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困难来袭,但Livehouse巡演没有崩盘

中国音乐财经·2023年06月20日 07:54
中腰部音乐人取消巡演的消息不断传来,这给Livehouse老板们带来了压力。

2023年以来,音乐节市场大爆发,仅仅5月就有近100个音乐节举办,与此同时,疫情后积压了三年的大型演唱会项目正集中释放,王者归来吸金力惊人。

当音乐节和大型演唱会呈现出超强吸金力的同时,在疫情期间一度成为所有演出项目“平替”产品的Livehouse场地却在今年出现了票房收入和媒体热度双双下滑的窘境。

今年3月底,星球撞树乐队宣布因票房亏损原因,不得不取消巡演剩站次,并表示“虽然疫情过去了,演出市场也较为繁荣,但是确实成本升高。”

星球撞树乐 队巡演取消之后,陆续不少乐队宣布取消巡演,甚至解散了乐队。 吴建京在义乌的巡演因“演出票房不佳”而被取消; 石磊4RO CK因票房情况不理想 取 消成都站; “打倒三明治”因票房不佳取消了四城演出......

6月5日,鲸鱼马戏团发文宣布将无限期停止Livehouse全国巡演,引发行业的关注。

文章中提到,“Livehouse的租金和前几年相比平均涨价5000-10000元,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大家为了演出付出了很多,甚至于倒贴成本,但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出现,这个缺口越来越大,我们也没有办法继续维持下去了。”于是,决定完成接下来的13站演出后,鲸鱼马戏团将无限期停止Livehouse全国巡演。

6月16日,万重乐队在微博宣布“由于工作档期撞档,预售票房不佳,乐队从北京到广东的来回住成本太高了”。最终,乐队不得不取消在珠海站乐坊Livehouse、深圳站BOLIVE和广州站SD Livehouse三站巡演的站次,并表示将整理此次巡演的经验和不足,向已购票的乐迷表示歉意。

显然,今年的演出市场对中腰部和小乐队并不友好。一方面,今年交通食宿的巡演成本飙升,另一方面,音乐节和演唱会吸走了部分Livehouse票房,乐迷消费力在下滑。

不过,这一点与去年全球现场音乐产业呈现出的特点几乎是一致的:大牌艺人赚走了最多的钱,现场音乐一片繁荣,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后巡演成本飙升,行业全面复苏的第一年都不利好中腰部、底部和新兴音乐人开启多城巡演。

演出行业这一全球性的“不均衡”特点至少会贯穿全年,考虑到下半年演出市场的严峻形势,还会有更多中腰部和底层音乐人算不过来账,最终不得不选择取消巡演,这也给Livehouse今年的利润率和运营效率提出了挑战。

一位Livehouse老板提出了Livehouse一级市场微崩盘的两个思考: 第一、独立音 乐人演出众筹模式是否需要重新开启? 第二、独立音乐行业三权分立被严重忽视,艺人公司不放利给演出商(发行),就会导致逆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于音乐行业来说,场地存在意义就像电影院之于电影行业的重要性,票房就是出品方和场地方的生命线。现在,Livehouse老板对于音乐人和乐队取消演出不追收取消场地的押金,的确在客观上让Livehouse成为这一轮取消潮的最大受害者。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Livehouse经历了从0到1的阶段,走过了粗放式经营时期,也在疫情期间陷入过关店潮。现在,行业正进入蓬勃发展期,尽管当前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依然吸引了不少新玩家入场,更多的Livehouse品牌也在扩张到更多新的城市。

从局部来看,乐队和音乐人因为巡演亏本而取消的浪潮一旦蔓延开来,将对行业产生何种负面影响?Livehouse老板如何应对当下的艰难?在灰心之余,音乐人如何调试自己的心理,以更从容和健康的状态面对严峻的现实?

针对这些疑惑,在“抓利润,促增长”2023小鹿角博览会分论坛之中国livehouse产业发展论坛中,我们和音乐人、厂牌方和场地主理人共同探讨了关于“音乐人如何规划livehouse巡演,挖掘线下精准流量提升票房”的话题。

01 音乐人需想好巡演目的:宣传、赚钱还是发展?

