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人不把我们当回事?”

汽车公社·2025年07月15日 12:00
现实是,双方已经到了平分秋色的水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造车新势力开始上量以来,就喜欢在每月的第一天争相发布上个月销量。说实话,这种积极性是很多传统车企无法比拟的。即便是很多历史悠久、销量数据耀眼、擅长营销的车企,也没想到发布销量也是一种经营策略。

确实,在造车新势力的一系列折腾下,整个汽车行业反而对发布销量这一事情格外的上心。过去几年无论是传统车企、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一碰到销量的好的时候也第一时间公布,即便销量没那么好,也会找到亮点发布喜讯。

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喜欢看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其中头部的几家和末尾的几家曝光率最高。所以抢着发布销量这一事件,对于新势力来说还有很有效果的。反而是现在的传统车企们,即便已经有了不少新能源产品,依然很难被业内做数据统计。

尤其是一些传统车企,实际上不仅孵化了一批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最典型的就是造车国家队的岚图、阿维塔、智己、极狐等。而且一些车企也通过推出大量的新能源车型,分化出了新的新能源序列,比如吉利银河、长安启源、奇瑞风云等。

现在好了,大家都是新能源,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也经历了小10年的市场历练,而一些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或序列,可能才3-5年时间。但时间的长短并不能证明什么,只有明晃晃的销量数字不会说谎,这时不如看看,被忽视的传统新实力,到底有什么能耐。

新实力实力更强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3年前的新能源车市,中国汽车市场上都还没有出现吉利银河、长安启源的名字。那时候的传统车企中做新能源的,最被人熟知的可能就是比亚迪和埃安。不过也就是这两年,一帮传统造车新实力开始涌现出来,并且个个实力都感觉不错。

7月的第一天,全网都是流传新势力品牌的销量排名。如今,随着乘联会数据的公布,我们也终于有幸看到了传统造车新实力,它们的新能源销量水平。其实整理这份榜单的时候也挺纠结,因为还是有不少品牌没有主动公布销量。

从榜单来看,如果把比亚迪归类为传统造车新实力,那么毫无疑问,这是最强王者,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撼动它的地位。所以,其实如果用比亚迪这样的碾压数据,来佐证传统造车新实力的竞争力,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但是第二名的吉利银河,相信现在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品牌已经不会陌生了。单月销量超9万辆的表现,这可真是新能源车市的一匹黑马。这不仅体现出了吉利银河的实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吉利银河也引领出了一波传统造车新实力的转型潮。

比如第三名的长安启源和第五名的奕派科技,就是和吉利银河一样,从主品牌分化出来的专攻新能源的品牌或主体。长安启源曾经因为产品的原因,销量并没引起市场的太大关注,而随着长安启源Q07的快速上量,这款车有望盘活整个长安启源的盘子。

奕派科技其实是6月底才成立的新公司,涵盖了东风风神、东风奕派和东风纳米三家品牌的销量。但其实东风风神是有燃油车在卖的,所以这次把奕派科技统计进来有一点“作弊”行为。但其实也不妨,毕竟东风风神也在转型新能源,并且燃油车销量也不多了。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关注奇瑞风云的动向,但很不巧的是,以前奇瑞风云算是一个序列,直到前几天的7月8日才正式升级为一个品牌。所以之前没有奇瑞风云的具体销量数据也能理解,估计下个月就会有单独的销量数字展示。

不过即便奇瑞风云没有公布销量,但奇瑞旗下还有一个单独的新能源品牌表现也算不错。它就是iCAR,实际上iCAR品牌与奇瑞品牌、捷途品牌、星途品牌是平行(平级)的关系。所以也不能说是奇瑞旗下,但iCAR的销量肯定算进奇瑞汽车的。

如今的WEY牌算是早年间就独立的自主品牌中,转型还算成功的品牌之一。此前的WEY牌都是VV5/VV6/VV7这样的燃油SUV,如今,WEY牌只有清一色的新能源车型,支柱产品是蓝山和高山,其他就是“咖啡系列”。

其实到这里,基本上,传统造车新实力能够放在桌面上的品牌就是以上这么多了。通过整理数据不难发现,传统造车新实力的品牌数量和新势力品牌其实已经相差无几了,二者可能平分秋色。但如果从销量来看的话,似乎也是不相上下的水平。

新来的都是新势力

不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品牌非常熟悉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其实还有几个新能源品牌并未统计到榜单中。最突出的就是“鸿蒙智行”这一类别,以及比亚迪旗下的腾势、方程豹、仰望品牌。

鸿蒙智行很好理解,传播者和需求者和统计者都有着不同的策略,所以,“鸿蒙智行”到底算一个品牌,还是说拆分其中的“四界”品牌单独计算销量。这其实不算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只是统计的口径不一样而已。

当然,鸿蒙智行也公布了今年6月份的销量数据:52747辆。据说刷新了记录,当然,这一销量数据也超过了零跑汽车,仅次于吉利银河,所以销量还是非常亮眼的。也有人统计了其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15064辆,略低于零跑,但仍然可观。

销量整合计数,并不是鸿蒙智行一家的做法。比如上个月,就有其他媒体统计蔚来的销量时,就把乐道的销量也纳入进去了,统称为蔚来集团。我们也知道极氪和领克两家进行了相关的整合,但是极氪的销量则是单独计算。所以说,销量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至于腾势、方程豹、仰望品牌为何不像岚图、阿维塔那样,不经常被统计进新势力品牌,本人也无法做出解释。但相信只要有比亚迪这个龙头老大带着,这三个品牌的使命完成,将会比其他汽车企业要更轻松。

无论如何,从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品牌累计销量来看,无论是传统造车新实力,还是新势力品牌,基本上可以放在一起点评点评。新势力品牌的光环已经褪去,传统造车新实力的努力还在继续,现在还分不清谁强谁弱。

但是之所以各家车企会卷“销量发布”,其实就是一种攀比,包括销量表格制作人也是一样,总想通过数字来压人一头。尤其是在传统车企还未真正转型新能源的时候,被新势力品牌及其拥护者极力打压和贬低。

如今随着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的赛道迎来真正的较量。当市场从尝鲜期迈入普及期,消费者对车辆品质、服务网络和长期价值的考量逐渐超越技术噱头,而传统车企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正在这些核心维度构建起压倒性优势。

新势力曾以颠覆者姿态打破行业规则,但传统车企的转型绝非被动应对,它们将造车经验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在供应链稳定性、生产规模化、品控标准化等底层能力上形成壁垒,支撑其以更从容的节奏布局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

市场终将回归理性竞争的本质,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较量,不会止步于参数表上的数字游戏,而是取决于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可靠的产品,谁能用更完善的网络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传统车企在制造底蕴、渠道覆盖和品牌信任度上的积累,正在转化为后发制人的关键筹码。

当然,也不是说新势力品牌没有机会。相反,如果新势力品牌们学习传统车企的优势,再发挥自身的优势,有望继续在中国车市征战。但仅靠舆论战这样的简单战术,去对战传统车企们,现在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杨晶,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