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tech黄静:未来消费提档和多元发展,重庆值得期待
36氪重庆获悉,4月26日上午,202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大会在重庆解放碑帝晶酒店举行。赢商tech-城市商业地图事业部总经理黄静发布了《重庆商业市场与首店发展趋势报告》,详细解析了首店经济对于城市商业活力的拉动作用。
黄静表示,消费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超前消费”到如今的“平替消费”,从“消费主义”到“实用主义”,如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多重冲击下开始回归理性。这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产品创新、智能竞争、自我体验、个性消费、精神愉悦等层面的新事物。
重庆作为商业一线城市,有扎实基础:重庆购物中心存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未来三年将有450+万方商业入市;优质商业运营商布局持续重仓重庆,保利及合景泰富集团将首次进军重庆商业市场,龙湖集团加大在重庆的布局;2023年重庆购物中心客流快速恢复,已大幅度超过2019年水平,渝中区解放碑商圈购物中心客流恢复最为迅速,上涨幅度超100%;2023重庆首店规模领先,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渝中区首店进驻大幅领先各行政区,非标首店引进表现优异,占比将近35%。
“以上迹象,足以表明企业、品牌及客群对重庆市场的发展信心,随着消费稳步复苏,未来消费提档、多元发展值得期待。”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节。
赢商tech-城市商业地图事业部总经理黄静
大家好!我是赢商tech的黄静,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在我们视角下,中国商业市场和品牌发展趋势。在分享这个报告之前,也跟大家简单交代一下本份报告的数据来源。赢商14年垂直于商业地产领域,我们看世界的视角是城市商业力,不是按照经济线级来分的,而是按照商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来分的。我们沉淀了近十年的全国各大城市商圈商业载体和品牌变化数据,今天也是基于这个底层数据与大家分享我们监测到的中国商业市场的变化。
宏观消费与商业趋势
中国现在有5814个购物中心,按照商业体的存量规模统计了中国TOP30的城市。大家可以看到,前10也就是达到1000万方的商业综合体,重庆位于全国第二,第一位的是上海,上海是遥遥领先全国各大城市。重庆除了现在存量规模是第二之外,未来3年还有接近450万方的项目入市,如果全部入市的话,重庆也将是2000万级的商业规模的城市。
截至2023年底购物中心总存量TIP30城市
除此之外,每一个城市购物中心总面积除上常住人口,可以用来看这个城市商业未来的成长空间,有的城市已经进入商业充分竞争和饱和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据有几种统计口径,因为重庆其实是非常大的地理面积,如果拿每个城市主城区商业规模和常住人口进行分析的话,人均商业面积的数据又可能不一样。
重庆的商业市场是非常活跃的,非常多的头部商业运营商进入重庆。最典型的是万象城,目前是全国体量最大的万象城。头部企业在重庆的体量规模达到了700万方,占了重庆商业总规模的40%,所以重庆的连锁头部运营商进驻率是非常高的,这也带给重庆在引进首店时非常好的抓手,有大量的商业体不断的与政府部门一起引进非常多的优质首店。
未来三年重庆依然还有19个头部企业的项目要入市。这个数据,重庆仅次于上海的,可以看出头部企业对于重庆市场依然非常看好。为什么我们这里讲的是商业一线城市呢?因为我们对中国各个城市做的商业发展进行了活力评级,重庆和成都都是属于商业一线城市,跟平常所说的一线城市不一样。
华润万象生活是有2个重磅项目要出来,一个是与香港置地联合开发的项目重庆中环万象,中环这个产品线是香港置地在中国的高端商业产品线,也是首次在西南入市,大家都知道,香港置地的光环购物公园是非常火爆的,成为很多商业人和游客去打卡的深夜体,中环即将入市,而且是与华润联合开发的。在这两大强强联手的运营商背后,首店引进或者高能级首店引进非常可期。2025年华润万象生活和重庆新华集团联合开发的华润万象新华中心,也即将落地渝中区。未来的头部企业开出的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级次,对于重庆市场焕发新的商业活力都是有很大的促进。
再看一下全国的视角。无论是旅游市场还是购物中心的客流,在2023年恢复情况已经超过2019年,大家都已经非常有感知了,但是现在有一个担忧,客流恢复是非常好的,但是出现两极分化,重奢场、中端和大众化的购物中心客流和销售额持续在增长,但是中间的这部分,也就是受到比较大冲击的中产阶级消费所对应的中高端的商业体销售相对受限,比如广州的天王广场、上海万象城等,这些中高端商业体也在不断的焕新升级,包括中端商业体,如龙湖天街,去年也是焕新了非常多的品牌。因此,客流恢复情况下,不同类型商业体增长时也会有不同的策略。
重点城市客流增长情况
接下来看一下节假日的客流。在节假日、暑期旅游等多方因素推动下,商业一线城市客流稳步恢复,重庆实现双向增长。去年客流的增长,无论是对比2021年还是2019年,重庆都实现了一线城市中偏中位的位置。
再看一下各大商圈,我们协调重点看了一下渝中区,因为渝中区是炙手可热的旅游打卡点和大量商业综合体发力的区域。渝中区解放碑商圈增长超过100%以上,这对我们来讲是有很大信心,也是带动了去年一年重庆的首店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的原因。
业态更迭与首店发展趋势
接下来重点看一下购物中心里面的品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趋势线是我们持续通过监测中国一二线城市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的季度品牌变化得出的,我们看到各个业态的上行下落走势。
