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这半年:三强格局改写,厂二代谋出海,万辆关卡生死

科技新知·2025年07月04日 20:13
新能源车市变局:三强更迭,厂二代出海,万辆生死线。

半年新造车市场的变与争,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转型缩影,下半年旺季来临与更多新车型入局,将真正检验车企穿越周期的硬实力。

2025过去半年,价格战和一系列内卷式竞争有所限制,让车圈竞争更多放在产品侧,关于销量的比拼,更具含金量的同时,也让淘汰赛的惨烈程度直线拉升。 

图源/AI制作 

而随着各家6月销量数据的出炉,也揭开了主流车企们半年销量成绩、全年目标达成率等关键数据。 

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到有人已露出半场开香槟之势,亦有人虽有增长但仍处焦虑之中,当然,抓耳挠腮、心急火燎者也不再少数。 

一份份销量单中体现的是市场格局变化以及车厂们的态势,我们也总结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三个变化:一是自主三强以及新势力三强的格局被改写;二是厂二代靠着海外出货,地位也开始后来居上;三是对于所有车企来说,月销过万也已成了生死线。 

这些变化反映行业趋势的同时,也为各大车企下半年的竞争提供了方向。 

01 三强格局被改写

今年上半年,尽管新造车企业销量整体同比增长居多,但车企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首先是传统的自主三强,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比亚迪在销量上依然一骑绝尘,6月卖出382585辆车,同比增长12%,环比基本不变,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214万辆,同比增长33.04%   

但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公司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比亚迪总销量目标为550万辆,根据比亚迪2024年的产销数据,2024年比亚迪销量为427.21万辆,这意味着,2025年比亚迪销量目标有较大幅度提升。 

但目前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离目标差61万辆,几乎是两个月的销量,以至于外界不免会对其能否完成目标感到质疑。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上半年销量虽然尚未超过全年目标一半,但考虑下半年车企通常会发力销售,再加上海外市场销量的上升,比亚迪还是有望完成全年550万辆的总销量目标。   

排在第二的仍然是吉利。吉利汽车在6月份交出一份较为亮眼的成绩单,单月销量为23.6万辆,相比去年同期暴涨42%,环比变化不大,上半年销量累计为140.9万辆,同比增长47%。 

新能源板块,吉利在2025上半年累计销售了72.5万台新车,同比增长达到126%,这也给了吉利很强信心,同日发布公告,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为300万辆,比原定目标高了11%。不过即便按照300万台的全新目标,目前的达成率为46.97%,要完成目标难度不算高。 

紧随其后的是新三强奇瑞,其取代了长城的位置,6月销量为23.3万辆,仅比吉利少了不到3千辆,奇瑞透露这是其历史最好单月成绩,并且整个上半年,集团销售辆为126万辆,同比增长14.5%。 

其实奇瑞当下的目标很明确,销量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冲击IPO上市。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奇瑞汽车曾多次尝试通过不同途径上市,包括考虑通过安徽巢东股份借壳上市、与江淮汽车交叉持股、尝试在港股和A股上市等,但因各种原因均未能实现,如今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后,离上市只剩一步之遥,而做好销量便是奇瑞需要带给市场的故事。 

除了传统的自主三强外,新势力方面,经过长达10年的洗牌,车企格局基本稳定,蔚小理中也只剩理想还处在一流行列。零跑和鸿蒙智行替代了小鹏和蔚来的位置,成了新三强。 

从数据上来看,零跑是今年汽车市场名副其实的黑马车企。 

在去年同期,零跑虽然被贴上“小理想”标签,但当时与理想的半年销量差距高达10万辆之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零跑凭借“性价比”和“技术普惠”的路线攻占主流市场,逐步迈入规模化盈利的阶段。今年上半年,零跑在新势力中势头迅猛,上半年销量达到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一举超越了鸿蒙智行和理想,首度登顶半年销量榜。 

零跑董事长朱江明更是将公司今年的销量目标从冲击50万辆提升至50万~60万辆。若以50万辆计算,目前零跑的目标完成率已达44%。不仅如此,去年零跑在全球车企销量排名第11位,今年目标是再前进两名,并“力争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几名。” 

再看鸿蒙智行,其6月对外公布的销量,以52747辆排在榜首,上半年总销量暂不清楚,因为在3月和4月,也就是问界M9换代前后,官方都没有发布战报,不过根据民间统计,上半年销量大概在20万辆左右,并没有与小鹏的19.7万辆拉开太大差距。 

相比之下,蔚来的困境较为明显,去年上半年销量蔚来还仅次于理想,今年同期不但被零跑和小鹏赶超,甚至还被仅有1款车的小米反超。不过蔚来正等待内部改革带来的整体焕新,冲刺第四季度盈利。   

跨界品牌鸿蒙和小米当下的问题也很明显。鸿蒙智行的困扰在于问界之后,尚无爆款。在今年上半年,问界全系交付约17万辆,占比鸿蒙智行总销量的八成。小米则是创造了销量神话,但产能能否跟上,需要打个问号。 

总的来说,头部自主车企和新势力的洗牌还在继续,随着下半年旺季来临,以及小米YU7的逐渐交付,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竞争。 

02 厂二代海外求生

除了头部进行了洗牌外,以各大厂商子品牌为主的腰部品牌,也迎来不小的变动。 

背靠长安的深蓝汽车,其6月份全系交付新车达到29893台,同比增长了79%,环比增长17%,接近3万台的销量规模,让其在一众厂二代突出重围,率先摆脱二线厂商这一行列。 

