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块钱一码布,100%可回收再生,这个品牌想从源头改变服装供应链|制造新物种
产业链上任何环节的创新,都有可能推动整个链条的供应商转型和效率重构。创新技术的累积、协作关系的变化、理念标准的更迭,一系列要素叠加,托起中国制造业升级运转的飞轮。
36氪未来产业推出「制造新物种」系列报道,持续关注产业转型中的创新火种和应用案例。
文 | 张冰冰
编辑 | 阿至
在南美洲西海岸,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但在这里,一望无际的不仅是沙漠,还有堆积如山的垃圾,主要是废弃轮胎、汽车、旧衣物和鞋子。
智利一直是二手衣物和未售出服装的处理中心,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年有超过4.6万吨二手衣物流入。即使在这个石头容易被风化为砂砾的地方,这些废弃衣物也至少需要200年才能完全被降解。
经线的另一端,阿塔卡马沙漠的对跖点,是中国广东省,这里是全球服装产业至关重要的制造中心。集群协同、柔性制造与供应链创新让服装可以更好、更快、更低成本地从这里走向全球。
对跖点意味着“地球上最远的两点”,广东和阿塔卡马沙漠,则像是服装产业最远的两端,从生产到废弃,一件衣服从工厂出发,销往世界,最终抵达无法降解的废弃“坟场”。
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Tamara Merino
面对日益加剧的纺织废弃物处理难题,全球都在采取应对措施,加速构建循环纺织体系。一部分企业希望从再生循环的角度打破单向堆叠的链条,重新连接产业链末端和生产端,建立起纺织服装循环回收的新链条。广州叁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再生纺织科技品牌——REGROWBLU®,就是从再生面料的源头切入,致力于成为可持续供应链创新的推动者。
和众多产业链重构的逻辑一样,科技是切开旧链条的利刃。作为一家再生面料研发及制造商,REGROWBLU®凭借纺织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专利再生技术,可以对市面上95%的废旧纺织物料进行循环利用,实现100%再生面料规模化量产。
REGROWBLU®创始人YK告诉36氪未来产业:“我们已经能够把再生面料的起订量降到500码(2码面料就能做一条丹宁牛仔裤),价格降到45元/码,让更多独立设计师、设计品牌、国际品牌都可以尝试使用我们的再生面料。”
REGROWBLU®一期工厂的研发车间
据介绍,作为全球首家实现100%再生材料规模化生产的再生纺织科技公司,其产品价格得以降低,得益于自主研发的智能梭织机Fs-8™——该设备既能提升面料生产效率,又能减少损耗。有望进一步打开再生材料使用市场,为循环纺织技术升级和服装产业发展开启新的“闸门”。
一条牛仔裤和一棵树
事实上,服装纺织行业一直是污染和碳排放的重灾区。国际能源署相关数据显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0%,超过国际航空和海运的总和,是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源。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服装等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公开信息显示,欧盟每年产生约1260万吨纺织废料,但回收率仅为22%,且多数为降级循环,如制成抹布或填充材料,真正实现纤维到纤维闭环的比例不足1%。
YK在米兰国立美术学院就读时就持续接触ESG理念,回到中国担任服装产品设计师期间,YK最大的感受是,要实际解决纺织循环产业链问题,就要从上游面料入手。
“整个纺织产业链路特别长,我看到很多品牌,哪怕是声誉很好的国际品牌,ESG的行动更多还是停留在营销层面。无论是观察单一产品的环保纤维或再生纤维含量数据,还是品牌产品矩阵中可持续商品的比例数据,占比依然很低。营销的作用更多在于唤醒消费者意识,但实质性产品供给的缺失,导致绿色消费行为难以向真正的可持续转型,那距离解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与气候危机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在家族产业基金Chung Holdings的Pre-A轮投资及其旗下纺织企业协助下,YK和合伙人从2016年开始投身于产业链上游,进行可循环再生面料的研发。
市面上大多数再生面料以废弃PET材料为原料,这种石油基合成纤维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等途径,已经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但服装产业的另一大核心原料——棉纤维的再生技术仍存在瓶颈,这正是REGROWBLU®团队当前着力突破的方向。
REGROWBLU®测试开发的100%再生棉纤维
以棉为原料的再生纤维,因为纤维强度不足,在上机织造时的断纱问题,是其中的一大难点。团队综合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在不同制造环节上尽可能做到“0”污染,三年累计做了超一万吨的再生实验研发,3000多个SKU的开发测试。
