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挑战的战火,阿里美团越打越上头

听筒Tech·2025年07月14日 19:42
接下来会怎么演?

2025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时,互联网巨头纷纷表示,接下来,将“All In AI”。

但局势并没按剧本走。

2025年农历新年刚过没多久,“All In AI”的宣言还热辣滚烫,京东突然宣布进军外卖,这直接点燃了曾经“一片祥和”的旧战场。

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刘强东高姿态入局,和美团正面硬拼,场上场下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彼时,饿了么和阿里尚处于“旁观者”的姿态。

战局很快发生了变化,在一次亲送外卖、持续霸占热搜之后,刘强东“杯酒”释了美团和饿了么外卖小哥,“欢迎美团和饿了么的兄弟加入京东。”

是不是这杯酒激起了阿里的斗志外界无从可知,但接下来的战局,确实是从“楚汉争霸”,变成了“三国杀”。

当然,外界,尤其是消费者对刘强东无比期待,他们呼吁“东哥整顿外卖市场”,但遗憾的是,随着局势的发展,“东哥”看起来似乎有点犯难。

比如,在这个7月连续两个周六的“外卖狂欢大战”中,京东的成绩和声量远不如对手,这让市场开始质疑,“京东这就拼不动了?”

当然,京东能不能拼得动,还是另有谋算,要看接下来怎么演,只是,至少目前来看,这场由京东挑起的战火,阿里和美团,是越打越上头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

得益于战场中的各大玩家,在这个酷热难耐的7月,消费者已经连续两个周末畅享了“冰饮狂欢”。

如果说7月5日的那个“奶茶自由”只是开始,那么,在刚刚过去的7月12日的这个“疯狂星期六”,更多的消费者实现了“0元购”的冰饮自由。

这一次的“狂欢”,实际上在7月11日便有了预热。当天下午,一则调侃式的“紧急通知”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大致的内容如下:

图:微信群中群发的“外卖大战”相关信息  来源:微信  《听筒Tech》截图

这一病毒式的传播,迅速勾起了网友的好奇,尤其是在7月5日那个周末尝到过甜头的消费者,更是奔走相告,坐等“疯狂星期六”薅羊毛的网友在社交平台迅速形成“自来水”。

当然,美团、阿里都不负消费者所望。7月12日早上,《听筒Tech》打开美团App,便收到了“您的0元外卖已到账”的提示,点击打开后,便收到数张自取的“0元兑换券”,其中包括瑞幸、喜茶、沪上阿姨等咖啡和茶饮品牌。

除此之外,还有数张外卖配送的“0元兑换券”。不过,外卖配送的“0元兑换券”,均为“单点不送”,需要再在同一店内点一定金额的外卖,才可以使用。

图:美团赠送的“0元外卖”  来源:美团App  《听筒Tech》截图

有意思的是,《听筒Tech》发现,当定位发生变化时,所能领到的“0元兑换券”也会根据相应的位置发生变化。当日,《听筒Tech》共计领取了12杯“0元购”的咖啡茶饮。

实际上,当日参与活动的门店,人流极为火爆。以蜜雪冰城为例,《听筒Tech》所自取的两家不同位置的门店,排队均在15分钟以上,不少消费者人手至少两杯相关饮品。

有消费者对《听筒Tech(ID:tingtongtech)》“笑言,上周(7月5日)他们不知道有活动,“没有薅到羊毛,这次总算是享受到了。”

图:某蜜雪冰城门店7月12日现场  来源:《听筒Tech》拍摄

在社交平台,诸多网友晒出了自己的“战绩”,“冰箱填满”几乎成了这个“疯狂星期六”的基本操作。不少网友笑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我们领的是奶茶。”

当然,除了美团的“0元购”,《听筒Tech》也在淘宝闪购上领取到了大额外卖优惠券。《听筒Tech》发现,使用“满减券”后,部分饮品仅需要几元的外送费,相当于“白嫖”。

参与活动的商家几乎都爆单。除蜜雪冰城外,《听筒Tech》发现,瑞幸、茶百道、喜茶、沪上阿姨等奶茶店,无一不爆单。一位瑞幸的店员告诉《听筒Tech》,从营业开始,订单不断,“比日常至少翻了两倍。”