长安和华为共同打造的品牌阿维塔则环比有所下降,但仍维持了万辆的规模,卖出新车1万辆,同比增长117%,这也是阿维塔连续4个月突破万辆。上汽旗下的智己汽车6月份交付了6027台,表现平淡,不过接下来的智己汽车也将进军增程市场,计划在第三、四季度连续推出两款重磅增程新车型,智己LS6增程版和全新大六座旗舰SUV,这或许能够为其带来较强助力。 

图源/智己LS6 

厂二代中黑马选手是东风奕派,其6月份销量达到2.6万辆,同比增长了76.3%,今年上半年已经累计交付新车超11万辆,同比增长43.7%,如果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水平,也能活得滋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厂二代之所以有“翻身”可能,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目光放向了海外。今年5月,深蓝汽车首个海外新能源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右舵版的深蓝S05在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下线,深蓝S07即将在挪威上市,正式开启欧洲市场。 

同时,智己旗下的主力产品,L6和LS 6也正式进军香港市场,更早前,其旗下的中大型智能旗舰SUV,IM LS7在墨西哥正式上市,按照规划,接下来,智己汽车将以LS6和L6作为全球战略车型,陆续进军澳新、英国、北欧、中东等新能源市场。 

此前,阿维塔已经成功进入泰国、阿联酋等市场,覆盖全球25个国家与地区。而在5月底,阿维塔11正式登陆香港,根据其规划,阿维塔将在2025年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2026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可以看出,这些有母公司制造体系和资金储备的品牌,在渠道和成本控制上更具韧性,这也就意味着,有做大做强的可能。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不争气的二代,比如说吉利旗下的部分品牌,从独立运营到回归集团,表面上是降本增效,做细做深,本质上则是没有做出成绩,而小而散、散而乱的模式,已经很难应对现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 

03 万辆仍是生死线

最后来看万辆俱乐部,目前月销1万辆仍是新造车企业的“生死线”,月销1.5万辆是“温饱线”,月销2万辆是“及格线”或“小康线”,这也是当前车市竞争格局下新造车企业继续留在牌桌上所需要的“筹码”。如果销量还是四位数,基本失去了被讨论的资格,甚至有的品牌已经离场。 

而从上半年的成绩来看,月销万辆左右的基本都是大厂孵化的新品牌,例如吉利的极氪,长城的魏牌,东风的岚图。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极氪,6月销量为1.67万辆,环比上个月下滑11.7%,相较去年同期大跌17%,上半年累计销量刚刚突破9万辆,在纯电新势力中已掉队。而这或许也是吉利内部对极氪进行整合的一个因素。 

然后是比亚迪的腾势,6月销量为15806辆,近三个月销量稳定在1.5万辆,但腾势的问题在于,只有D9一款车型的时 候,尚能保持月度超万辆的销量,如今数款车型并行的情况下,反而分散了品牌的精力,MPV的名号不响了,品牌的声量也逐渐走低,并且月销量还是如此。   

图源/比亚迪腾势 

阿维塔如上文所说,6月仅依靠两款新车销量便同比暴涨172%,这是目前华为HI模式中销量最高的品牌;去年起紧抱华为大腿的岚图,最近4个月销量异常稳定,都是1万辆,但以目前情况来看,想要完成20万辆的年销量,即是东风汽车高层眼中能够“留在牌桌上的体量”,靠着现有产品体系也并不容易。 

长城旗下经过多次转型的魏牌,时隔四年月销量再破万辆,占到长城总销量的9%,同期长城总销量为11万辆。随着魏牌销量峰回路转,这个品牌终于再次赢回了关注。但新的问题在于,接下来魏牌是否能保持住步调继续向上冲锋,这是对魏建军(长城董事长)、以及管理者冯复之(魏牌CEO)下一阶段的提问与考验。 

图源/魏牌 

在“万辆俱乐部”的边缘,更多车企正陷入“不进则退”的生存博弈。以哪吒汽车为例,其“暴雷”前的月销量也突破了万辆,但市场的竞争导致其优势被大幅削弱,供应链成本压力也随之凸显,最终陷入如今险境。 

从行业逻辑看,“万辆生死线” 的本质是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的临界点。不过好在大多“万辆俱乐部”成员都具造车背景,最差的结果也是回归集团,不过不能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正加速放大生死线的门槛,对仍在边缘挣扎的车企而言,能否在 Q3 旺季(金九银十)前完成产品迭代或海外破局,将直接决定其能否留在下一轮竞争的牌桌上。 

年新造车市场的变与争,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转型缩影。三强格局的改写揭示马太效应加剧,厂二代借海外破局撕开新增长点,而万辆生死线背后仍是规模与成本的残酷博弈。随着下半年旺季来临与更多新车型入局,这场围绕技术、市场、全球化的多维较量,将真正检验车企穿越周期的硬实力。 

参考资料:

21世纪经济报道,《造车新势力半年销量出炉:零跑首次登顶,小米反超蔚来,仅小鹏目标完成过半》 

超电实验室,《新造车半年报来了!零跑第一,小字辈狂飙,厂二代集体反扑》 

零跑、鸿蒙智行、深蓝、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官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思原,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读懂硬科技,尝鲜新硬件。把脉产业互联网,关注智能新基建。

下一篇

ISDA是全球银行业外汇和跨境交易相关标准的重要制定者。蚂蚁国际主要为全球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支付和金融科技服务。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