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交易,黑芝麻之重生归来?

深眸财经·2025年08月12日 16:25
恢复交易,黑芝麻之重生归来?

瞎折腾的爹遇到难堪大用的弟兄,逼着黑芝麻(000716.SZ)演绎一场重生归来的戏码。 

黑芝麻全称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健康食品、电子商务、新能源三大产业。“一股浓香,一缕温暖”——这句广告词曾让其“拳头产品”南方黑芝麻糊成为几代人的记忆符号。 

然而在8月9日,随着一份股权转让公告的发布,这家创立于1984年的老牌食品企业迎来历史性的转折。 

公告显示,黑芝麻公司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与广西旅发大健康产业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黑五类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广旅大健康出让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1.5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转让价格为6.25元/股,转让价款总额为9.42亿元。 

此次权益变动后,广旅大健康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鉴于股权转让或引发控制权变更,为防范内幕交易及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按照深交所《停复牌指引》,公司股票自8月4日开市起临时停牌,并于8月11日(星期一)恢复交易,上午收涨4.19%。 

01 勇闯天涯的时代

时间回溯到1984年,这一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这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让中国的市场经济初现端倪。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万科等驰骋一时的企业纷纷诞生。 

也是这一年,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韦清文联手归侨青年李汉朝、李汉荣,以3万元资金在广西容县创办“南方儿童食品厂”,初期生产淮莲健儿粉等婴幼儿营养品。 

1988年,韦清文洞察到儿童食品同质化严重,果断转向黑芝麻糊研发。他遍访中医专家,论证黑芝麻营养价值,1989年推出南方黑芝麻糊,成为中国“黑色食品”开创者。 

1991年,伴随着“黑芝麻糊哎——”的悠长叫卖声,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叫卖篇》的温暖画面倾倒了全国观众。这则被誉为中国温情广告鼻祖的营销让南方黑芝麻糊迅速成为糊类产品第一品牌。 

1997年4月,黑芝麻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次年公司营业收入首度破亿。尽管黑芝麻糊在2016年的销量突破20亿,但总规模不大的糊类市场,越来越让南方黑芝麻觉得吃不饱了。 

在2011年以前,韦清文也曾带领他的团队开发过很多新产品,尝试做“白”产品如豆粉、豆浆、米粉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但这一切并不妨碍韦清文的雄心:“南方黑芝麻糊能做到20亿,南方黑芝麻产业就可以做到100亿。”为了这一目标,南方黑芝麻决定回归黑色。 

(深眸财经整理)

2015年,南方黑芝麻推出全黑广告为旗下全新黑营养饮品“黑黑乳”造势,意图打造继黑芝麻糊后的第二大超级单品,然而这一推广计划因代言人范冰冰的涉税问题被查而被迫中断。黑芝麻在年报中曾表示,受此事件影响产品形象受到损害,导致未能达成销售目标。事实果真如此吗? 

“南方黑芝麻由固态冲泡向液态过渡的路径是对的,关键是它早前错失了比较好的机会。”饮品行业观察员马磊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在那个勇闯天涯的年代里,同时期的娃哈哈从早期的儿童营养液到后来的果奶、纯净水、茶饮料等,每一款产品都能精准地抓住消费者的需求,2024年营收高达700亿元。 

反观黑芝麻,拥抱着“南方黑芝麻糊”这个超级大单品,早期一直过着富足而又安逸的吃老本生活,这一吃就是近20年。尽管后期尝试着多线路去拓展业绩,却始终打造不出第二增长曲线。 

据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1—2024年,黑芝麻分别实现营收40.25亿元、30.16亿元、26.77亿元、24.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1.4亿元、0.43亿元、0.78亿元。2025年一季度,黑芝麻实现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万元,同比下降29.61%。 

02 瞎折腾的爹

在吐槽黑芝麻一系列跨界投资、违规担保、股权质押的“骚操作”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黑芝麻的身世。 

