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首发:2025Q1调味品市场回顾
在本周,我们继续对2025Q1的市场情况进行回顾,本周回顾的二级类目是调味品。
01、重点品类增速概览
调味品类目共包含醋、复合调味料、复合调味汁、火锅调料、鸡精、酱油、酱腌菜、食糖、味精、西式调味酱市、盐、中式调味酱、蚝油等27个三级类目,44个四级类目。
其中,菜谱式复合调味料和传统复合调味料均归属复合调味料;火锅调料三级类目包括火锅底料和火锅蘸料两个四级类目;酱腌菜包含海带丝、金针菇、榨菜等8个四级类目;西式调味酱包括番茄酱、果酱等4个四级类目;中式调味酱包含黄豆酱/豆瓣酱、菌菇酱等四级类目。
数据来源:马上赢品类洞察看板-MSY150均衡模型
基于马上赢品类洞察看板的波士顿矩阵四象限分析可以看到,本季度调味品市场中,酱油类目依然稳居第一,市场份额超20%,远超其他品类。中式调味酱、火锅调料、复合调味料、酱腌菜、醋等类目市场份额在5%-15%之间,构成中腰部阵营。而味精、复合调味汁等众多品类市场份额较低,分布在5%以下。
从市场份额增长来看盐类目的市场份额增长较为突出,相比来说,酱腌菜、火锅底料、中式调味酱、料酒、鸡精等类目则均呈现出较大的市场份额缩减。值得关注的是,酱油作为调味品类目中市场份额最大的类目,其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着一定速度的增长。
本期,我们选取了醋、复合调味料、复合调味汁、火锅底料、酱腌菜、酱油、味精、鸡精、蚝油、中式调味酱、西式调味酱共11个较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类目进行增速与类目内情况的观察,以2025Q1重点类目的市场份额计算,上述11个类目的市场份额合计>75%。
从市场份额来看,2024Q1至2025Q1调味品市场呈现出了“健康化”、“便捷化”等发展趋势。市场份额第一的传统刚需品类酱油保持份额增长,而中式调味酱、火锅调料、酱腌菜、鸡精等与健康概念相关性较差的类目则均面临一定程度上的市场份额下滑。
相反,复合调味料、复合调味汁、味精等类目通过“健康概念祛魅”“快速烹饪”等概念迎合市场需求,市场份额同比有一定的增长,西式调味酱也受益于年轻群体西餐偏好亦有所提升,蚝油则以配方改良抢占健康增鲜市场,调味品市场未来竞争或将继续围绕场景创新与健康升级展开。
从销售额、销售件数同比变化来看,复合调味汁销售额同比增长11.11%,销售件数同比增长9.02%,领跑调味品市场所有选取的重点类目,味精紧随其后,西式调味酱亦实现小幅度双增长。相反,蚝油、醋、复合调味料虽销售额微增,但销售件数却下滑2%左右,市场或正在通过提升规格或提升单价驱动类目增长的过程中。
相比来说,一些更传统的品类则承压,酱油、火锅调料、中式调味酱、酱腌菜、鸡精均呈现销售额与件数双降,其中酱腌菜跌幅最大。当前消费者对低盐、少添加剂的健康产品偏好明显加强,物质供给的极大丰富也让佐餐更多依靠鲜食,这或许是酱腌菜,以及类似类型产品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
从新品上市数量来看,2024Q1至2025Q1期间,调味品各类目新品上市数量分化显著。酱腌菜和复合调味料成为上新主力,在2024Q2新品均超1000个,酱腌菜更是在2024Q2破千后维持高位。中式调味酱、醋、酱油三类传统调味料也加速上新,五个季度新品上市数量均保持在200个以上,火锅调料紧随其后。相比之下,复合调味汁和西式调味酱新品增长乏力。鸡精、味精、蚝油新品数量长期低于200个且波动小。
从新品上市数量变化来看,2024Q2酱腌菜、复合调味料、中式调味酱等多个类目新品上市数量有所提升,或是临近夏季,凉菜、烧烤等场景增加,企业提前推出适配产品抢占市场。而2024年Q4各类目新品数量普遍收缩,或是企业新品开发资源向次年Q1倾斜所致。
02、各重点类目头部集团、规格/价格变动趋势
酱油
2025Q1的酱油类目,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7.48%,集中度较高。从市场份额同比变化来看,市场份额前两位的海天和千禾集团同比均有所提升,而中炬高新、欣和和李锦记则有所下降。
2024Q1至2025Q1期间,酱油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与件均价呈现差异化波动趋势。规格方面先升后降,从2024Q1的850g增至2024Q4超860g,2025Q1则回落至853g。价格方面趋势与规格趋势呈现一定负相关性,从2024Q1的11.85元逐季下降至Q3的11.7元,Q4起价格逆势回升,2025Q1达到周期峰值。
火锅调料
2025Q1火锅调料类目CR5集团由颐海国际、天味、草原红太阳、德庄、名扬组成,合计市场份额达62.46%。从市场份额同比变化来看,颐海国际、天味和草原红太阳三家企业均实现份额提升,德庄和名扬则同比有所减少。
2024Q1至2025Q1期间,火锅调料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与件均价走势相同,在2024年全年接连降低后有所回升。具体来看,件均规格自2024Q1的206g逐季缩减至不足201g,2025Q1小幅回升,或是春节后企业试探性增加规格以观察市场反馈。价格方面,自2024Q1的9.2元降至Q4的8.6元,2025Q1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2024年同期水平。
