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公布前夜,宝洁闪电换帅

涌流商业·2025年07月29日 16:42
时隔多年,消费巨头宝洁正再度实施“瘦身”计划。

今日(7月29日)是宝洁公布第四季度及全财年业绩的日子,此前一天,公司宣布首席执行官詹慕仁(Jon Moeller)将卸任,首席运营官谢莱什·杰朱里卡(Shailesh Jejurikar)接任。

詹慕仁于2021年11月上任,任期至今不足四年,相比前任CEO David Taylor六年的在任时间更短。两人都转而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

詹慕仁任上,公司经历了疫情中后期的消费繁荣,以及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和通胀。数年里,宝洁通过价格上涨来推动收入增长,但在近期市场情况下,这招有点行不通了。

詹慕仁执掌宝洁的四年里,股价上涨了约13%,与标普500指数基本持平。宝洁没有披露领导层变动的具体原因,可以确认的是并非由于健康问题。

依照惯例,新CEO从内部晋升而来。

Jejurikar在宝洁工作了36年,2014年成为公司全球领导团队的一员,他曾领导过织物护理和家居护理业务,以及为供应链、信息技术、全球商业服务领域制定新战略。

28日,宝洁董事会首席董事Joe Jimenez评价这次交接,“Jon在担任CEO期间,公司持续实现了强劲增长和价值创造。我们制定了强有力的计划,以实现持续成功,现在是时候将CEO的权力移交给Shailesh。”

Jejurikar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上任。

摩根大通刚刚将宝洁的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原因是品类增长放缓,宝洁的有机增长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疲软,不过此前宣布的重组计划将创造利润空间。摩根大通为2026年12月的宝洁设定了170美元的目标价。

7月28日公司收盘价是157美元,今年以来股价下跌了约6%。

本次管理层变动的背景是,4月宝洁下调了本财年的销售和利润指引,原因是消费者更加谨慎地减少消费。宝洁预计2025年的有机销售额增长为2%,低于早前3%-5%的预测范围。详细数据将于今日(7月29日)晚间公布。

时隔多年,消费巨头宝洁正再度实施“瘦身”计划。

6月5日,宝洁CFO安德烈·舒尔滕(Andre Schulten)、候任CEO谢莱什·杰朱里卡(Shailesh Jejurikar)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德意志银行全球消费者会议期间透露,公司将启动“非核心业务重组计划”,削减产品组合,退出一些类别,并剥离某些市场的小品牌。

更多计划的细节,同样将在今日财报会议上公布。

由于消费疲软和关税不确定性对增长造成压力,宝洁将在未来两年内削减7000个工作岗位(非制造业务裁员15%)。截至2024年6月,宝洁在全球拥有约10.8万名员工。

宝洁当前的问题是美容、医疗保健业务的增长,被婴儿和女性护理部门的下滑所抵消;织物和家庭护理业务的销售又仅仅持平。

过去7年,宝洁的有机增长率从7%下滑至4%、2%,近期在全球市场表现略有疲软,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发展路径的质疑,以及宝洁是否需要改变、转型并购等话题的讨论。

去年及之前,宝洁在中国出售了护发品牌沙宣,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剥离了一些小品牌。

宝洁在2010年代曾经出售过数十个表现不佳的品牌,减轻负担、简化运营。当时,那些品牌仅占宝洁利润的5%,而后公司依靠核心品牌渡过了难关。

宝洁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涵盖美发、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清洁、婴儿护理等领域,包括海飞丝、潘婷、飘柔、SK-II、玉兰油、舒肤佳、佳洁士、欧乐-B、吉列、博朗、护舒宝、帮宝适、汰渍、碧浪等。

公司的难题是毛利率下降,因为不利的产品组合、产品再投资、更高的商品成本抵消了生产力节省和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

过去多年,宝洁管理层一直通过价格上涨来推动增长,但随着消费者谨慎支出、经济疲软,涨价战略不再奏效。管理层此前也表示过,公司未来不会那么依赖价格上涨了。

在必需消费品领域,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购,颠覆了宝洁的传统分销渠道。而且,在通货膨胀浪潮之后,全球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消费品巨头想保持利润率持续增长很难。

6月5日,CFO安德烈·舒尔滕(Andre Schulten)曾表示,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启动重组计划,其中包括削减管理团队、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和数字化;合理调整供应链规模,提高效率、加快创新、降低成本。

管理层强调,这不是应对近期市场波动的被动成本削减措施,而是改善运营的一种策略,整个计划的税前成本预计在10-16亿美元。

CFO舒尔滕阐述了重组的背景和逻辑:

“我们将继续积极有效地管理投资组合。上个财年,我们决定退出阿根廷市场并重组了尼日利亚业务,这是我们努力的体现。此外,我们还剥离了在中国的沙宣品牌,和在拉丁美洲和欧洲的一些本土品牌。

与此同时,我们收购并成功拓展了新业务,将北美的Native业务从5000万美元增长到现在的7.5亿美元;不断扩展Zevo品牌,推出Spruce品牌。这些举措都通过将资源集中在最大的增长机会上,提升了长期增长和价值创造潜力。”

2024年2月,施华蔻品牌所有者德国汉高集团,从宝洁收购了沙宣及其在大中华区的护发相关业务。沙宣1997年由宝洁引入中国,是中国专业沙龙美发概念的启蒙品牌。据汉高公布的数据,沙宣在中国市场2022/2023财年的销售额超过2亿欧元。

CFO舒尔滕表示,公司要在各个市场和品类试行更精简的组织原则,打造更小、更敏捷、更专注的团队。

宝洁这项“非核心业务重组计划”时间表是:2026财年启动、为期2年。计划包含三项要素:产品组合选择、供应链重组、组织架构调整。

舒尔滕说:“产品组合选择包括品类、国家/地区乃至产品形态层面的品牌退出,其中可能包括部分品牌的剥离。我们今天不会宣布具体的市场或品牌退出计划,7月的财年年终电话会议上会公布更多细节。”

宝洁管理层预估了这对财务数据的影响,“我们预计,品牌和产品的停产将在未来两个财年分别对有机销售额增长造成30-50个基点的负面影响。与往常一样,品牌剥离不会影响销售的有机增长。”

舒尔滕说:“这项重组计划是确保我们在未来2-3年内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一步。然而,它并不能消除我们目前面临的短期挑战。现在更有理由加倍投入整合增长战略,该战略在过去六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强劲业绩。执行我们的战略并加速把握机遇,尤其是在压力之下,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我们正在通过今天刚刚宣布的计划进入组织设计的下一阶段。该战略本质上是动态的,它能够适应消费者、客户和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我们周围的地缘政治动态。”

在被问及宝洁目前在并购方面的立场是什么?舒尔滕给出答案:

“我们会一直关注并购。我们已经进行过非常成功的补强型收购。”舒尔滕给出的范例是Native——宝洁在2017年收购的天然香体露品牌,销售额从5000万美元增至7.5亿美元。

“我们的目标是扎根于日常用品类别,拥有真正可拓展的盈利空间的品牌。我们的增长战略中不需要转型性并购。你会注意到,这并非我们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并没有将并购作为关键基石。因此,并购并非我们实现增长目标的必要条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涌流商业”,作者:李伟,36氪经授权发布。

+1
2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鲜朗、红狗、百利领跑宠物食品,智能用品拟人化趋势显著。

1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