“那个年代我觉得音乐人有热情,背个吉他,可能就开始了一个50站、60站,全程大概两三个月的巡演。一站一站去走,我觉得是挺棒的事情。”草台回声创始人戈非回忆,在早期,一名音乐人一把吉他就能开启巡演,不去考虑成本和保底问题,纯粹是因为热爱。

但这几年独立音乐扩圈发展,音乐人逐渐被划分层级。在戈非看来,底部和腰部刚起步的音乐人,巡演票房非常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线上流量内卷,线下流量对于独立音乐愈发重要的背景下,音乐和厂牌如何平衡巡演成本、宣传推广和满足内心热爱这三个目标?成为厂牌团队在经营上最大的挑战。

鉴于过往投资音乐人巡演出现亏损的情况,现在戈非对于经纪合同中巡演的约定谨慎了很多,尤其是在过去三年疫情困扰的情况下,厂牌现金流吃紧,一场巡演下来如果宣传目的没有达到,还亏损很多钱,这对于厂牌来说其实压力也特别大。

在独立音乐人阿力普看来,对于巡演的疑惑始终萦绕在心头。阿力普记得2018年开启巡演之初,音乐人要办巡演的手续十分简单,约个场地到时候直接去演就行了,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个口头协议,大家都自觉遵循着契约精神,就把巡演开启了。

在早期松弛的巡演状态下,近似于“边流浪边巡演之路”带给阿力普很多创作灵感。但久而久之,巡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疫情三年又造成巡演搁浅,今年巡演成本过高等问题也席卷而来,这些现实问题和阿力普内心“想要呈现得更好”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之前,阿力普认为,上综艺或许能改变票房现状,但后来才发现,这也并非是决定音乐人个巡票房的关键要素。

早期音乐人的巡演简单,说走就走。但现在不一样,Livehouse的收入来源于票房和保底,考虑到利益最大化,大牌艺人倾向于交保底,底部音乐人又交不起保底,整个产业面临“内容稀缺”的核心问题。因此,探讨产业链内如何达成利益平衡,实现良性发展则更有意义。

对于才刚起步的音乐人霉酪巫乐队的小六来说,他们一直想办乐队的第一次巡演,但始终未能成行。因为乐队太新了,去到各地巡演恐怕没有人来到现场,宣传目的没有达到,但成本又花出去了。所以,到底要不要在今年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去做一场肯定会亏本的巡演?

小六和乐队成员在建立了肯定会“亏钱”这样充分的心理预期之后,大家商量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解决方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以最小的成本,做一轮效果最大化的城市巡演。

“我们三个人开一间房可能才三百块钱,这样一星期比来回的车票机票都便宜,下一步飞广州那很贵,我们可以直接坐高铁,我们租一个民宿,又可以省掉一些钱。”小六算了一笔账,尽可能找场租3000元的Livehouse小场地,每一场能售出50张票,就能保证单场不亏本。

显然,这说服了戈非,毕竟,霉酪巫乐队还在起步阶段,巡演是宣传,也是音乐生涯绕不过去的投资,而不是要靠巡演去挣钱。

作为长期扎根在音乐行业的资深音乐人,阿力普的解决方案和小六略有不同。为了节省成本和不必要的交通差旅,今年阿力普选择只做两场专场演出,规划了在Blue Note北京和上海办个人专场。阿力普在减少了巡演城市的前提下,做精品演出输出,以最大程度回馈歌迷。

无论是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人,还是拥有丰厚行业履历的资深音乐人,走进现场最重要的意义是阶段性展现音乐特质,在提升影响力的同时,最好也能平衡好巡演收支。当厂牌和音乐人带着投资的心态去做巡演,就有必要在宣传上多下功夫。

与此同时,Livehouse的主理人也在思考着如何扩大场地和音乐人的受众圈层,以解决应对产业链内“内容稀缺”和短期内的“取消潮”危机。

第一、对于Livehouse而言,有场地就需要费尽心思让每晚都有演出活动,这样才能收益最大化。

现在,一些有实力的Livehouse在往上游发展,不仅推出了自己的音乐厂牌,签约更多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同时也策划一些室内音乐节,打造自有的演出IP。

这既保障了本地城市新兴音乐人在场地的演出频次,同时也放大Livehouse的行业势能。

第二、为了提高演出卖座率,行业摸索出了用大牌乐队带动小牌乐队配合的策略,在微信、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宣传上想更多的办法,互相导流。

戈非认为这种方法很有成效,“这几年像我们公司都是从一些拼盘里拼出来的,拼到去年我们公司有两个乐队现在都可以做自己的专场,而且专场的巡演基本上大概80%的票房能售謦。”

第三、呼吁大牌和腰部以上有票房号召力的音乐人更多进入Live house,这和电影院线会根据不同电影的售票速度来调整观影场次一样,都需要热门IP带动人流和票房效应。

