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退场,美女投降,团播是怎么让人上瘾的?
“某音突然火起来的团播风到底是什么鬼?”
晚上九点,手指在直播频道一滑,就掉进了团播的“温柔乡”里。
和过去低质的团播不同,现在的团播有着堪比电视综艺的舞美,运镜也十分流畅有节奏感。
只要你想,就能让七八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一米八男主播为你跳上一曲魅惑值拉满的扫腿舞。
不想看男团?没关系。
还有御姐、甜妹、二次元、清纯白月光等不同风格的女主播们在直播间内跳舞打 PK。甚至还有剧情类、搞笑类、二次元等各种主题的团播供你选择。
团播变得更好看了,看团播的人也变了。
从前是大哥们在屏幕前着“嘉年华”,现在不只是大哥,年轻女大、海外留学生、江浙沪女高等,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户准时准点蹲在直播间里为喜欢的团播刷着不计其数的礼物,甚至为其组成粉丝团应援,乐此不疲。
团播突然爆火,幕后推手是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户也开始看团播了?团播到底是怎么让用户为爱“发电”的?
年轻女大、海外留子都在看,团播进入「偶像经济」时代
“我们家宝宝这么帅都可以演短剧了!”
“卡卡今天穿的白裙子好美啊!梦回白月光!”
“还以为这是某韩女团,这么权威吗”
和过去大哥刷礼物让主播跳擦边舞不同,现在的团播,没有一丝跟主播搞暧昧的渴望,全是对主播颜值和能力的欣赏。
在刻板印象中,团播的受众还是一群有消费力的大哥。他们喜欢在主播那里获得掌控感。刷个几百块钱,能让主播卖力跳舞,刷个大几千还能加微信搞暧昧。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优越感,在团播这里花钱就能获得。
但现在团播的受众开始变得多样化了。不只是大哥爱看,也有不少女性迷上了团播。这些女性并不归属单一群体,江浙沪女高、县城小贵妇、年轻女大、海外留学生等等,几乎所有接触抖音的女性用户都有可能喜欢上团播。
蝉妈妈数据显示,多个团播头部直播间(SK望江路019、喜悦-X、SK江浙粤005)的粉丝受众,不管是男团还是女团,80% 以上都是女性用户,且年龄层分布在 18-23 岁、24-30 岁居多,偏向年轻群体。
过去,“榜一大哥”们豪掷千金,享受的是主播一声声夸赞带来的「尊贵的身份感」。和大哥们不同,她们喜欢看团播、为团播花钱的最大冲动:全是爱。
比如,有些女性不仅喜欢团播里的某位主播舞技优秀,还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人着迷;有些女性喜欢男团的高颜值,猛猛刷钱打榜;还有些图情绪价值,不仅是主播还有粉丝,都能把你捧在手心上。
从“搞暧昧”赚钱到把团播打造成练习生选秀综艺,为什么团播开始把主播打造成电子偶像?
行业里的共识是,当平台放开限制后,越来越多的机构都涌进了团播赛道。团播越来越多,但平台上愿意花钱的“大哥不够分了”。当团播遇到增长天花板后,转型是必须的。
以帅库网络为例,它的思路就是把团播打造成偶像练习生综艺,赚偶像经济的钱。让团播成为一个个“SNH48”(中国知名内地女子偶像团体),SK 卡卡就是帅库网络的“鞠婧祎”(曾经是 SNH48 里最出名的成员)。
SK 夏日绮梦·星光闪耀之夜
一边是团播行业遇到增长天花板,另一边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助力了团播往偶像经济转变。
从《创造101》到《偶像练习生》,2018 年开始,偶像选秀综艺全面爆火。但在 2021 年“倒奶事件”后(粉丝为给偶像投票将牛奶成桶倒掉),偶像选秀综艺停办至今。
国内偶像经济断崖式下跌,大批量观众失去情感寄托,团播正好吃到了“现成的蛋糕”。
喜欢看内娱选秀的观众们绝大部分都是女性群体,她们愿意给自己的偶像付费,也喜欢追星。但是当选秀综艺停播后,这些人也慢慢转至团播。全新人群的涌进让团播一跃而起,在今年成功破圈。
团播包装学:从社会摇变成“偶像练习生”
跟过去在团播看社会摇的老铁和爱看擦边舞的大哥们不同,现在爱看团播的年轻女性们,在审美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她们看来,帅哥主播如果跳社会摇就会毁形象,走清纯卦的美女也不适合跳擦边舞。传统团播并不符合她们的胃口,和内娱选秀一样的优质偶像、优质舞台才是心中所爱。
机构要想转型,接住这群潜在团播爱好者的消费力,就得抓住她们的喜好。
和过去的社会摇和“低俗向舞蹈”团播相比,现在的机构又是如何包装团播,把直播间变成偶像练习生的选秀综艺?