平台公布的数据也佐证了活动的火爆。7月13日凌晨,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

随后的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周环比净增15%。

巨头的“烧钱”大战

互联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即便是年初,各大巨头纷纷高喊“All in  AI”,市场也是寡淡如水。

尤其是外卖市场,最后的战火,停留在10年前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大巨头之间的“百团之战”,之后,百度外卖败走麦城,市场格局稳定在美团和饿了么的7:3格局。

“新百团大战”的战火,是一向喜欢“高喊高打”的京东挑起的。不管刘强东看上的是外卖,还是外卖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当京东大张旗鼓,硬入市场时,硝烟便由此四起。

最初,本只是京东的“高标榜”,对外宣称自己要做的是“整顿市场”,计划投入百亿资金,革新外卖市场的诸多“弊端”,比如,只做高品质外卖、为外卖骑手提供保障等。

彼时,外界尤其是消费者对京东的期待值拉满。在诸多消费者看来,京东仿佛那位“踩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来拯救“无可救药”的外卖市场。

只是后来,随着饿了么的入场,这场大战,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补贴大战。

许是京东激发了马云的斗志,年初要“All in AI”,去了夸克办公区的马云,年中转场去了饿了么。

比如,阿里迅速升级了“淘宝闪购”,并整合了淘宝天猫、饿了么与飞猪的核心业务能力,逐步形成一个贯穿线上线下、覆盖全场景的大消费平台,并将饿了么提升到了新的地位。

最开始的时候,淘宝闪购的补贴只是不紧不慢地进行,比如,发发小额满减券。彼时,市场的风头仍在京东,甚至连美团都不及“东哥”的呼声,更不用说淘宝闪购那点小打小闹的补贴。

这当然难不倒财大气粗的阿里。7月2日,淘宝闪购正式启动总额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预期于12个月内,500亿元将通过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免佣减佣等举措直补商家,同时以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让利消费者。

当然,作为迎战方,王兴早在京东发起挑战便有过“宣言”,“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这场竞争”。

一场“烧钱大战”由此开启,在7月5日的首个“疯狂星期六”,阿里、美团两大平台放出了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其中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的外卖券。

在外界看来,7月5日的外卖大战,实际上由阿里宣布下场加入外卖补贴引发。彼时,有消息称,7月5日是阿里外卖的冲单日,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团,预计9000万-1亿单。另外,阿里外卖的目标是2-3个月后,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

另有澎湃新闻报道,阿里试图再造一个全民参与的促销节日“超级星期六”,在未来100天内,消费者在每个周六都可以获得总额为188元外卖消费红包(红包总额度会根据每期活动有变化),消费者用红包支付后可以买到超低价奶茶咖啡和快消速食。

据平台数据显示,7月5日当天,美团订单突破1.2亿单,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订单也达到8000万单,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说7月5日,美团是被迫应战,那么在刚刚过去的7月12日,美团可以称得上是主动出击。

美团出击的方式很简单粗暴,除大额满减券外,消费者呼声最高的,便是“0元购”。7月12日,不少美团用户便收到了“0元外卖”和“0元自取”的美团赠送券。

商家的出单情况很直观。在蜜雪冰城门店内,《听筒Tech》便发现,门店订单基本以美团为主,有少数饿了么订单。

蜜雪冰城和瑞幸的店员均告诉《听筒Tech》,7月5日的订单,饿了么的订单比平时要多不少。但7月12日的订单,基本都来自美团。

图:某蜜雪冰城门店7月12日订单情况  来源:《听筒Tech》拍摄

有消费者告诉《听筒Tech》,“上周薅的是饿了么的低价羊毛,这周薅的是美团的免费羊毛。”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店员,均表示,“这两次,京东的参与度不高。”

当然,京东并没有缺席。比如7月12日,京东外卖实际上以“小龙虾”为卖点,送了10万份16.18元的品质小龙虾。只是,对于“新手”京东而言,小龙虾卖点不足,战绩似乎被“0元购”淹没。

“疯狂星期六”能持续多久?

