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硅谷裁员后,他用3周造出一个“很烂”的MVP:无融资、无团队,现已到手6000+美元
去年 9 月,Jacky Liang 和许多硅谷打工人一样,经历了人生的一次“系统重启”。
被裁之前,他加入美国知名 AI 公司 Pinecone 刚满 4 个月,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被“优化”出局——但他没想到,这次被迫下车的经历,反而成为了他创业的起点。
如今,Jacky 靠着一个自己在失业期间搞出来的“小工具”:没有炫目的 UI、没有“颠覆式”的创新,甚至早期版本“丑得可以”——却在无融资、无团队、无设计师的情况下,做到了每月 1000+ 美元的经常性收入(MRR),总营收突破 6000+ 美元,并且客户还在持续增长。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起点:从“重复提问”中发现机会
刚被裁的时候,Jacky 一时间有些迷茫。他开始频繁和做小生意的朋友们聊天,没想到却从中捕捉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痛点:每天都被各种重复的客户问题淹没。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却又出奇地一致:
● “请问你们支持退货吗?”
● “能发货到加拿大吗?”
● “付款方式有哪些?”
对于小企业主来说,这些问题虽然简单却极其耗时,基本能占用他们 80% 的时间。而且一旦懈怠,很可能就会流失客户:外包客服?成本太高;自己解决?太耗精力;冷处理?客户直接流失。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系统自己回答这些重复问题?”
这个问题,慢慢在 Jacky 脑海中变成了一个可以动手验证的产品思路。
MVP:三周造出原型,第一个客户试用一周就付了年费
带着“只要能自动回答客户问题”的简单目标,Jacky一边找工作,一边抽出空闲时间,仅用 3 周就做出了一个极简MVP。根据介绍,这款产品叫做 Answer HQ,本质上就是一个“AI 客服工具”:
● 用户可以把自己的 FAQ、优惠活动、退款政策、发货范围等资料喂给 AI
● AI 将基于语义理解,自动构建客服问答模型
● AI 助手将自动回复客户提问,大幅减少人工客服工作量
Jacky 自嘲地说:“其实 MVP 做得很烂,要不要看看最早的界面截图?丑得离谱。”但这款产品却很快得到了市场验证:第一个客户,是他一个开 Shopify 店的朋友,试用不到一周,就掏钱买了一年的订阅。
产品现状:7 个客户、$1000 MRR,Jacky 也找到了新工作
与许多常见的创业公司路径完全不同,Answer HQ 的增长不靠跑广告、不靠垃圾邮件、不做 SEO,也不买流量推广。按照Jacky的尝试经验,他总结了一些有效经验:
首先,“口碑就是一切”,他目前的 7 位客户中,有 5 个都是通过推荐来的。其次,产品虽小,但他都是当日修复 Bug(即使白天上班,也会在晚上和周末处理客户反馈),及时响应客户要求。当然,Jacky 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做一些“轻运营”:在 LinkedIn 和 X 上私信潜在客户,或者参与相关的 Facebook 社群,但切记要避免硬广。
Answer HQ上线至今 8 个月,期间Jacky 用业余时间维护和推广 Answer HQ,如今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 当前 MRR(月度经常性收入):1000+ 美元
● 累计营收:6000+ 美元
● 当前付费客户:7 家(平均每家每月约 150 美元)
● 未来 Pipeline 中还有约 1000+ 美元的 MRR,客户还在谈(B2B 转化周期较长)
● 同时还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 TigerData 担任 AI 工程师,已经稳定干了 9 个月
Jacky 还提到,在所有客户中,有一个升级到了高端版本(349 美元/月),因为对方需要集成定制的保险验证接口,他便特地花时间实现了这个功能——这也正是他最为强调的一点:坚决只做客户明确提出需求的功能,那些「看起来很炫但没人用」的功能,全是浪费时间。
在故事分享的最后,Jacky 透露道,自己现在也用 Answer HQ 来应对客户提问,常见的问题包括“你这工具是怎么做 AI 自动回复的”、 “这个功能支持多语种吗”等。但他并没有完全依赖 AI,还是投入了大量时间做「非 AI 的人工客服支持」,因为他认为:“在这个领域,真诚和信任才是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
别造没人要的“轮子”!
总体来说,Jacky 的故事并没有“逆袭”味十足的大起大落,却也正因其真实、实用,引起了不少开发者和产品人的共鸣:
“我那位白手起家的朋友曾说:‘只要你能解决别人的痛点,就算做得再丑也能挣大钱。’所以,他卖掉了一个 UI 丑得像 Windows 3.11、各种偷工减料的系统,最终成交价是 7700 万美元。说真的,现在大家都在追求‘炫酷’、‘创新’,没几个人真的在解决客户的刚需。”
“没错,看看 RockAuto(美国一家汽配网站)——UI 丑出天际,但效率极高。相比之下,NAPA、Advance Auto、O’Reilly 等大品牌 UI 漂亮得多,但我根本懒得用。对用户来说,产品最关键的是:要快,要准,能解决问题,而UI 再好看也没用。”
“用最低成本,满足最具体的需求;别造没人要的轮子,别靠炫技取悦自己。”——或许,这正是如今这个 AI 工具扎堆的时代,最稀缺的产品精神。
参考链接:https://www.reddit.com/r/Entrepreneur/comments/1ly7euz/from_laid_off_last_sept_to_currently_1000_mrr_a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