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负责人Nick Turley:当有人递给你一张火箭飞船的票时,别纠结座位在哪儿

神译局·2025年08月18日 17:29
GPT-5内幕揭秘:从10天闪电决策到20美元定价

2025年8月8日,在经历了多次“跳票”之后,OpenAI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模型GPT-5。一经推出,GPT-5便冲上大模型竞技场榜首,并在写作、编程等全方面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OpenAI的ChatGPT负责人Nick Turley做客播客节目《Lenny's Podcast》,与主持人探讨了这款还未面世便已经引起了种种争议的大模型。Nick Turley曾是Dropbox和Instacart的产品负责人,如今他加入OpenAI,负责这个或许是全世界最举足轻重的科技产品。

Nick Turley为人低调,这是他首次接受深度访谈。对话中,他详细介绍了对GPT-5的最初构思、创新之处、商业化设计以及OpenAI的企业经营哲学。 

本次访谈由Lenny Rachitsky主持,经未来人类实验室整理编译,以下为本次播客内容的精华——

●Nick Turley

1.GPT-5:迄今为止,最聪明的AI大模型?

主持人:给听众简单介绍下GPT-5吧,它有什么突破?普通人能用它来做什么?

Nick Turley:GPT-5会是质的飞跃。现有7亿用户大多还在用GPT-4o,甚至不关心底层模型。但GPT-5会让他们明显感觉到不同。具体参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它更聪明、更人性化。

对我来说最明显的是写作能力。我最近用GPT-5编辑了周一发布的博客,它的文字审美远超旧模型。编程能力也大幅提升,特别是前端代码。响应速度更快,会自主判断何时需要"思考"。最棒的是我们会免费开放——其他公司肯定要把这种级别的模型放在付费墙后面。

●GPT-5宣传图

主持人:开发这样的模型要多久?

Nick Turley:很难界定起点。GPT-5融合了多项技术:推理架构、后训练方法...可以说是多年研究的集大成者。

2.争议下的GPT-5,还是老样子?

主持人:有些人认为你们的产品总是同一种模式(对话形式),我很好奇以后会有怎样的走向。

Nick Turley:现在全球10%的人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有着大约500万商业客户。它现在看着已经成熟了,但在早期,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超级助手。实际上,我们当时使用的代码库叫做SA服务器(SA server),它本应是一个黑客马拉松的代码库。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确实限制了我们试图创建的心理模型,你会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拟人化的人类事物,但是它并不完美。

事实上,我们设想的是这样一个产品,它可以帮助你在任何场景完成你的需求,它了解你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和现在的聊天模式不同,你不再需要详细描述你的问题,因为它已经了解了你的总体目标,并且掌握了你生活中的背景信息,这就是我们正在尝试的方向,构建一个能够随着时间推移真正了解你的产品。

3.产品快速迭代的意义何在?

主持人:你创造的"最大化加速"文化,具体是什么样的?

Nick Turley:这个梗来自我总问:"如果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事,我们最快能什么时候完成?"

我就是想直接跳到重点——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做?为什么明天不行?

在AI领域,你只有把产品发布出去,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可能性和用户的需求。很多东西是无法预先推演的。你只能先开枪,再瞄准。

但不是无脑求快——安全审查就该慢。关键是一个强大的思维工具,它能迫使团队分清什么是真正的阻碍,什么是可以绕过的流程。

✅ 产品迭代:每天都能发版最好

❌ 模型安全:必须严格走完红队测试等流程

●图片来源IC-PHOTO

4.ChatGPT有哪些产品愿景和有趣的开发故事?

主持人:能聊聊ChatGPT的长期愿景吗?现在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个聊天机器人。

Nick Turley:我们迟早得改掉"ChatGPT"这个名字(笑)——要么去掉"Chat",要么去掉"GPT"。

自然语言交互会永远存在,但现在的轮流对话模式只是起点。想想看:GPT-5已经能自动生成前端界面了,为什么非要局限在聊天框里?我不希望未来所有软件都变成WhatsApp式的对话。

主持人:所以你们最初那个"超级助手"的构想还在推进?

Nick Turley:本质上是的,但"助手"这个词有局限——只有硅谷高管才整天想着使唤助理。我们真正想做的是:

懂你:不用事无巨细描述需求,它能理解你的长期目标

能行动:像有个懂电脑的贴心朋友帮你处理一切

建立关系:今年推出的"记忆功能"只是开始,就像你现在不会刻意"使用互联网"一样,未来AI应该像水电般自然存在。

5.一个成功的产品的最初,竟然经历了闪电决策?

主持人:听说从决定发布到Sam发推特只用了10天?

Nick Turley:准确说是10天完成产品化。之前做了大量原型测试——比如会议记录机器人、编程工具,但用户总拿它们干别的。这就是AI的玄学:必须真正发布才知道人们怎么用。我们连聊天历史功能都没来得及做,首版就是个赤裸裸的研究演示。结果第二天用户反馈第一条就是:"为什么没有历史记录?!"

主持人:这成了史上最成功的黑客马拉松项目了吧?

Nick Turley:(笑)现在我总用这个故事激励内部黑客马拉松——当年我们团队有做超算的工程师临时写iOS应用,有研究员客串后端开发。如今他们中很多人正在开发GPT-6。

●图片来源IC-PHOTO

6.引领业内潮流的产品定价,有着戏剧性的内幕

主持人:20美元/月的定价怎么来的?现在全行业都在抄这个价格。

Nick Turley: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时服务器总崩,我们急着用付费墙过滤用户。凌晨三点我给一位非常尊重的朋友打电话求助,他在定价方面很有研究。我们聊了很多,但我没有时间消化大部分的提议。结果我们只来得及在Discord发了份谷歌问卷,用了经典的"四问题定价法"(注:VanWestendorp价格敏感度测试)。第二天就有媒体报道:ChatGPT团队用四个天才问题破解定价难题……

其实我们差点定更高,现在想想可能因此让整个行业少赚了几百亿(笑)。

主持人:200美元/月的企业版呢?

Nick Turley:纯属意外——太多公司开始封杀员工使用,我们才紧急做了企业版。现在500万企业用户,最近一个月就新增200万。

7.大获成功的背后,OpenAI有着怎样的产品哲学?

主持人:你们同时做消费级产品、企业服务和开发者平台,怎么分配精力?

Nick Turley:模型即产品是核心理念。比如:

1/3精力优化核心模型(让写作/编程更好用)

1/3开发"产品化研究"(如实时搜索、记忆功能)

1/3基础体验(比如免登录功能让留存率暴涨)

主持人:为什么用户留存会出现罕见的"微笑曲线"?

Nick Turley:因为“委托AI”是反直觉的——普通人需要时间学习如何与AI协作。就像第一次用搜索引擎时,人们也不知道该输入什么关键词。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ChatGPT现在感觉像什么?

Nick Turley:像1995年的浏览器——人们通过它第一次触摸互联网,但还没看到社交网络、智能手机的革命。我们正在建造的,是能让所有人平等获取智能的基础设施。

编译 | 赵思琪

封面图源 AI生成

你觉得未来GPT会变成什么样的“超级助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人类实验室”,作者:赵思琪,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虎牙Q2营收15.7亿,AI战略驱动平台实现创新转型。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