在火锅调料类目中,一人食火锅正在成为重要的火锅消费场景之一,消费者对便捷性、分次使用需求的提升,推动火锅底料向“单块化”转型,更有多家品牌推出“9.9元3块”促销装,企业也在通过规格价格双降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中式调味酱
2025Q1中式调味酱类目中,CR5集团的市场份额合计为47.84%,类目集中度整体较低,新品牌也有较多的机会和空间。作为中式调味酱龙头,老干妈凭借“辣酱国民化”的强品牌认知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但随着其他品牌多风味、小规格辣酱产品的推出,对老干妈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的挤压。而海天、欣和、仲景和坛坛乡则通过品类延展和健康化升级等举措,实现市场份额同比提升。
2024Q1至2025Q1,中式调味酱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与价格呈现小幅波动,规格最大差值仅1.9g,价格波动不超过0.3元,整体较为稳定。
复合调味料
2025Q1复合调味料市场中,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39.51%,类目分散程度比较高。具体来看,王守义十三香依靠经典单品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但其份额同比有所下降,同样有所下降的还有排在第四位的南街村,其余三个集团的市场份额同比均有所提升。
从件均规格和件均价变化来看,复合调味料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与件均价同步波动。规格从2024Q1不足154g激增至Q2的158.5g,而后或因市场对大容量接受度不足连续回调至154g。价格则从Q1的6.2元冲高至Q2的6.8元,而后又逐季回落不足6.2元,2025Q1略有回升。整体来看,“先扩张后收缩”的波动或反映类目企业有加大规格+提价的组合策略尝试,但价格维持压力较大。
酱腌菜
2025Q1酱腌菜类目中,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仅为35.38%,显著低于其他调味料类目。头部企业中,涪陵榨菜凭借品牌效应与渠道下沉维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市场份额提升,其余四个集团市场份额均同比下降。
2024Q1至2025Q1,酱腌菜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与件均价呈现“规格先稳后降、价格触底反弹”的分化趋势。规格方面,2024Q1-Q2保持300-305g区间,Q3起大幅缩减,或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而价格方面则呈现“V型”变动,企业或尝试以“缩规格+守单价”的方式来缓解类目下行的压力。
醋
相比酱腌菜类目,2025Q1醋类目的品牌集中度略高,CR5集团市场份额之和为56.56%。具体来看,CR5集团内部竞争也较为激烈,相比2024年,巧媳妇代替保宁跻身第五位且市场份额同比提升,恒顺、紫林两大集团也处于上升通道,海天和千禾集团则有所下跌。
2024Q1至2025Q1,醋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波动较大,2024Q1至Q2从738g提升至742g,随后缩减至732g,Q4小幅度回升后在2025Q1又缩减至736g。件均价则呈现“U型”走势,2024Q1至Q3从6.80元连续缩减至6.55元以下,Q4小幅回调后在2025Q1又恢复至同期水平。
鸡精
相比之下,鸡精作为传统调料,头部品牌合计占据76.41%的市场份额,集中度整体较高。从CR5集团各自市场份额同比变动来看,行业巨头雀巢在市场份额占比一半左右的情况下仍呈现上升态势,除国莎集团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外,其余集团均呈现市场份额同比增长,或也说明类目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中。
2024Q1至2025Q1期间,鸡精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从216g降至不足211g,企业正以轻量化策略对小家庭及高频消费场景的适应性调整。价格则经历“V型”波动,从8.10元降至7.80元后反弹超8.10元,规格下降件均价上涨,类目整体或依然在提价推动增长的通道中。
蚝油
在蚝油赛道,2025Q1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89.91%,尽管相比2024年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调味品其他类目,头部品牌依旧掌握很大话语权。具体来看,海天集团在市场份额占比近3/4的情况下仍然同比有所提高,李锦记、欣和、千禾集团市场份额也同比提高,仅有中炬高新同比下降。
2024Q1至2025Q1期间,蚝油类目非组合装产品呈现“量价齐升”趋势。件均规格从640g逐季攀升,2024Q4达到峰值657g,2025Q1虽小幅缩减但仍远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件均价也从8.5元波动上涨超过8.9元。
西式调味酱
