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个长租公寓“抗跌”板块曝光
2025年上半年,长租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克而瑞长租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55城整体个人房源租金坪效为31.9元/㎡/月,同比降幅3.6%。将时间线拉长,2022年至今,个人房源租金已连续四年下行,且降幅不断扩大。
个人房源租金的持续下行对集中式公寓的冲击并非 “一刀切”,城市规模与市场结构成为影响传导效应的关键变量。
2025年上半年,集中式公寓供应规模持续上涨,核心八城集中式公寓供应规模已超125万套,七城租金下滑,保租房占比高的四城跌幅更为显著。
在整体租金波动下行的大环境下,核心八城仍有超百个板块集中式公寓租金逆势上扬,这些 “抗跌” 板块不仅抵御住市场下行压力,甚至持续实现租金增长,成为长租公寓市场中的 “韧性单元”。
个人房源连年下跌
集中式公寓走势分化
克而瑞长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55城整体个人房源租金坪效为31.9元/㎡/月,同比降幅3.6%,降幅较2024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既反映了租赁需求的疲软,也暴露了市场供应过剩的现实。
集中式公寓市场同样面临多城租金下行的压力,但不同城市的表现却呈现出明显分化。通过对比核心八城的个人房源与集中式公寓租金坪效同环比变化,我们发现: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的集中式公寓租金降幅明显低于个人房源;成都、武汉、南京则呈现相反态势,个人房源租金降幅优于集中式公寓。
这一市场分化的本质在于城市间集中式公寓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在北上广深及杭州等集中式公寓高规模城市,由于行业集中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完善,叠加租客群体对标准化服务的依赖性强、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高,使得租金体系具备更强的韧性;
成都、武汉、南京等中规模城市,受限于较低的市场渗透率,集中式公寓在定价权方面明显弱势,租金定价更容易受到个人房源 “比价效应” 的冲击,暴露出较大的价格波动性。
集中式公寓租金普跌
保租房占比决定下跌幅度
克而瑞长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核心八城集中式公寓平均租金101.14元/㎡/月,整体租金环比上涨0.07%,同比下降3.33%;核心八城集中式公寓租金坪效七城下滑,仅广州出现回弹。
其中跌幅较大的城市,如成都、武汉、上海、深圳跌幅在4%-7%之间,这些城市保租房占比最高,直接拉低市场均价。
上海保租房占比已近六成,超过市场化房源规模,成为城市租赁供给的主力;成都保租房占比达46.5%,较此前提升明显,随着后续筹集房源的集中入市,其 “双轨模式” 特征将更为突出。
而相对稳定的城市,如南京、北京的保租房规模就相对较低,租金波动小。
至于唯一上涨的广州,一方面受保租房冲击较小,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产业增长带动需求,形成“高端需求+优质供给”的良性循环。
超百个板块集中式公寓
租金逆势上扬
在整体租金波动下行的大环境下,核心八城仍有超百个板块集中式公寓租金逆势上扬。
如成都武侯区,在保租房集中供应下租金依旧坚挺。
从供应结构看,成都保租房供应聚焦核心区,占比超六成水平,整体供应结构以“核心区为主、发展新区与近远郊协同” ,覆盖不同圈层居住需求,整体供应结构健康。分区域租金价格看,武侯区、高新区、天府新区三个区域租金坪效最高,均超78元/㎡/月;武侯区、天府新区、龙泉驿区等城市核心区及发展新区租金表现坚韧,租金同比呈上涨趋势。
成都武侯区集中式公寓租金保持坚挺,主要得益于作为传统核心区,区域内产业聚集效应和稳定的高需求支撑。作为成都医疗健康、科技和金融产业的核心区,武侯区吸引了大量高收入就业人群,尤其是华西医院、西部智谷等周边的高素质租客群体持续流入,推动租赁需求旺盛。同时,区域内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和成熟的地铁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居住吸引力。
又如上海杨浦区,在产业红利下需求旺盛。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保租房入市规模占城市整体规模近60%。从供应结构上看,浦东新区、闵行等核心及近郊区域,因产业、人口集聚,保租房布局密集;远郊如金山、崇明,受发展定位、人口流量影响,供应薄弱。从租金表现看,杨浦区租金同比上涨3.83%,成为唯一逆势上涨的区域。
杨浦区区域高端产业集聚,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拥有美团、B站、得物等新兴互联网企业总部,以及杨浦滨江、新江湾城等新兴产业园区,高收入群体占比高,租赁支付能力强,推动租金稳定。此外,2025年杨浦区土拍市场活跃,如保利置业以80199元/㎡楼面价竞得定海社区地块,成为单价地王,推动周边房价及租金预期上升。
综合超百个租金逆势上扬的集中式公寓板块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产业集聚+人口导入,租金韧性突出
产业导入、人口流入创造大量租赁需求,使得长租公寓市场需求稳定,租金具备上涨动力。同时,年轻上班族、科创人才,对长租公寓的品质化、便捷化需求旺盛,推动运营商提升产品与服务,反向巩固板块吸引力。
武汉金融街板块为例,金融产业集聚带来人才流入,租金同比涨幅达26.2% ,成为供需与价值共振的典型。
北京中关村板块,依托科技产业集群,大量科创人才涌入,带动长租需求攀升,租金同步增长14.3%。
上海东外滩、杭州未来科技城、广州金融城板块等板块同理,依托产业聚集,为租赁市场注入稳定客源,支撑租金 “抗跌” 上涨。
2. 配套完善提升居住价值,拉高租金水平
区域规划、配套落地优化居住环境,从交通通勤到生活消费,从教育资源到生态环境,多维提升板块价值,使长租公寓资产更具 “抗跌” 属性。
北京朝阳区的双井板块租金同比涨幅为14.2%,该区域交通网络发达,地铁线路密集,多条公交线路覆盖,便利的交通不仅方便了租客日常出行,还提升了区域的可达性和吸引力,使得租客更愿意为在该区域居住支付较高的租金。
在一些城市的发展新区,如上海浦东新区的航头板块,随着区域交通规划的逐步落地,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该板块长租公寓租金的稳定增长。广州天河区的金融城板块,周边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林立,餐饮、娱乐、购物等各类生活消费场所一应俱全,租客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够得到高效满足,凭借金融产业与配套协同,提升了板块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增强了长租公寓资产的 “抗跌” 属性,推动租金上涨。
在长租公寓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核心区和产业区凭借其强劲的产业基础、持续的人口虹吸效应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展现出突出的市场韧性。这些区域不仅维持着稳定的租赁需求,更通过“产城人”深度融合构筑了租金的价值支撑。
在租金下行的周期中,不同市场主体需找准自身定位,制定针对性策略。
对于运营商而言构建差异化运营模式与能力非常重要。对核心高能级城市,头部运营商应深化“产品+服务”双轨创新机制。在硬件端,通过智能化改造与空间功能提升产品溢价;在服务端,构建“基础服务标准化+增值服务个性化”体系,例如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打造主题化社群IP、完善会员成长体系等。通过提升租客转换成本与品牌忠诚度,形成脱离价格竞争的价值锚点,强化长期收益稳定性。
对中等规模城市,运营商需推进轻资产模式转型与成本结构优化。可探索“资产托管+收益分成”的联营机制,通过输出品牌管理与运营标准实现快速扩张;在成本控制方面,优化供应链体系降低物资成本,通过“低边际成本+灵活定价”策略,构建价格竞争缓冲区,应对个人房源的价格冲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编辑部、CRIC长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