重点一二线城市标杆购物中心业态净增率走势
中间的红线是中位线,红线以上的是代表业态开店上行,红线以下代表关店更多。2023年,文体娱、餐饮、生活服务都是上行,代表着有大量品牌开店,开店量高明显高于关店量,这也是降低购物中心空置率很好的趋势,而零售和儿童亲子依然处于低位,关店量更大。
但是,我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们今年刚刚发布的一季度的报告当中,零售开店终于回正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势头。购物中心、独立百货、奥莱、商业街开店的品牌里面当中,零售之所以回正是有几大品牌带动,设计师品牌、香氛、户外用品和装备类,比如现在讲的骑行等等,所以现在除了儿童亲子相对弱项一点,其他都是正向发展。
去年中国开出那么多品牌里面,餐饮和文体娱新兴品牌,也就是近三年出来的品牌明显增长,这体现出过去一年非常蓬勃的主理人品牌、设计师品牌、区域品牌不断走向更高能级的城市。
除了看开关店变化,也要看这个业态背后细分品类增长,我们拿TOP30上市企业品牌多年营收进行了预测。通过开关店和销售额增长数据,我们梳理出目前中国消费市场中正在上行的品类,包括休闲社交类的,如咖啡、茶饮、烧烤,咖啡过去一年出现了两极分化,高端和中低端都是大量增长,咖啡市场依然在中国有很大成长空间。另外就是娱乐集合店、户外用品,骑行以及滑板包括滑雪装备等。还有悦己类,像美容养生、黄金珠宝、美妆护理都是正向增长。线上对线下挤压比较明显的是在彩妆,护肤包括香氛依然是线下更加火爆。另外是潮流数码,中国的国货品牌已经非常多能影响到中国人的心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国货青睐是非常明显的。再就是前面有分享者提到的食品零售,食品零食增长非常迅猛,这也是瞄准了中低端市场。其实大量的首店也聚焦在这些品类里面。
接下来看一下“首店”,这是2019年首先从上海打出的概念。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共引进5000+家首店,近三年高能级首店增长迅速,从追求规模向注重品质进阶发展。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高能级的首店是在不断增长的,高能级就是S级的国际奢侈品、A级的国际二线和国内知名品牌,高能级的首店正在不断向各个城市铺开,不光是量有增长,质也不断的变化。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的是在这5000多家首店背后的品类变化。从2019年监测到2023年,首店引进的趋势变化上,零售是有下调,餐饮是在上升,餐饮首店规模已经超过了零售。饮品、女装、服饰集合店、烘焙、甜品是排在前五,尤其是女装的品牌都是偏中高端的品牌在大量开店,今年一季度观测到也是这样的态势。另外还有一些年轻的潮牌类品牌也在开店,像女装里面的韩国的潮流零售品牌Chuu,包括意大利百年女装高定品牌self-portrait ,一个是中偏中高端,一个是偏年轻潮牌,这是目前零售开店的主力。
再看一下首店的规模,我们也把各个城市的品质首店数据给大家展示一下。2023各城市引进首店数量及高能级优质品牌首店占比,重庆的首店在全国是领先的,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深圳等城市首店“数质”齐优。当这个城市有大型商业载体入市,并且有大量商业体在进行焕新升级的话,一定会有非常多的首店进驻。
高能级首店的引进上,各大城市都在争抢S、A级的品牌,我们非常欣喜看到,过去一年当中,重庆市有一些新的标杆项目开业,重庆印象城带来了4大主力店,基本都是西南首店,包括茑屋书店、老佛爷百货,渝中区、江北区在重庆高端商业载体和中高端商业载体当中的品牌焕新是非常高频的,尤其是去年重庆万象城二期开业有200多个品牌,其中一半都是首店。
从重庆的各个行政区到商圈,再到商业体,渝中区去年的首店引进量最高,另外就是九龙坡、江北、渝北都有非常多的首店。在商业载体层面,首先是重庆万象城,因为二期开业加上一期焕新,所以有100多家首店出来。另外就是重庆龙湖天街,也不断往高调整,也带来非常多优质的首店。再就是重庆印象城,它拉来了非常多的西南首店。因此,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能看到重庆市去年的首店亮点。
再看一下全国走势。在开店方面除了看量和质之外,还要看不同类型。去年是非标商业的出圈点,非标的首店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在讲非标的时候,看到大量旗舰店、形象店、体验店,包括主题店都在开业。因此,中国首店发展到了第5个年头时,更加注重首店开出的质量和引流效应,所以非标首店变成大家关注的点。非标不仅能结合地域文化,也能结合一些历史特色,包括不同类型,具备小资情调的物业进行相关的创新,制造一些优质门店。
在去年开出的全国的5000多家首店当中,重庆非标首店排在第三,第一是上海,第二位是成都。去年重庆非常优质的非标首店,像CURIEL旗舰店全国首店,还有NIKE rise1200店的创新,这些门店成为了城市名片,很好展示形象的同时引来更多消费的机会。
重庆的非标首店占比是比较高的,在区域当中,渝中区依然是首屈一指,无印良品、盒马西南首店都带来非常好的表现。
最后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看待中国零售商业市场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分化态势非常明显,消费人群分高端人群、中产和大众化消费群体,对应不同类型的商业载体在销售和客流增长上有不同反映特征。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现在更加追求除了务实、理性,同时还有悦己以及健康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零售商业载体有很多探索和创新机会,抓住分化细化的消费需求,实现销售增长。
感谢大家的聆听,也祝福重庆商业更美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