在西式调味酱市场,CR5集团由卡夫亨氏、好侍、海天、丘比和味好美五个集团组成,市场份额合计61.01%,在调味品市场处于集中度较高的位置。从同比变化来看,卡夫亨氏凭借全球化品牌与多元产品矩阵稳居首位的同时同比提升,好侍和味好美集团市场份额也呈上升态势,而海天和丘比集团则有所下降。
2024Q1至2025Q1,从件均规格和件均价走势来看,西式调味酱类目件均规格在2024Q2下降至232g,随后逐季上升至237g。件均价走势则与件均规格变化相反,2024Q2跳涨至8.35元后连续回落,2025Q1不足8.2元。
味精
在味精类目中,CR5集团由莲花、雀巢、国莎、红梅和梅花组成,市场份额合计64.36%,相比2024Q1有所提升,且梅花集团代替双桥集团跻身第五。从头部品牌的同比变动情况来看,莲花凭借品牌认知稳居第一的同时实现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其余四个集团均为同比下跌。
从味精类目非组合装产品的件均规格与件均价走势来看,件均规格自2024Q1的298g逐步缩减至2025Q1的291g,其中2024Q3和2025Q1降幅较为显著,或反映企业适应消费者对小规格、便捷化产品的需求。价格方面则波动明显,2024Q2件均价短暂冲高至6.04元后,Q3大幅回落至5.92元,此后虽在Q4小幅回升,但2025Q1再度小幅下降至5.92元。整体来看,当前味精类目或正通过规格缩减以适配轻量化使用场景,价格也随之波动。
复合调味汁
2025Q1,复合调味汁类目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为47.43%,集中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具体来看,海天、丘比和今明后集团市场份额同比上升,而李锦记和千禾则同比下滑。
2024Q1至2025Q1,复合调味汁类目件均规格从2024Q1的不足320g快速上升至2024Q2的345g,而后又缩减至330g,2025Q1又小幅回升超过335g,相比同期增长超10g。件均价择则呈现"V型"走势,从9.8元跌至8.8元后又连续回升至原有价格。
03、调味品趋势前瞻
在任何行业赛道,企业若想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必然需要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洞察。基于马上赢品牌 CT 数据,我们对调味品类目中的典型趋势性概念展开全面前瞻,旨在敏锐捕捉调味品领域内与健康消费趋势相关的概念及流行动向。
趋势1:“有机”概念
首先是关于“有机”相关概念在调味品大类中的发展趋势情况。
可以看到,2024Q1至2025Q1调味品类目中包含“有机”概念相关产品的SKU数量和市场份额均呈现上升态势。从SKU数量上来看,除2024Q4稍有缩减外,其余季度均稳步提升。
从“有机”概念产品的市场份额变化来看,尽管目前的占比不高,2025Q1的最高点也仅超过0.30%,但概念产品的市场份额确实在稳步上升当中,呈现"低基数、高增速"的变化趋势。事实上,市场近期也有诸多相关概念产品,例如“有机郫县豆瓣 ”、“海天有机黑松露酱油“等陆续推出,概念未来的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趋势2:“零添加”概念
相较于“有机”而言,“零添加”概念已经在调味品市场相对成熟,也是近两年最火热、讨论最多的概念之一。
从SKU数量维度可以看到,2024Q1至2025Q1,“零添加”概念产品SKU数量稳步提升,均在1000个以上,2025Q1更是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约400个SKU。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零添加”相关概念的产品在调味品类目中的市场份额,自2024Q1起始终保持在4%以上,在2025Q1前呈现节节攀升的状态,但在2025Q1出现了掉头向下的新趋势。
深究趋势改变的原因,或许与国家“零添加”相关标识禁用的法律法规出台不无关系。食品安全新国标中对于“零添加”标示的禁用,引发了消费者对于“零添加”概念调味品的质疑,其原有的“健康”光环也在不断消退当中。随着新规实施日期的逐渐临近,零添加概念产品的整体市场份额走势或将呈现逐渐“清零”的趋势,对于品牌与厂商来说,如何以新的概念与产品接盘“零添加”形成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各家从过渡期到新规执行之间的重要课题。
趋势3:低盐/减盐/低钠等系列概念
除了有机、零添加以外,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升级,低盐、减盐等控盐控钠相关的需求,也在逐渐被消费者重视的过程中。
具体来看,2024Q1至2025Q1“低盐低钠”概念产品的SKU数量逐季递增。市场份额在2024全年稳步提升,2024Q2突破1%,但在2025Q1略有回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三减三健”概念,到2030年,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消费者对“低盐低钠”产品的关注度与消费热情或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马上赢情报站”,作者:Lby、Wkx,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