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合作,重庆驻大湾区招商推出“新打法”
36氪重庆获悉,自今年4月重庆驻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招商联络处设立以来,19个区县和单位在该片区派驻招商人员72人,已对接优质意向企业100余家,深入交流推进项目60余个,签约落地项目10余个。
取得上述成果,是重庆市各方通力合作驻大湾区招商推出的“新打法”。8月4日,重庆市招商投资局会同重庆市政府驻广东办在广东深圳召开重庆市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人员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重庆市政府驻广东办主任谢小刚主持会议,重庆市政府驻广东办副主任张正华及各处室负责人,重庆市招商投资局驻大湾区招商联络处人员及13个区县驻大湾区招商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张正华介绍了重庆市政府驻广东办基本情况;各有关区县驻大湾区招商工作人员就驻点情况、项目推进、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交流;重庆市招商投资局驻点人员就驻大湾区招商重点任务、工作计划作简要发言;谢小刚对驻大湾区招商工作进行部署。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外招商工作,市政府已于6月18日印发《重庆市统筹驻外招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各区县要统一认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尽快组建驻大湾区招商队伍,落实获取招商信息、开展招商交流、推进招商项目、做好服务联络4方面重点任务,切实抓好驻外招商工作。
会议现场
会议要求,各区县开展驻大湾区招商工作,一是要明确目标,摸清底数,知道招什么。要按照工业“一区一业”导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梳理出目标产业已落地企业清单、大湾区商协会清单、重庆籍行业代表清单、务工人员清单、产业链目标企业清单等5张清单,细化、量化、清单化打表推进,有的放矢开展招商。
二是要算清楚账,学会“借力”,把准谁去招。要立足深圳、辐射湾区,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外地商协会、区域乡贤代表等多方力量,运用数字化手段,全力推动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
三是要找到痛点,专业研判,清楚怎么招。要抓住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重庆本地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土地资源成本优势、生活成本优势等,既招引优质企业落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又推动专业人才回流、吸引务工人员返乡。
接下来,重庆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要在做大招商引资上发挥前沿作用,盯紧抓牢招商项目,强化项目策划分析。重庆市招商投资局要搭建好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市、区两级资源,紧密驻外招商队伍联系,形成招商合力,促进有序招商。市政府驻广东办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盘活现有资源,着力搭建“成渝会客厅”“产业大讲堂”,探索打造“渝粤办”(寓意:“渝来渝美,粤来粤好”)资源共享平台,当好驻外招商队伍“娘家人”“保障部”。各区县驻大湾区招商工作人员要树牢全市“一盘棋”理念,运用各方平台资源,结合优势产业,锚定目标、下大力气开展工作,积极拜访目标招商企业,一体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