人物视觉上:
妆造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为了加强主播的高级质感,他们抛弃了豹纹、露脐装、紧身裤,按照韩国男团女团穿搭改造,穿仙女裙、衬衫配领带,精致风满满。
同时,优秀的团播还得学习明星的表情管理。没有挤眉弄眼的抽象、没有油腻的暧昧表情,帅哥要学会和镜头谈恋爱,而美女则用低眉、垂眼、浅笑、含情脉脉的眼神,成为用户心里的女神。
传统团播VS现在的团播
场景布置上:
直播场景也得变得更有质感。不再是工厂、办公室、家庭客厅等随意场景,随之取代的,是纯色敞亮的舞台背景,搭配上高级的王家卫打光,流畅高级的运镜。这么做目的,是让屏幕前的粉丝们在如此高级的氛围下,欣赏爱播(粉丝心中最喜欢的主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内容玩法上:
除此之外,原先的直播间没有故事、没有主题,只有机械重复的舞蹈动作,如今的团播内容有了更多创意。
以团播公司帅库网络为例,为了满足女性用户的审美需求,今年四月,公司就为旗下女团团播设计了多元的直播主题,包括了婚礼、新中式、睡衣趴、宫廷风等 15 种主题,把直播间玩成了“奇迹暖暖的换装游戏”。
直播间包装得更高级是一回事,最根本的还是改变主播与粉丝之间的地位。
「擦边经济」和「偶像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主播和粉丝之间的人物关系。
把粉丝当大哥,就得用暧昧的语言来跟大哥维系感情。只有这样在感情上和大哥相互拉扯,大哥才会给你持续花钱。
而偶像经济不是。主播需要跟粉丝维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偶像需要神秘感,这样才能维持形象不崩塌。不过,当主播成为电子偶像后,更需要把握好和粉丝之间的尺度。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无法给到情绪价值,太近的话,传递给粉丝的信息过多,人设容易“绷不住”。
正因此,如今的偶像练习生团播延伸出打 PK 的赛制,设置 PK 环节、工会排名、月度季度公演赛等,用户在观看 PK 时喜欢谁就给谁刷礼物,想要爱播登上公演 TOP 就得为其打榜。
此举让主播从“电子宠物”成为需要氪金打榜的“养成系偶像”,而观众也从“为我表演”的上位者心态转变成“为爱豆打榜”的粉丝心态。
最近火出圈的 SK卡卡正是团播进入偶像经济时代的产物。
刷屏网络的妆造图、甜美的表情管理、让粉丝们齐呼感动的敬业精神,再加上多位大哥大姐和神豪(俗称“榜一大哥”)的重金助力,让卡卡一路从伴舞跳到 C 位,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成为团播界的现象级顶流。更多人对卡卡的称呼也变成了,“我担”、“我(爱)豆”。
团播经济学:路人粉出力,真爱粉氪金
一入团播深似海。社媒上,不少女性用户分享起自己从路人变成真爱粉的故事——“谁懂,我原来完全不看的,现在着魔似的天天打榜。”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关键在于团播分别击中了她们对丰富有趣、解闷陪伴和情绪寄托,这三种层层深入的情感需求。
第一层,直播千千万,只有团播“很耐看”
在海量直播间里,团播能脱颖而出首先是因为它足够丰富有趣。
在抖音上,不管你看知识付费、游戏解说还是搞笑视频,其实都需要动一动脑力来理解内容。但团播不一样。团播耐看,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最原始的爱好:喜欢美。用户只需要用眼睛,就能快速获得多巴胺。
同时,团播直播间搭配的小游戏、运营主持等一系列话术来增强互动性。比如,打PK的偶像直播方式,让随意观看变成一场竞赛游戏,用户也从观看者变成打榜 NPC,一起参与这场“打榜游戏”。
而且,相较传统个播,团播人多热闹、主播颜值高、场景布置美,不会让人觉得枯燥,直播间流失率相对较低。
第二层,从路人粉到微氪金,靠打赏缓解孤独
很多人开始尝试氪金,和主播们产生更深入的链接,是因为感受到了主播们实时回应带来的情绪价值。
现如今,微氪 9.9 元就能获得主播回关,花了一两百后,主播还会加微信给你点外卖、点奶茶。他的粉丝还会齐刷刷跑来私信感谢,情绪价值拉满。
