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即将发布金融大模型,探索垂直大模型的落地路径

王呆瑞@36氪重庆·2023年08月16日 14:10
技术的想象力正快速转为生产力。
我要联系

通用大模型之风狂飙半年后,从业者纷纷把目光转向垂直大模型在行业中落地的路径,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来解决问题,提高产业效率。消费金融行业头部企业马上消费表示,近期即将发布金融大模型,在AI坐标系上,尝试找到金融业垂直化的那一竖。

ChatGPT成为互联网史上最快突破1亿用户的产品后,用户开始出现负增长。这让“虚火论”又一次笼罩行业。有人担忧AI又一次“遇冷”。事实上,大模型非但没有变冷,还变得更加务实,技术的想象力正快速转为生产力,从业者已经取得共识:架构层只容得下有限的玩家,更多参与者必须聚焦在模型层和应用层,将好看、好玩的能力变成顶用、好用的工具。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出现了超106个大模型。它们集体“浮出水面”,给外界一种错觉:大模型可以速成。事实上,早在这个领域被ChatGPT引爆前,BAT们就在研发自己的大模型。马上消费员工成长平台“马科大研究院”的培训通知也显示,2021-2022年期间,该公司技术团队数次就“语言模型应用”“机器学习模型可视化”等话题展开内部技术交流。

目前马上消费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三大场景:一是金融智能对话,实现实时人机协作、持续学习、可信安全合规;二是金融数字人,通过大模型+组合式AI多模态能力,实现有温度的数字人;三是金融服务的AI核心引擎,通过大模型的大脑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有情感的人机互动体验。

马上消费CTO蒋宁

马上消费CTO蒋宁认为:“大模型在金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构建用户个性化服务体验。在数字中国的建设背景下,大模型将有效提升金融领域营销、运营等价值链效率,进一步拓展数据决策在风控领域的创新应用效果,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实质性的飞跃。”

在马上消费看来,大模型是一道“应用题”,作答要以用为先,扎进场景,锻造自我造血和商业化的能力。生成式AI,输出的结果是大模型“涌现”出来的结果,一定会有“胡说八道”的可能。一旦要落地到对精准度要求甚高的金融业,这种不确定性将是致命的。此外,金融行业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因此,金融大模型必须既聪明又靠谱,确保事实上的准确性和逻辑的可控性。

马上消费“三横三纵”战略

基于这些特性,蒋宁表示,为实现大模型落地领跑,马上消费制定了“三横三纵”战略,形成了独特的方法论。

在“三横”能力维度,包括持续学习、模型控制、组合式AI,要达到行业领先;

在“三纵”场景,包括实时人机决策、多模态大模型、数据智能,要做深做透,做到更聪明、更稳定、更安全可控。

当前,全世界科研机构仍未能弄清大模型内在的运作机理,但对于如何做好大模型,已经形成共识:参与者要有深厚的技术池积累,并具备高质量行业数据,否则,再多的概念也无济于事。在AI坐标系上,通用大模型如同一横,广度有余,深耕不足。马上消费尝试将金融业垂直化的那一竖找到。

践行数字化的8年里,马上消费一直致力于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化,积累高质量原生数据,包括32亿通真实用户对话和金融领域资料万亿级token,形成了多模态的数据资产。而数据并不等于能力。

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认为,“金融行业能共享的数据很受限,大模型要能把数据沉淀成知识,并复用在同一行业其他用户中而实现共赢。”这种沉淀、转化的关键,正是扎根产业的技术“洞见”。在海量业务处理场景下,哪怕一小步的技术提升,都可能为行业运营效率带来巨大提升,重塑客户体验。

作为全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在长期攀高运动中,对金融行业有了系统的认知,对技术拥有更底层的思考,并在算力、算法与数据这三大支柱上建立了护城河,能够让数据成为驱动大模型做深做透的燃料。

当前,马上消费聚焦“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战略,不断向同业输出自身科技解决方案。可以预见,大模型也将成为该战略的一环,用安全、可信、合规的大模型去解决更多用户需求,也让生态伙伴享受技术普惠的红利。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马上消费金融
我要联系
消费分期和信用贷款平台

下一篇

抓住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

2023-08-0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