“在#627810(技术编号)的第42次实验测试中,终于达成了100%可再生可回收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是世界首款由100%天然再生纤维织造,且可规模化生产的传统丹宁面料。”YK向我们展示,其面料断裂强力、撕破强力、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等均达到国家CMA检测标准,与原生棉面料性能一致。
REGROWBLU®生产的再生面料
REGROWBLU®将这款突破性的丹宁面料命名为Δ42。丹宁面料就是大众熟知的高端牛仔面料,是服装纺织行业最易产生污染及碳排放的面料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数据显示,一条牛仔裤从棉花种植、制造到零售和消费者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约需要消耗3781升淡水资源,碳排放量达33.4千克。
REGROWBLU®Δ42的100%天然再生面料
采用回收原料及新生产工艺后,一码Δ42面料可以前置节省约2275升水资源、降低碳排放3.15千克。一条标准款女装牛仔裤大约需要2码丹宁面料,以此推算,采用Δ42面料生产一条丹宁牛仔裤,前置可减少约6.3千克碳排放,这约等于一棵榆树一年的固碳量。
目前,REGROWBLU®的再生面料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位于广州的一期工厂年产能为300万码。2023年之前,公司主要依靠海外ODM业务支撑利润,随后陆续拓展国内市场。
一期工厂制造车间
2024年,REGROWBLU®年营收超过5000万,并与国际奢侈品品牌、国际快消品牌达成合作,成为其再生面料供应商。
把起订量和价格「打下来」
单点的技术创新可以集中资源投入进行突破,但服装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始终是最敏感的环节,围绕成本的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技术普及与市场渗透。
“大部分商业公司都会思考,我用这个再生面料会不会很贵?起订量会不会很高?我的零售价钱能不能支持我用这个面料?哪怕我们面对到业内顶级的公司,他们也会要思考这些问题。”在YK看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价格和起订量打下来。
国际上,低含量的再生面料产品售价在200元/码左右,因为再生原料的稳定性、起订量、生产周期以及价格的原因,往往无法稳定商业化。依托于材料技术突破、纺织设备研发和产业链的资源集聚优势,REGROWBLU®将一码面料的售价降低至45元,起订量降低至500码。
新投资的二期工厂在2025年9月正式投产后,REGROWBLU®年产能将翻倍至600万码,最小起订量有望从500码降低至300码,这将进一步打破可持续面料的采购壁垒,降低全品类品牌的绿色转型门槛。
二期工厂制造车间,计划今年9月正式投产
当前阶段,客户通过REGROWBLU®自研的小程序入口,可以直接选购再生面料样品,花225元就能用上再生面料。
“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作为桥梁,可以普惠中国更多设计师、独立设计品牌、中小型公司,500码或者300码起订,就能尝试使用再生面料,去柔性生产满足标准的可持续商品。”YK表示,通过柔性直售的模式 ,不仅可以降低品牌使用门槛,也能够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响应效率,赋能品牌绿色转型,同时一定程度上绕开了传统采购流程中的灰色地带,进一步降本增效。
在传统纺织制造产业的运行体系中,熟人关系网络、垫资、无期的账期等行业潜规则,让供应链企业往往面临资金链压力与经营风险的多重挑战。
YK希望未来通过更智能的柔性直售模式,让客户快速购买到可持续的面料,直接用于产品开发,缩短整个决策周期,让整个产业链更阳光、透明和健康一些——尽管目前看来这种模式仅适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或个人,并不能彻底解决采购回扣和烂账等问题。
在更长远的规划中,REGROWBLU®希望将业务延伸到回收环节。YK曾经跟随社区衣物回收商去到回收场地,发现衣物并没有按照材料分类准备二次循环利用,而是根据品类和完好程度区分,进入对外输出市场或焚烧处理。
事实上,全球二手纺织品贸易将废弃负担转嫁至发展中国家已是公开的秘密。据报道,加纳Kantamanto市场每周接收1500万件衣物,其中高达40%无法销售,因缺乏处理设施而被焚烧或倾倒。
REGROWBLU®的回收体系战略分两步推进:现阶段聚焦规模化资源回收再利用(覆盖消费前与消费后的再生);下一步将以国内第三家工厂为支点,完善建成闭环体系,并逐步向全国复制和探索全球业务。"我们以实现零废弃和零碳的未来为终极愿景,通过再生技术驱动高值化资源再利用,构建全链路闭环,真正实现从纤维到纤维的循环革命。" YK总结。