“烧钱”,在互联网战场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宝。上一轮外卖大战,靠着补贴和资源整合,美团和饿了么相安无事多年。

但这种疯狂补贴,建立在餐饮线上化的基础上。

彼时,无数零售商尤其是餐饮店铺,正面临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希望通过线上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但餐饮线上化已经沉淀多年,本就是“苦生意”的餐饮行业,市场真的是否再需要“卷一卷”,着实需要打上问号。

如一位湘菜馆的商家便表示,“累死累活干一天,扣完商家补贴、平台服务费、配送费等,到手流水砍半。再减去物料,给员工发完红包就没得赚了。不赚钱,经常爆单,供应链还跟不上。现阶段,感觉大家都是在被动应战。”

实际上,《听筒Tech》亦发现,7月12日,多家“0元购”的自取商家,在当天关闭了自己的线上订单。如《听筒Tech》领取到的书亦烧仙草“0元自取”奶茶券便显示,当前门店已休息,但《听筒Tech》在经过门店时发现,门店并未休息。

该书亦烧仙草门店的店员告诉《听筒Tech》,老板表示,“0元购”订单太多,忙不过来,选择了“停单”。

而在电商公司内部人士看来,“其实,我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突然开始死磕外卖了,可能大佬思维的高度,我达不到。”

事实上,就连国际大行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这笔投资值得吗?

此前,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将阿里目标价由180美元下调至150美元。原因在于,该行认为,阿里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的外卖和闪购方面投入约10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这一举措导致其短期盈利承压。

摩根大通也明确指出,这场补贴战在短期内对所有参与者(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的盈利都是负面的。预计未来3-6个月,三家公司的股价都将因盈利预期下调而面临压力。

高盛还预测,仅2025Q2这三家在外卖领域的投入达到250亿元,同时在2025年7月-2026年6月的这12个月内,饿了么外卖业务会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EBIT减少250亿元。

但大厂们并不以为然。实际上,本轮巨头角逐,外卖只是打前站,真正的意图是“即时零售”。而互联网巨头对即时零售的看重,也似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按照美团公布的数据,即时零售已经开始挑战京东家电、淘宝女装等优势电商项目,未来大有改写传统电商之势;而按照京东的理解,通过补贴和0佣金,能搅动整个外卖、酒旅等行业;至于阿里,更是直接祭出500亿元补贴大招,都表示在这一轮大战中,阿里绝不想再屈居第二。

尽管大厂表示,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但数据的增量,仍聚焦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在广袤的下沉市场,消费者仍秉承“按需购买”。

实际上,摩根大通也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即时零售市场能在2030年达到4万亿人民币的规模,那么目前的投入是合理的。但如果市场规模只有预期的一半,那么当前的投资强度就显得“过于激进”。

这也说明,和巨头激烈、强势的态度相比,市场似乎并不能与平台“共情”。

某种意义上,这场以“即时零售”为名的战争,暴露的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野心。但市场的估值模型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只有当即时零售的预期是个“真命题”,今天的“烧钱”才称得上值得。

这说明,其实,不管是美团、阿里,还是京东,补贴大战注定都是一场“硬战”。毕竟,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他们并没有平台的忠诚度可言,最终都是利益为先。

当然,于消费者而言,不管是哪一家在补贴,都喜闻乐见。目前来看,至少在短期内,这场“烧钱大战”仍将继续。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疯狂星期六”,巨头的“烧钱大战”仍将继续,消费者仍可享受狂欢。

但于商家而言,“疯狂星期六”战火能烧多久,不是看补贴到底能烧多久,而是看谁能让商家持续“赚到钱”,谁能让消费者持续“省到钱”。这其实于其他任何一家平台,都是根本的难题,尤其像京东这样的新手,很难说,在与老对手过招中,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百度外卖”。

实际上,市场对大促电商平台的618、双11大促的疲软,已经昭示,如果商家和消费者,无法从平台上找到利益共同体和认同感,那么,巨额补贴本身就没有了意义,最终会演变成了一场“孤独的狂欢”。

(头图来源于《听筒Tech》自主拍摄。)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听筒Tech”,作者:杨   林,36氪经授权发布。

+1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人形机器人产业商业化正迎来“破晓时刻”,一场由技术突破、资本涌入和政策红利共同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未来图景。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