黑芝麻的股票代码为“000716”,起初,这个代码对应的股票简称为“广西斯壮”,股票于1997年上市时,公司的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3月-2006年6月,上市公司第七大股东广西南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黑五类集团的前身,简称“南方投资”)通过受让、司法拍卖等方式持有上市公司25.09%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以李汉荣、李汉朝为代表的李氏家族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10年,经过一起吸收合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名称变更为黑五类集团,实际控制人仍是李氏家族。 

南方投资于2004年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后,此后多年,韦清文一直连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直到2024年8月9日,黑芝麻进行董事会换届,64岁的韦清文卸任董事长职务,被聘任为终身名誉董事长,1981年出生的李玉珺成为新任董事长。李玉珺是李汉荣之子、李汉朝之侄。 

面对主业萎缩、新品青黄不接的情况下,2015年黑芝麻开启“跨界求生”。 

2015年以2.56亿收购容州物流园,两年后因协同失败剥离。2017年豪掷7亿收购电商平台礼多多,对赌期满即业绩变脸。2023年斥资35亿投建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遭遇行业价格战腰斩,电芯价格从0.9元/Wh暴跌至0.4元/Wh,最终暂停投资。 

跨界消耗直接反映在财报上,2021-2022年连续巨亏,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9亿、1.40亿。尽管近两年勉强扭亏,但营收规模从2019年44.76亿萎缩至2024年24.65亿,五年缩水45%。 

内部治理也亮起红灯。 

今年6月,公司因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警示函显示,黑芝麻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关联方广西南方农业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关联方天臣新能源(渭南)储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关联自然人韦清文、胡泊存在非经营性占用黑芝麻资金的情形。黑芝麻未按规定及时在临时公告、定期报告中披露相关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 

2020年9月,黑芝麻以所持广西广投国医投资有限公司36.41%股权(对应出资额6,553万元)为限,为南宁市儿童医院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向广发银行南宁分行5.05亿元借款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为6,553万元。黑芝麻未及时就上述对外担保事项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截至2024年10月30日才对外披露上述对外担保事项。 

03 重生之国资入主

在内外交困之际,广西国资伸出了援手。2025年8月8日的公告显示,广旅大健康以总价9.42亿元受让20%股权成为黑芝麻控股股东,广西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此评价:“国资在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协助黑芝麻解决资金问题,规范公司治理。” 

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指出:“此次国资企业接盘黑芝麻,可以通过国资企业的手段为黑芝麻处理不良资产并进行整合协调优化,这也将给黑芝麻带来更多发展空间以及未来机遇。” 

广西旅发大健康背靠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核心业务覆盖健康旅游、医疗康养、健康食品三大板块。与黑芝麻的“健康食品”属性形成天然契合。 

广西作为“中国黑芝麻之乡” ,产量占全国60%,亟需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国资控股后,黑芝麻有望成为广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品牌化运营的核心平台。 

在国资入主前夕,黑芝麻已释放战略调整信号。2025年5月,公司宣布“重点聚焦健康食品产业经营” ,坚持黑芝麻为主的黑色健康食品战略定位。 

尽管近年推出的“黑养黑”系列产品(包括黑芝麻丸、黑芝麻糕等)在2024年营收占比仅1.33%,但为年轻化转型提供了雏形。 

广旅大健康的入主将为黑芝麻带来更多可能性。 

业内分析认为,未来有三大资产注入方向。在药食同源健康食品方面,广西的罗汉果和葛根等特色资源有望扩充黑芝麻的产品矩阵。广西旅发旗下拥有超200个景区零售网点,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可助力产品推广。而广西旅发在南宁、北海布局的高端养老社区中央厨房,可为黑芝麻的膳食产品提供应用场景。这些举措有望为黑芝麻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然,国资入主绝非万能灵药。黑芝麻糊销量从2015年900万件滑落至2024年530万件的残酷现实,诉说着这个老品牌与新消费时代间的深刻隔阂。 

但无论如何,广西国资的入场让这家困在旧时光里的企业获得了一次难得的重生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眸财经”(ID:chutou0325),作者:高藤,36氪经授权发布。

+1
1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洞察商业逻辑,深研行业趋势。商务联系:chutou0311

下一篇

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一期工厂年产能300万码,二期工厂有望翻倍。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