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HR下跪求年轻人上班,这世界怎么了?
日本某招聘市场上,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突然对着穿卫衣的少年深鞠躬,腰弯成 90 度,手里的招聘传单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下一秒,他膝盖一软跪了下来,对着转身要走的少年大喊:“请务必来我们公司!时薪再涨 300 日元!”
图源网络
要知道,这可是那个曾把“服从” 刻进职场 DNA 的日本 —— 十年前,年轻人为了一个实习机会能在公司门口排队三小时;如今,企业高管却要放下身段,用近乎卑微的姿态求年轻人上班。
日本的就业市场,正在上演一场魔幻的大反转。
日本年轻人:从“社畜” 到 “香饽饽”
2010 年的东京写字楼里,刚入职的佐藤(化名)每天要给前辈擦桌子、泡咖啡,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上司一句 “年轻人就该多吃苦”,就能让他放弃周末陪家人的计划。
那时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为“社畜”—— 像牲畜一样被公司压榨,却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应届生为了一个正式岗位挤得头破血流,哪怕遭遇职场霸凌也只能默默忍受。
据金投网消息,现在日本企业为了吸引毕业生,甚至开出“入职就送100万日元,保证每年休假129天。”的优厚条件,此外还有升职加薪、免费住所等诸多福利待遇。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用了短短十年。2024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就业率达98.1%,达到自1997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数据引自金投网),连曾经被嫌弃的 “边缘专业” 学生,都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少子化与老龄化双重夹击
这一切的根源,藏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份报告里:2023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58631人,创下有统计历史以来的最低水平。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2023年较2022年减少5.1%,已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数据引自人民网)
想象一下,每三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老人,而愿意接替他们工作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甚至有的老板表示,最近三年都在为招不到店员发愁。“十年前学徒要托关系才能进来,现在我把月薪提到 30 万日元,还是没人来。”
还有些企业为了留住 20 岁的兼职生,不得不允许员工带宠物上班。
少子化像一把慢刀,用几十年时间掏空了日本的劳动力储备,当老龄化的巨浪袭来时,整个社会的就业生态面临重新洗牌。
企业的“疯狂” 求才策略
为了抢到人,日本企业正在打破延续百年的职场规矩。
有些企业废除了 “论资排辈” 的晋升制度,允许 30 岁以下员工直接竞聘管理岗。
更夸张的是据壹教堂报道,银座料亭老板娘美智子苦笑着说“如今招一个端盘子的,比寻觅一位乘龙快婿还要艰难!”她在招聘APP上开出25万日元月薪(约1.2万人民币),竟连续三周无人问津。
这种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福利,现在成了日本企业的标配。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公布了2024年日本春季劳资谈判的最终统计结果。以日元计算,日本正式员工月薪平均增长5.1%,创下33年来的最高纪录。(数据引自澎湃新闻)
年轻人的新选择与职场观
面对企业的百般讨好,日本年轻人却越来越“佛系”。
有年轻人拒绝了五家公司的全职邀请,“我妈妈那代人觉得稳定最重要,但我更想每天睡到自然醒。” 她每月接三四个案子就能赚够生活费,剩下的时间用来旅行和学陶艺。
这种转变源于对传统职场的集体失望,有的年轻人认为 “没必要为公司牺牲私人时间”,还有人表示 “宁愿少赚钱也要自由”。
当企业还在比拼薪资时,年轻人已经把 “不加班”“不团建”“不被上司说教” 列为求职第一标准。
日本的今天,会不会是我们的明天?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劳动力从过剩转向短缺,最先崩塌的是不合理的职场规则。
那些靠压榨员工获利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抛弃;而真正尊重人的价值、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街头的下跪还在继续,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是摇摇头走开。
这个曾经把“敬业” 刻进骨髓的民族,正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
或许对我们来说,与其等到劳动力短缺那天才被迫改变,不如现在就学会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选择—— 毕竟,工作的终极意义,从来都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ID:liepinwang),作者:猎霸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