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制造早已以"隐形冠军"的姿态占据核心地位。然而当全球产业链进一步重构,供应链竞争从成本效率比拼升级为品牌价值博弈,以品牌化实现价值提升,是产业链企业绕不开的课题。
中国的再生纺织科技品牌,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源头开始塑造影响力——就像今天动力电池之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电池品牌所代表的技术路线,往往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在欧美国家减碳政策要求下,众多国际品牌近年来纷纷开启循环经济路线。2024年10月,体育公司PUMA采用了法国公司CARBIOS开发的新型生物回收技术,推出完全由纺织废料制成的再生涤纶服装。2025年6月,时尚集团Mango与瑞典可持续科技公司Circulose合作,将其大量MMCF(人造纤维)的使用转向CIRCULOSE®(100%废弃纺织品制成的人造纤维材料)。
中国在3060双碳战略背景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30%、再生纤维产量300万吨的发展目标。
尽管去年REGROWBLU®就已经与多家国际奢侈品品牌、国际快消品牌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再生面料,但地缘政治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限制了其作为再生纺织科技面料品牌露出的机会,技术优势没能有效转化为市场识别度。
“哪怕(国外)设计团队再认可我们的高比例再生面料带来的效益,也无法带来品牌端的商业露出。”YK更坚定的要提升其B端再生品牌的曝光度和消费端影响力,他希望“未来REGROWBLU®能够成为提升‘品牌和产品可持续价值’的标准符号。”
据悉,REGROWBLU®收入连续三年同比增长超过110%,虽然品牌价值释放仍需时间,但是海外ODM业务的稳定收入,给企业扩产和打开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
依托现有利润,REGROWBLU®得以在国内市场采用“利他模式”铺开市场:中国客户可以体验优先,通过低门槛采购试用,满意后再形成订单的交易。通过小程序下单,最快两周内就可以交付产品,以此逐步建立国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目前,REGROWBLU®已经成为国内淘系、小红书系等多个品牌使用的再生面料。
除此之外,品牌触达的终端,无疑是消费者,这也是整体服装循环体系建立中关键的一环。
在C端,天使投资人SEVEN联合REGROWBLU®,也共同投资孵化了循环设计品牌永續計畫®,消费者可以通过小程序“ODEUXPLAN永續計畫®”直接购买再生面料制成的服装、帽子等产品。
与传统服装品牌不同的是,在永續計畫®中,购买只是起点。每个产品上都有一个单独的ID,购买激活之后,消费者可以看到所购产品的使用天数和碳足迹,而天数对应着回收价格。消费者可以在不需要产品时,再次“卖”回给平台,获得与使用天数对应的奖励,用于购买其他循环再生产品。
小程序“ODEUXPLAN永續計畫®”
“消费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线性消费。即便是衣橱里闲置的旧衣也能交给我们回收,抵价换购永續®的产品,当不再需要这款产品时,可以直接将其返还给我们,我们会用现金买回。产品使用得越久,我们回收的价格就越高。”
“有了REGROWBLU®的底层技术支持,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旧物不再是负担,而是触手可及的‘资源金库’,这种看得见的激励和消费体验,期望让更多消费者和品牌愿意主动参与‘循环’,当大家开始消费→回收→消费,高价值材料便能源源不断流回REGROWBLU®的生产线,重获新生,彻底与填埋场绝缘,从源头削减废弃物带来的生态污染。”YK希望,用真实的奖励,鼓励“长期主义”,让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用更优的产品去降低人类社会活动的碳足迹,培养消费者回收的意识。
最终,从消费意识到环保品牌,从回收产业链到循环体系,理念与产业链的的迭代将释放更多变化的空间,而我们都会是其中的参与者,如何设计、消费、赋予衣物价值,将决定其流向怎样的未来。
36氪未来产业
「36氪未来产业」持续关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寻求报道可邮箱联系wangfengzhi@36kr.com或扫码联系作者。
此外,今年36氪正式推出《36氪企业投资指南内参》,依托在经济圈产业群、区域重点推进规划与招商领域的深厚积累,36氪通过提供深入详细、更为及时、独家专有的全面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精准的产业项目内参;助力项目方匹配产业资金、链接关键人脉、快速融入新的产业生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未来产业”,作者:张冰冰,阿至,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