02 Livehouse还可以做些什么?

当下,对于livehouse主理人来说,一方面,行业迎来对场地的大量外部资金投资、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利好;但另一方面,今年因为票房压力带来的场地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面对场地的发展趋势,在疆进酒主理人、微声万象文化CEO左野看来,Livehouse的核心就是要服务音乐人,围绕音乐人的需求去做,这是最长远的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入局Livehouse,看似上游的规模在无限扩张,但最终能长期存活的,依旧是专业的、回归音乐品质的那一批。

左野认为,做乐队是一个产品,要有产品的思维,就像爬楼梯一样,必须得一阶一阶去走。“一个中腰部的音乐人不可能直接到千人场的场地演出,大踏步往前走的,那只是少数。机遇和许多因素关联在一起,乐队要对自己的音乐有信心,要把自己的层级细分,在这个细分的过程当中,去适应市场的标准。”

左野十分认可小六的现实办法,阶梯性地规划去做事,认真做音乐,认真运营自己的产品,适当的投入,哪怕是一支非常小的乐队,哪怕冒险做一次巡演,也不能急于求成,思考在现场如何带给乐迷难忘的体验,这是每支乐队永恒的课题。

对于Livehouse市场环境的变化,左野的观点是,无论场地如何改变,都需要注意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感。“为什么Livehouse最早起来之后大家会喜欢它,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的距离感不是那么大。当Livehouse变成了一个特别大空间的时候,它原本的那种产品的特性会被消减。”左野表示,三千人的场地和800人的场地,对于观众的体验感是不同的,音乐人不必都去追求大场地,小场地也有小场地的氛围和小众感。

此外,在做好设备、生产和服务这些传统维度之外,Livehouse是否能为市场提供一些更个性化的东西?

对此,左野认为,有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是做有差异化的视听融合,以声学为基础,把呈现最好的演出效果当作目的,并让个性化的视觉输出能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我们见过太多场地不太考虑声学。当然,这和一些听众对这方面的感知不强也有关系,但我相信大家听多了现场之后,会听出来场地和乐队做得不一样的地方。

VOX创始人朱宁认为,Livehouse本质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做好服务的核心,首先是面向音乐人,其次是观众。在跟音乐人的工作对接上场地方需要始终抱有严谨的服务意识,而服务的意识,才是能不能走到最后的关键。在高标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一家Livehouse才能做到吸引更多音乐人合作以及发展出更有粘性的客户,逐渐形成在当地城市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Livehouse IP,也能侧面反哺前来演出的音乐人和乐队的演出票房。

山丘Live house 主理人陈老实签约了众多乐队,既有票房场场售罄的乐队,也有成长阶段的乐队,原来大牌带小牌的拼盘演出能够奏效,但还需要摸索出更多的办法去经营。

在这个阶段,陈老实的主要精力是做芒禾音乐节,他认为Livehouse要面对客观现实,保持平稳运营就可以了,在苏州这样的城市,乐迷消费力强,确实市场不卷。当然,对于音乐人来说,如果动辄考虑到亏钱就不办巡演了,其实是对自己音乐事业的不负责任,多少大牌乐队是从巡演一场一场跑出来的,如果仅仅把巡演定位为赚钱与否的渠道之一,那是格局小了。

今年新一季《乐队的夏天》正在启动录制,行业即将诞生一批新的带票乐队,而现在市场上活跃的乐队和音乐人,也都在“作品”和“现场”两大维度默默积累多年,才终于迎来了事业的爆发期。

在关于Livehouse的探讨过程中,音乐财经发现,无论是音乐人、音乐厂牌还是Livehouse,最终能长期发展的核心依旧是“优质内容”。而内容也形成了Livehouse与音乐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桥梁,让二者始终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从原因来看,音乐人有没有好作品,在核心层面决定了能不能有好现场;Livehouse有没有高品质的体验,也与是否能给音乐人提供优质现场服务有着紧密关联。从结果上来说,Livehouse的发展一定能促进原创音乐的高质量发展,而音乐人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同样持续反哺Livehouse行业的发展。

对于Livehouse行业来说,从默默无闻到遍地开花,既然已经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因为短期的困难就票房崩盘。面对短期困难,保持从容平稳的态度,踏实前行即可。

时间即将进入到下半年,更多海外乐队来华巡演,更多乐队的巡演还在规划中,场地的演出内容将更加丰富。在经历全面复苏的动荡期后,在行业扩容和新场地不断落地之后,音乐人、厂牌和Livehouse共同深耕优质内容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作者:小鹿角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理想MEGA吊打50万以上家用车的底气何在?

2023-06-2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