“主播不是男友/闺蜜,但胜似男友/闺蜜”。对于这群观众来说,用不痛不痒的开销换来了一个有回应的“偶像”,他们能看见你的付出,也时常关注你,对你嘘寒问暖。这不是单向的打赏,而是粉丝和偶像的双向珍视。
第三层,成为主播的大哥大姐,是粉丝更是家人
还有的重氪粉丝,也被称为主播背后的大哥大姐(重氪)和神豪(极度重氪,经常是直播打赏的榜一)。
他们和主播发展出独一份的专属情谊,在粉丝圈里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于他们来说,靠着大量氪金换到的不仅是和主播更深入、更亲密的互动,换到被主播粉圈集体感谢支持的尊敬感。
更重要的是,神豪们认为,主播已经成了互联网家人,甚至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他们把主播当成自己的养成系女孩/男孩,陪伴对方一路闪耀。
比如,SK 卡卡背后的神豪芒果姐姐、猫皇就是因为卡卡的魅力入坑后,一路托举她走向更大的舞台,成为团播 TOP。
事实上,团播火了,但最大的对手并非仅是偶像节目,而是影视剧、综艺等娱乐性内容。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团播一步步吸引大众注意力、占据着情感空间,用户们也就腾不出更多时间来看其他的娱乐内容。
在这样的新兴娱乐内容背后,我们能发现,现在的消费者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快乐。当获取多巴胺的速度变快,人就容易上瘾。
也是因为团播的爆火,品牌方开始注意到了它背后的商机:注意力在哪儿,消费就在哪儿,情感需求在哪儿,消费就在哪儿。
如今,品牌们也开始探索生意和团播的结合方式。
比如,饮料品牌好望水就打造了自己的男团播,从场景、主播到内容策划由品牌内部一手打造。对好望水来说,除了起销量转化,他们还关心团播模式为品牌自播间带来多久的用户停留时长和吸引到了多少潜在用户。“我们团队一直在看市面上有没有能出爆款、有流量的内容方式,把直播间做得更有趣些。团播火了之后觉得可以用起来”,好望水市场营销负责人可乐说到。
和团播直播间的打赏、打 PK 等娱乐导向有所区别。为了平衡好娱乐性和商业性,好望水在团播直播间内不引导打赏,同时又通过挂商品小黄车、打造符合品牌调性的直播场景、安排产品为道具、设计符合产品卖点的舞蹈等形式,加强团播与品牌之间的相关性。
分析师点评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的理论提到,我们虽然在物理上彼此靠近,但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这种现象让我们更加渴望深度的情感连接,也希望在交往中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这几年,六旬阿姨在抖音和靳东“谈恋爱”,年轻人买爆“毫无性价比”的谷子、Labubu,和情绪价值相关的热门事件都在告诉我们: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消除孤独感。
现在爆火的团播也是如此,这是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寄托情绪的一种选择。
有些人,在喜欢的主播身上看到了在另一个舞台绽放闪耀的自己;有些人,想在团播那里获得朋友间的情谊;有些人,则是想靠团播消磨无聊时间……
不可否认,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找寻着适合自己的情绪出口,每个人都想快速获得多巴胺,每个人都想在短时间内卸下一身疲惫。
关注「刀法研究所」,了解消费最前沿的趋势,抢先一步掌握这个时代的隐藏款成长机会。
参考资料:
新榜,《不靠“大哥”靠女粉,团播能捧出新一代偶像吗?》
城市画报,《一夜创收1000万+,现在去做团播还来得及吗?》
盐财经,《下场做团播,她们一夜爆红》
显微故事,《被当做“耗材”的团播成员:底薪 6000 元,我靠 “暧昧经济” 赚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法研究所”,作者:大格、沈燕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