖率为20%。
脉动的1L装饮料、健力宝的500ml饮料,瓶身上也都印着一圈“开盖赢奖”的标识,开盖扫码有机会赢现金红包。娃哈哈500ml冰红茶、龙井茉莉花茶、蜂蜜绿茶和蜂蜜柚子茶,也均有“一元乐享”活动。
而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便利店,还没进门就能看见占一整面墙的东方树叶促销海报,上面写着东方树叶开盖扫码的两种中奖方式:领取现金红包或是“一元乐享”。
这里几乎变成了东方树叶“痛店”,除了随处可见不同大小的广告牌外,还有一排排吊旗和印着“一元换购兑奖门店”的横幅。摆放饮料的货架价格牌上,也都有明显标志。走过货架的顾客们,几乎都在广告的刺激下,做了停留。
便利店内农夫山泉一元乐享活动。图源/高越
扫码打开小程序后,能看到东方树叶官方显示“一元乐享”中奖率为25%,冰茶更高,中奖率为30%。
早些时候,还有康师傅、统一春拂绿茶、三得利、雀巢和红牛等饮料品牌,也都开展过“一元乐享、再来一瓶”的活动。
现如今做出抉择时,价格的考量占比越来越大。据2024年的尼尔森IQ数据,72%的人在选购饮料时首先考虑价格,其次才是品牌和功能。
而“一元乐享”,带来的价格优惠,有着显而易见的诱惑力。有意思报告通过对比发现,东鹏饮料补水啦“一元乐享”后的体验单价从6元降至3.5元,低于线上商超的12.5元/3瓶。果之茶优惠后的3.25元,远低于线上、线下售价的5.5元。脉动1L装饮料的4元体验单价,也比线上商超的6.5元更优惠。
5元的东方树叶和冰茶,则降至3元,比线上商超的3.3元/瓶,还要实惠一点。
一时间,人人都可以去便利店比拼运气。大学生小欧,偶然买了两瓶农夫山泉冰茶尝鲜,结果两瓶都中了奖,让整个寝室都喝上了冰茶。下完晚课后,她们全寝出动,准备一起囤货。
最疯狂的夏天
“再来一瓶”这种促销方式并不新鲜,很早就有。康师傅曾经就用“再来一瓶”,实现对统一的份额反超。东鹏特饮迭代出“一元乐享”,将玩法做出升级。
在饮料品牌从业十几年的罗心告诉有意思报告,今年饮料行业的“一元乐享”,做得既疯狂又密集,很有存在感。
为什么会是今年?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分析:“今年,饮料市场增速放缓、竞争白热化,各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急需创新促销手段。”
他进一步解释,“过去两年,冰茶、无糖茶都是行业增长引擎,但今年开年,市场就出现负增长,整个饮料行业急需通过新促销提振销量”。据马上赢数据,从2023开始,无糖茶推动即饮茶成为饮料行业第一大品类,2023年的销售额同比变化一直都是成倍增长,但在2025年却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激烈行业竞争的影响之外,各个饮料品牌做“一元乐享”,也有自己的目的。
最典型的想法莫过于推新,“一元乐享”促销能更快触达消费者,提高推新效率。比如农夫山泉的新品冰茶,从7月中旬开始线下铺货后,35%的“一元乐享”中奖率,始终高于其他品牌。
农夫山泉冰茶一元乐享小程序。图源/截图
目前,有意思报告发现农夫山泉冰茶的“一元乐享”活动时间已经延长。在广告版和瓶身上,写明截止时间为9月30日,但扫码后,界面上显示时间已变成12月30日,延期3个月。
还有些品牌,是为了达成新销售目标,占据更高市场份额。
比如,东鹏饮料的补水啦,它是公司今年上半年财报亮点之一。据马上赢数据,补水啦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6.45%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32.66%,比例有一定上升。
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同样如此。据招商证券的跟踪观测,“东方树叶上半年维持了20%以上的增长,1元换购,将产品市占率提升至接近75%”。持续至今的“一元乐享”和现金红包活动,有助于东方树叶渗透进尚有不足的乡镇下沉市场,进一步接近成为200亿级别单品的目标。
热闹背后,谁是赢家
为了验证,有意思报告购买了多款“一元乐享”的饮料,均显示中奖。但在兑换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其中,农夫山泉冰茶显示附近有5个门店可以兑换。但除购买门店外,其余3家门店均拒绝了兑换要求,剩下一家表示,“兑换可以,瓶盖要留下”。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兑换难的例子。一位北京白领先后购买了两瓶东鹏饮料的“一元乐享”产品,但在一起兑换时,商家告诉他,“两瓶不是同一个批次,不能兑换”。
位于广东的大树则发现所有可兑换门店都距离他很远,等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商家却声称,店里不参与这个活动,无法兑换。再辗转换到另一家,也用“今天换不了”的理由再次被拒绝。“本来是中了奖,却变成了我想占便宜,还不如不换了。”
农夫山泉冰茶一元乐享界面。图源/截图
位于华北的一家社区超市经营者左青告诉有意思报告,一般来说,商家可以通过瓶盖或者兑换券,跟供应商一对一换货,顾客换购时付的1元和扫箱内码的红包,就是商家赚的,有的品牌还会额外给补贴。
但在实际过程中,商家都会被定换购额度,“进货越多,换购额度就越高,不想进太多货压库存,额度就少,更不能让在别处买的‘一元乐享’占自己的额度了”。
商家还会在无形之中承担一定的时间、人力成本,“冰柜里刚冰好的饮料,被换购了,我还要拿新的重新放进去,冰柜电费也是成本,很多时候是白忙活”。
左青的额度不高,一般不是从自己店卖出去的货,她都尽量不换,除非是熟客,才会换个一两瓶。
为什么“尽量不换”?门店的上游——饮料经销商们也会面临现金流周转、库存压货的问题。“有时候门店商家会拿一堆瓶盖来换,他都没从我这儿进这么多货,我也没法换。”一位知名饮料品牌经销商透露。
而各个饮料品牌作为“一元乐享”活动的发起者,承担着最大成本,詹军豪指出,“一元乐享”会使饮料产品线利润率下滑,但幅度因品牌而异。
与此同时,他认为,“一元乐享”只能是短期促销,“一旦时间长了,可能让消费者形成价格依赖,导致品牌价值锚点下移”。
连锁产业专家、和宏咨询总经理文志宏也有相似观点。他表示:“为了避免消费者审美疲劳,产生价格依赖,品牌不能持续同一个营销玩法,各个品牌之间也要注意差别,尝试不同玩法设计,防止完全的同质化促销手段。”
下个夏天,还能不能见到“一元乐享”,很难说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报告”,作者:高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